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下章
第三百九十九章 洛阳惊变
就在刘琦为两个女人莫名其妙的发怒而悲愤不已的时候,在洛也同样有人因为情而悲愤不已。

 这个悲愤不已的人乃是大汉的天子,整个大汉天下名义上最高的统治者,但却是最无权、最窝囊的一个男人,后来被谥为汉献帝的刘协。

 当初献帝为了能够册封刘琦为王,为大汉的复兴创造希望,不惜答应曹的要求,贬皇后伏寿为贵妃,立曹之女曹节为后。

 后来献帝见与伏后情深,在伏后“无罪”的哭诉下决心动摇,数月之内没提废立之事,曹等不及了,便剑履上朝,迫献帝当庭下旨,贬伏后为贵妃,立其女曹节为后。

 伏后受到羞辱,又想起当年董贵人被曹所杀之事,心中怨愤,便向父亲、屯骑校尉伏完写信,要求其父暗暗联结楚王刘琦,图曹。伏完不敢那么做,便将书信藏了起来。

 建安十四年,伏完因病去世,他的儿子伏典继承了爵位,但却受到了国舅曹丕的迫,心中愤恨,后来伏典偶然发现了姐姐伏寿写给父亲伏完的书信,便决定按照新中所说,暗中联络刘琦,共图曹,可是哪里知道他派出去的使者还没有出城门,就被守城的夏侯渊长子夏侯衡发现了破绽,使者大惊之下意逃走,被当众斩杀。

 夏侯衡从使者身上搜出书信,大惊之下立刻送给曹

 曹读了书信也是悚然一惊,如果伏典真的与刘琦勾结的话,一旦有了机会,自己的老命恐怕就保不住了,不由得拍案大怒道:“大胆伏寿,本王念着旧情。这才将你降为贵妃,并未赶尽杀绝,可是你却心怀妒意,并唆使大臣暗害朝廷重臣,今若饶了你,我曹字就倒着写。”

 说完之后。立刻命令御史大夫郗虑、尚书令王朗持节策诏,直奔皇宫,将皇贵妃伏寿扔进暴室,施以幽闭之刑。

 当时献帝在外殿,请郗虑坐下,只见伏寿批发赤足来到他的面前,哭着说道:“陛下以九五之尊,臣妾与陛下相得多年,难道就不能保住臣妾一命吗?”

 献帝眼中含泪。轻轻叹道:“我都不知道我自己何时会送命,如何能够保得住你?”

 之后又看着郗虑,轻轻问道:“郗公,天下宁有是?”

 郗虑沉默不言,淡然相对。

 随后献帝便听到消息,伏寿被扔进暴室,用了幽闭之刑,不堪折辱。自杀身亡,所生两个皇子也尽皆被鸩杀。其中还包括当朝太子。

 而伏寿的兄弟及宗族有百余人被杀,母亲、嫂子、弟妹等十九人被配到幽州。

 事发之后,司马懿来到丞相府,对仍然兼任丞相的曹说道:“主公虽然除了伏后,去了一个大患,但是要防备刘琦会以此为借口。对洛发动进攻,此人这几年在雍凉并等地站稳了脚跟,再加上三年的经济恢复,正要想着对我军一战,如今有了这么好的借口。绝不会错过机会。”

 曹呵呵笑道:“本王自然想到了刘琦小儿要来,但是本王却不害怕,因为这三年的恢复,本王的冀州和幽州等地也实力大涨,即便是中原的兖州、豫州和青州,也都收获了粮食百万斛,我们也在实行均田令,治下府兵有二三十余万,再加上各地镇守的正规兵,总数不下于五十万,其中还有幽燕以及并州铁骑大约十万,乌桓骑兵五六万,在这样强大的力量面前,就算刘琦进攻本王也不怕。更何况,就算本王不处决伏贵妃,刘琦小儿也一定会找借口对付我们的,现在本王主动挑起事端,又提前做好了安排,我倒看刘琦小儿能奈我何?”

 司马懿略想了想便说道:“大王早有安排,想必不会出现错漏,不过下官还是有些顾虑,这顾虑主要来自于像伏典这样的内贼,虽然伏典伏诛,但是朝中却未必没有阴谋反叛、或者暗中同情汉室的人物,就如当年的荀彧,大王对其如此恩遇,可是他却念念不忘汉室,即便如此,大王念故旧之情,让他到合肥督军,可他却无的变节,投靠了刘琦,呵呵,之前荀彧在襄公开宣称,只是寄居襄,并无变节之举,可是其子荀恽潜逃襄,便可直接拆穿了他的谎言。微臣一直到现在都不明白,荀恽是如何逃离固若金汤的洛城的?”

 曹听了司马懿的话,不由得脸色一沉,缓缓说道:“你莫非是怀疑这里面有人与他勾结?”

 司马懿正说道:“微臣如何敢随意怀疑他人?但是如今的情况确实由不得人不怀疑,因为据微臣所知,当屯守东城门的将领名叫郭诞…”

 “郭诞?”曹闻言,眼睛不由自主的眯起来。

 这个人他知道,乃是颍川人士,字元奕,与荀彧、荀攸叔侄乃是同乡,后来经过荀攸的举荐,成为他的部将,甚至还一度做过他的监军,此人因是颍川人士,又受到荀攸举荐之恩,素来与荀彧、荀攸叔侄厚,所以,如果说此人帮助荀恽逃走,绝对是有可能的。

 在历史上,许多明主在晚年都会犯下一些错误,秦始皇如是,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等人都如是,三国的这三位开国君主也都没有避免,刘备因为夷陵之战遗恨终生,孙权因为猜忌好杀,导致宫廷混乱,曹雄本也显无疑,荀彧、崔琰、孔融、杨修等人,或因政见不合,或因立储问题,纷纷遭到贬谪或杀害,而如果遇到了像伏完、董承之类奉了皇帝密诏图谋于他之人,更是毫不留情的斩杀,其中的崔琰仅仅是因为一句“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就遭到了猜忌,被下狱进而赐死。

 而现在的曹因为之前在争夺关中之时的一场大败,刘琦的大军已经来到函谷关外,直,洛城内更是有许多所谓的大汉忠臣心中浮动,准备侧应刘琦夺取洛,这自然更加剧了曹的猜忌之心,导致他渐渐产生了一种“宁杀错,不放过”的心理。

 连捕风捉影的猜忌都不会放过,自然更不会放过那些查有实证的“谋反”,所以曹才果断的处死了伏寿一家,以杜绝后患,同时也是给朝臣一种威慑,让他们再不敢对自己心生反意。

 而司马懿正是把握住了曹这样的心理,这才在曹面前献谗言,诋毁荀攸。

 其实如果论军事才能,司马懿要比荀攸差上一筹,但是在玩政治手段这方面,却远比荀攸高明,再加上荀彧“叛降”对荀攸造成的不利局面,所以这一次的中伤竟然让他轻易得手。

 果然,曹在闻言之后就下令御史大夫郗虑查证荀攸是否有意放走荀恽,结果经过一番查证,郭诞招认,当初放走荀恽确实是得到了荀攸的授意,曹便下令将荀攸贬为谏议大夫。同时将司马懿任命为侍中。

 荀攸当初帮助荀恽离开,本来只是念着与荀恽的兄弟之情,并没有丝毫对曹的不忠,他本以为反正他的叔父荀彧已经离开魏国了,向其送还家眷或许还能换取其后对曹的感恩,关键时刻也许能够对曹产生一些帮追,却没想到曹经过渭南之战战败和伏典反叛之后,猜忌之心已经空前严重,又经过司马懿的挑拨,对他产生了怀疑,结果竟然被他从侍中贬为谏议大夫。

 愤懑之下的荀攸生了一场大病,顺势告假在家,从此彻底远离了曹的权力中枢。

 如此一来,在曹的谋士之中,能够和司马懿相提并论的也就只有程昱一人了,然而程昱此人知道司马懿受宠于曹,再加上已是七十余岁高龄,早已在三年前就缴还兵权,终闭门不出,即便是曹偶尔想起来想要问计,也都推说老迈。

 也正是因为程昱如此见机,司马懿才对他很是放心,并没有谗言相加,让他安度晚年。

 过了不到一个月,曹杀死伏皇后一家、鸩杀太子和另外一名皇子的消息就传到了襄

 刘琦闻讯大怒,立刻下令起兵讨伐曹,说曹身为汉臣,竟然威凌君父,擅自废立皇后不说,还敢将皇后处死,并且鸩杀太子,实乃人神共愤,罪恶之深罄竹难书。

 “本王身为汉室宗亲、大司马、太子太傅,当尽起兵马,戮力讨贼,为大汉重申国运,为含冤而死的伏皇后以及太子伸冤报仇,反能得反贼曹之首者,赏钱一亿,爵封万户侯…”

 随后的时间里,只见南的吕蒙、雍州的周瑜、并州的庞德、扬州的徐庶、徐州的魏延大军尽皆调动起来,凉州的马超、州的司马芝以及益州的黄忠作为作战的大后方,准备好充足的物资和人员,随时奉命予以支援,而刘琦则亲率两万亲兵、两万无当飞军和五万府兵,前往南,回合吕蒙大军,准备攻略豫州,然后以此为跳板,与周瑜、甘宁夹攻洛,这一次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一定要攻克洛,勤王靖难。

 于是,在三年的短暂和平之后,神州大地上再次燃起了烽火,南北双方出现了一场旷持久的大战。(未完待续。。)  m.IgeXs.COM
上章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