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要做首辅 下章
第636章 不能弹劾
二月的北方从冰冻之中苏醒,河解冻,麦田返青,鸟雀飞腾,好像刚从睡梦中醒来一般。

 田间地头,很多勤劳的农人已经开始了劳作,看起来欣欣向荣,只是离近了就会发现,他们脸上遮掩不住的愁云,更有人破衣烂衫,宛如乞丐,枯瘦的小孩子晃着大得过分的眼睛,茫然跟着大人,傻傻地看着一片片的麦田,幻想着美味的馒头,不由得嘴角出了长长的口水。

 自从严嵩秉国以来,户部亏空越发严重,即便是有市舶司弥补,可是也落不到普通百姓身上,各地的税负还是不停增加。

 有的地方已经征到了嘉靖五十年,沉重的赋税迫农民破产,轻壮都各奔生路,留下来的都是走不了的,苦守着田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儿。

 “唉,东南为官十年,看得都是繁华盛世,再度回来,方知民生艰难!”杨继盛扬天长叹,心里头很不是滋味。

 当年他抱着必死之心,弹劾严嵩父子,一转眼,将近十年过去了,严还在祸国殃民,而他呢,也从一个满腔热血的小官,渐渐变成一个成的封疆大吏。

 境界的提升,使得杨继盛平和了很多,可是他却不后悔当年的举动。

 “大帅,严倒了大明未必好,可是严不倒,大明一定不会好,你以为然否?”

 胡宗宪脸色阴沉,一带马缰绳,立在田间,沉默了许久,只是没头没脑地说道:“杨大人,不要叫我大帅了,从此往后,只有兵部尚书胡宗宪,没有东南总督胡汝贞!”

 愣了一下,杨继盛苦笑点头。

 两个人一前一后,扬鞭奋蹄,一路风尘,赶到了京城。

 刚到城门口,就看到一队兵丁举着牌子,上面写着胡部堂的字样,还有好些乐器,看起来热热闹闹。

 “没想到朝廷还是想着我的。”

 胡宗宪暗暗想到,他高兴地走过来,有人急忙上来,单膝点地,“您老就是胡部堂吧,小的奉了唐大人的命令,前来接大人,请部堂前往兵部一叙。”

 是唐毅派的人啊!

 胡宗宪莫名地失落,倒是杨继盛,满不在乎,笑道:“你们大人费心了,这回咱们都是在一个锅里吃饭,可要好好吃他一顿!”

 两位大人来到了兵部衙门,唐毅一身官服,在二门等候,一见他们,连忙了上来。

 “默林兄,椒山兄,小弟有礼了。”

 唐毅深深一躬,杨继盛要去伸手搀扶,胡宗宪没有动作,他只好收了手,干笑了两声。就听胡宗宪呵呵一笑,“行之,我们风尘仆仆来了,怎么连大门都不出,莫非小瞧老哥哥?”

 胡宗宪语气带着玩笑,可是唐毅何等感,胡宗宪这家伙腹黑,表面上却热情洋溢,豪有礼。

 一见面就发难,绝对不是他的风格,或者说,胡宗宪和以往不同了。

 唐毅突然有些担忧,不知道把胡宗宪弄到京城,到底是好还是坏?

 心中一闪念,唐毅就自嘲道:“我说默林兄,你还愿意看我啊,满京城的人都把我当成瘟疫,离得越远越好。”

 杨继盛惊问道:“行之,这话怎么说?”

 “咱们到里面谈吧!”

 拉着两个人,到了尚书的客厅,唐毅把胡宗宪推到了主位,他和杨继盛左右相陪,唐毅又给他们满上了酒。

 三杯酒下肚,唐毅才长叹一声,“上个月我就接了查案的差事。”

 “什么案子?要你兵部侍郎出手?”胡宗宪疑惑道。

 “还能是什么案子,小阁老严世藩的案子呗。”唐毅也没有隐瞒,将大概查出来的情况,能说的都告诉了这两位。

 首先杨继盛眼睛冒光,兴奋说道:“哎呦,行之,我可以替天下的百姓谢谢你了!”

 说着他深深一躬,拦都拦不住。

 “一路行来,京畿之地,十室九空,百姓面有菜,苛捐杂税,多如牛,百姓肩上的担子,重如山岳。严家父子,还有他们的羽爪牙,贪墨无度,早已经是国库空虚,民怨沸腾。如今行之手握大权,正是为国锄,扫平的天赐良机!贤弟可不能错失良机啊!”

 杨继盛笑得开心,可是胡宗宪却止不住的叹息,神情之中,颇不以为然。杨继盛就是一皱眉,想要说什么。唐毅却是一摆手,转而对着胡宗宪笑道:“默林兄,旅途劳累,小弟已经安排好了府邸,您过去看看,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让他们下人再去安排。”

 胡宗宪突然自嘲一笑,“行之办事我还是放心的,胡某随遇而安,能有片瓦遮顶就很知足了,还有什么奢求啊!”

 说完,竟然扬长而去,留下了唐毅和杨继盛两个,那个尴尬就不用说了。杨继盛沉着脸,“这个胡汝贞,还当京城是他的总督府,真是野难驯。”

 “咳咳。”唐毅咳嗽了两声,“椒山兄,我要是胡宗宪,也会耍脾气的!”

 这话一出,杨继盛设身处地一想,脸也红了。

 胡宗宪在东南这些年,俨然南方的皇帝,手握几十万大军,生杀予夺,全凭自己一心,何等舒服,何等畅快!

 年前的时候,他赶到了危机,唐毅帮着他运作入京,起初胡宗宪还是高兴的。可是真正要放弃东南的事业,他突然变得惆怅起来。

 距离抗倭大功告成只有一步之遥,而且到了京城,他只是六部尚书之一,上面还有司礼监,有内阁,更有皇上。

 无数的婆婆着,车不过一辆。随从不过两三人,云泥之别,胡宗宪早有估计。

 他不想让手下跟着受罪,就把两位最重要的谋士,沈明臣和王寅留给了赵炳然,还向他极力推荐,说这两位都是当世大才,熟悉东南情况,正好给赵大人充当左右手。

 说得很好,可是转过天,胡宗宪正要离开杭州的时候,却听人说起,赵炳然接手总督府之后,立刻把所有人都给辞退了,胡宗宪的幕府也不例外。

 胡宗宪憋了一肚子气,他有心去找赵炳然闹一番,可转念一想,大印都给了人家,还有什么可折腾的,只能感叹人走茶凉。

 赵炳然是徐的,当初唐毅和徐合作,把他调进了京城,胡宗宪就把账算在了唐毅身上,以为他不够朋友,没有代清楚,故此到了京城,胡宗宪才会表现出格。

 唐毅猜出了一二,可是他有苦自知,短短的年前年后,猪样变,他和徐阁老之间,早就貌合神离,而且随着严岌岌可危,胡宗宪这个曾经的严,受到越来越多的议论。

 尤其是朝廷中的清,很多人都磨刀霍霍,还开列出什么严二十寇的名单,胡宗宪赫然在上。

 面对汹涌的民情,唐毅也是无可奈何,他总不能堵上每一个人的嘴,关键还是在胡宗宪,他必须适应从东南总督,向兵部尚书的转变。

 只是这些话当着杨继盛,唐毅不好说,他只能请徐渭帮忙,去和胡宗宪好好谈谈,把这段时间的变化告诉胡宗宪。

 接风宴因为胡宗宪,草草收场。

 兵部两位大人来了,唐毅也总算能卸去千斤重担,专心致志处理三泰票号的案子。

 唐毅顺利查清楚,严世藩利用三泰票号为掩护,往来日本,大肆走私,套取黄金暴利。并且设计内廷诸珰,把他们拉进来,作为他的罪行掩护。

 用心险恶,可见一斑。

 唐毅又派遣杨安带兵前往登州,查获严世藩的船队,把负责人严明给抓了起来。

 大网逐步收紧,罪证也越发完整,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

 事关严世藩,注定是青史留名的大事情,绝对不能有任何差错,唐毅反复斟酌之后,才提笔写下了结案的文书,准备呈嘉靖。

 好不容易处理好了文书,唐毅锁在了办公的签押房,然后才转回家中,到了第二天,唐毅亲自带着文书,送到了内阁。

 从内阁出来,如释重负。

 没走多远,正好面碰上了董份,他是会试的副主考,离着老远就说道:“唐大人,正要找你呢,今科会试,为国取才,务必要公正公平,杜绝作弊,少不了兵部帮忙,我正好有事情和唐大人商量。”

 他的话音很高,显然是说给别人的,唐毅就是一愣,这家伙不是严的干将,吴鹏的女婿吗?

 当年吴鹏之死,双方还是仇敌,多少年都不说话,无事献殷勤,肯定有问题。

 唐毅加着小心,两个人一起到了兵部,一进签押房,董份就四处看了看,确定没人,才低声音,说道:“唐大人,我是奉了阁老的命令来的。”

 “哪位阁老?”唐毅问道。

 “还能是谁,严阁老呗!”董份叹口气,“唐大人,您是聪明人,咱们开门见山。阁老年纪大了。他是真心想退,他和我们说,朝中诸公,可堪托付的唯有唐大人和令师荆川先生,求大人开恩,收下我们吧!”

 说着,董份竟然大礼参拜。

 要知道他可是比唐毅的资格老多了,只能说真的变天了。

 唐毅半晌没说话,突然一笑,“董大人,咱们都不是三岁孩子,你说投靠,我就信了,岂不是太没面子了?”

 董份仰起头,“唐大人,我们是有诚意的,严世藩的底牌,我可以告诉大人。”

 “讲!”

 “他手上有大人,还有徐家走私的证据,您千万不能拿三泰票号的事情,攻击严世藩,不然,必受其害!”(未完待续。)  M.igEXs.cOM
上章 我要做首辅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