首页 辽东钉子户 下章
第五百五十一章 突破口
寇突袭马邑,此事非常的蹊跷,虽然山西已经有农民起义军,可是大同作为重兵云集之地,没有寇傻到拿鸡蛋碰石头。

 而且这伙寇不杀百姓,不占城池,只是抢了翟家,虽然大家都传说义军的领袖本是翟家的长工,因为受了欺凌,才一怒之下,灭了翟家一门。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天真,听说马邑血案的第一时间,翟堂就找到了范永斗。

 “范兄,你可不能不管啊!”

 范永斗一愣神,把烟袋锅儿放在一边,看着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翟堂,怒道:“好歹那是五六十岁的人了,怎么和小孩子一样,不嫌丢人?”

 翟堂也不客气,眼睛道:“丢人事小,丢命事大。范兄,马邑的事情也不会不知道,翟青算是我的堂弟,一家满门,一个活口都没有,仇可不能不报。”

 “得了吧!”范永斗冷笑道:“分家三四代了,这样都算是亲戚,随便上大街拉一个姓翟的,就是亲戚。”

 翟堂被噎得脸色一红,随即不服气道:“范兄,翟青经营镖局子,不少保护咱们的货物前往西域,这么多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可不能袖手旁观。”

 “哎,我倒是想管,可是怎么管?”

 范永斗叹了口气,自从张恪要来大同,他们就开始布局,可是哪里知道张恪比想象的还要难

 他本来寄希望巡抚张宗衡能住张恪一段时间,哪知道张宗衡竟然像吃错了药。一门心思讨好张恪。言听计从,简直就是应声虫。

 以往送了那么多银子,要是喂狗。说不定还能摇摇尾巴,喂了这些两榜进士,简直就是包子打狗!

 当然了,以张宗衡之狡猾,也不能指望着他冲锋陷阵。

 最让人愤怒的还是蒙古人,范永斗早就偷偷联系了土默特和鄂尔多斯等部,他们和张恪都有仇口。本来指望着蒙古大军能来,里应外合,张恪不死也要层皮。可是这帮蒙古人竟然也变得畏首畏尾。只是说要调集人马,看眼下的样子,等到蒙古人准备好,指不定他们的脑袋都没了。

 翟堂傻眼了。傻傻问道:“范兄。你足智多谋,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要不策动御史上书,让圣上下旨意…”

 还没等话说完,范永斗突然暴起,把手里心爱的乌木烟袋抓起来,狠狠摔在了地上。

 “不要提那帮废物了,养兵千用兵一时,用兵之时。全都成了饭桶!”

 不怪范永斗骂人,奉旨巡边以来。不断有御史上书,弹劾张恪飞扬跋扈,残忍嗜杀。崇祯此时还信任不疑,对这些奏折一律留中不发,甚至下旨申饬这些没事找的御史。

 情况越来越危急,总算他们想出了高招。有人借着陕西甘肃等地的象,上书请求朝廷派遣大军镇

 一提到打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张恪,崇祯也动心了,要下旨让张恪去对付民。

 就在这个时候,张恪亲自给崇祯写了一封奏疏。

 在奏折当中,张恪开宗明义,指出寇乃是疥癣之疾,产生寇的源一是天灾不断,二是官民变,这两条都寻常,谁都清楚。可是第三条却太有杀伤力了。

 张恪提到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寇,而且战力不弱,攻城夺县,杀戮无算。归到底是有熟悉军务的老兵带头。

 随即张恪就把宣大等地这些年空饷逃兵都给报上去了,普通士兵畏敌不战,吃不了部队的辛苦,逃回内地,又不会谋生之路,因此有的落草为寇,有的看到朝廷虚弱,就扯旗造反。正是有了这些人带头,寇才骤然出现这么多。

 这个理由太强大了,正好切中崇祯刚愎自用的性格。

 崇祯哪里会相信他的治下会民不聊生,张恪这么一说,是九边将佐贪鄙无能,约束不严,兵痞逃到内地造反,才弄成了现在的局面。

 总算是给了崇祯替罪羔羊。

 崇祯不但不想着调张恪去对付寇,相反,还特别下旨勉励,让张恪加快巡边脚步,把蛀虫都找出来,一个别放过——皇帝陛下的愤怒不一般,安东王的手段自然不能差了。

 拿到了圣旨之后,张恪将大同上下的官员全都找了过来。

 简单说一句话,顺我者忠臣孝子,逆我者白莲寇。

 红果果的威胁,一点也不用客气。大同所有人马配合义州兵,落实戒严任务,把大同变成金汤固若,严查一切对外贸易,谁敢徇私舞弊,立刻斩立决。

 除了硬的一手,张恪更有软的一手。

 由于戒严期间百姓生活不便,特此免除一切赋税徭役,同时每家每月补贴二斤食盐。

 当告示贴到各处的时候,顿时百姓就沸腾了。

 头一次听说朝廷不要东西,还给大家食盐,简直太阳从西边出来。满腹怀疑的百姓到了衙门,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领到了二斤白花花的食盐,安东王立刻就成了万家生佛,百姓们顶礼膜拜。

 可见,百姓们对统治者的要求是多么低…

 “真是厉害,实在厉害。一家二斤食盐,算起了一个月不过二三十万斤,区区花费,可是一旦拿了食盐,吃人家嘴短,谁还敢说安东王的坏话,有心人再也煽动不起百姓了。”张宗衡感叹说道。

 他的对面,还是那个少年郎,一面慢条斯理地泡着功夫茶,一面笑道:“爹,不只是如此,安东王最高明的就是把谁是敌人看得通透。”

 张宗衡喝了一口茶,笑道:“敌我有什么不好分清的,这怎么算厉害?”

 “呵呵,说着容易,办起来才难。安东王在宣府的时候,先对军头下手,接着拿下熊廷弼和顾俊等人,他要夺的是兵权。如今到了大同,他没动地方的驻军,没动朝廷的官员。非是不想,而是不到时候。大同最大的敌人是那些富得油的商人。别看他付出了一点食盐,只要查抄几个商人,就能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少年郎笑着说道:“爹,都到了如今,您还犹豫不定吗?”

 张宗衡瞪大了眼睛,迟疑半晌,总算是点点头。

 “唉,看来我是要上安东王的大船了。”

 正在说话之间,突然外面有人急匆匆跑进来。

 “大人,大事不好了。”

 “哼,什么事情,值得这么慌慌张张的?简直没有规矩!”

 管家唯唯诺诺,说道:“启禀老爷,卢象升带领人马查封了百利商号。”

 “什么?”

 张宗衡忽地站起,事实证明,事到临头他也没法冷静。

 百利商号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生意做得非常大,大同,乃至山西等地的食盐都是百利商号经营。

 除了食盐之外,还经营木材,皮草,药草,牛马等等,生意做得非常大,而且名声远播,没听说出过什么问题。

 卢象升背后就是张恪,他怎么会轻易下手,实在是百思不解。

 “珍儿,你看呢?”

 少年郎蹙着眉头,犹豫半晌,苦笑道:“我也想不出来,不过您老最好少说话,免得惹祸上身。”

 “成了,我也不是三岁孩子。”

 张宗衡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中却加了一万倍的注意。

 在手下人的簇拥之下,张宗衡急匆匆来到了百利商号。而此时商号外面已经被士兵层层包围。

 “部堂大人,下官来迟了,还请大人赎罪。”

 张宗衡刚刚说完,一旁有人就哭着喊道:“中丞大人,您可要给我们做主啊!”

 闪目看去,叫嚷的正是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张宗衡认识他,此人正是百利商号的东家,名叫王大宁。他平时乐善好施,修桥补路,建造学堂,不少人都尊称为王大善人。

 “中丞大人,小的本本分分,从不做违法的事情,还请大人给小的作证啊。”

 张宗衡脸色变了好几变,可他还牢记来时的提醒,闭口不言。

 没多大一会儿,有人急匆匆跑到了卢象升的面前。

 “启禀部堂,我们搜到了一百万斤食盐,还请大人定夺!”(未完待续。。)  m.IGeXs.Com
上章 辽东钉子户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