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帝传 下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法兰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多明戈毫不客气地接管了巴市的四个城门。虽说王宫的守卫工作仍然由法兰西斯人负责,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留给阿科尼奥七世的一块遮羞布。

 如果说弱国无外,那么战败国,特别是连首都都被敌**队占领的战败国,在谈判桌上自然更是没有什么发言权。

 我国提出的主要条款极为苛刻,不过我相信阿科尼奥七世必然最终会接受。毕竟谈判双方的地位太不平等…我为刀俎,他为鱼,能够允许他活着签订条约也就不错了,还想挑剔什么?

 一、阿科尼奥七世必须承认法兰西斯为欧巴尼亚的属国。当然,针对相应的义务,欧巴亚尼必须在条约公布之前升格为帝国,以免法兰西斯民众所产生的屈辱感超过了所能承受的底线。

 二、法兰西斯割让将近三分之一的领土给欧巴尼亚和塔洛斯作为战争赔偿。

 三、法兰西斯境内具有战略意义的要(自然包括离巴市只有半天距离的罗浮要由欧巴尼亚王国托管。

 四、宣布法兰西斯王太子为叛国者,剥夺其王位继承权。

 前三条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第四条却是斌的建议。

 将欧巴尼亚升格为帝国,表面原因固然是为了使法兰西斯成为我国的属国名正言顺,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与我的虚荣心有关。

 成为帝国多威风啊,爱克斯大陆已经有近千年没有出现过帝国了。只可惜高兴过了头,晚上却出了糗。对卡特琳娜说欧巴尼亚即将升格为帝国,以后别人就会称我为兰特大帝,结果她用一种我很白痴的眼神看着我,然后说道:“大帝这个称号是死后才可以得到的尊称。”

 羞熬人!卡特琳娜这小妮子根本不是人,居然懂得比我多。

 针对法兰西斯的外战场,我虽然节节胜利,可是由于犯了那种羞死人的错误,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被迫向卡特琳娜签下了若干丧国辱权的条约。被掐后不许向安丽丝告状倒也罢了,最惨的是,挨打时还不许逃跑。唉,人生不如意事常**啊。

 不过,我就不信活着的时候听不到兰特大帝这个称号!最多到时候去玩失踪…

 战争的目的除了迫使敌对国家屈服之外,获得足够的利益自然也是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打了胜仗自然必须给予参战的将领和士兵足够的奖赏。精神上的奖励是必须的,物质上同样也不能亏待为我开拓疆土的将士们。另外,安抚同盟国也同样必要。尽管塔洛斯在战争中的表现着实不佳,但是慷他人之慨的时候我自然犯不着小气。况且,这种千金买马骨的行为也会为将来的英格兰尼攻略战带来足够的好处。

 斌之所以建议宣布法兰西斯王太子为叛国者,是因为那个王太子看起来颇为优秀。罗浮要失陷后,王太子建议阿科尼奥七世撤退;在溃兵的问题上,王太子也强烈质疑国王的决定;溃兵绕城逃跑时,王太子早已等在撤退的路上,居然还收拢了一部分溃兵;阿科尼奥七世尚未签订条约,王太子已经叫嚣绝对不肯接受不合法的条约;更重要的是,确实有一些法兰西斯贵族已经站在了王太子的旗下。

 按斌的理解,人才不为我用,自然是杀之而后快。嘿,斌的心理还真是阴暗呢。从前我也是个爱才如癖的人,可是在国王的位置上已经坐了这么久,再怎么光明正大的人也会逐渐接受某些阴谋。反正斌扮黑脸,我倒想尝试扮扮红脸。想办法联络上法兰西斯的王太子,要求他向我臣服。如果那个法兰西斯王太子不识相,那我就没办法了。

 法兰西斯基本上问题不大了,毕竟阿科尼奥七世的性命还拽在我的手掌心呢。巴市守城部队没有在条约中明确规定,因为如果明确规定法兰西斯的首都由其他**队驻守,那也太刺法兰西斯的民众了。反正现在巴市的城防暂时由多明戈负责,到时候命令他别防也就是了。

 萨弗斯圣骑士以及远在两千公里之外的拉西斯也曾向我要求过驻守巴市的任务,不过我并不打算足他们的要求。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如果纵容萨弗斯或拉西斯过于迫阿科尼奥七世,会对我的战略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驻守的任务交给多明戈还是可以让人放心的。除了为足他那种可笑的虚荣心,因而可能会隔三差五派仆人邀请阿科尼奥七世去他的司令部喝茶之外,估计多明戈不会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

 所以,现在我已经可以心无旁婺地将视线投向英格兰尼。

 英格兰尼地大物博,如果按常规战争中一城一地逐渐侵占的方法,即便等到我老死也未必能够成功。唯有两个方法可以避免欧巴尼亚陷入长年的战争泥潭:一、突发奇兵直接占领敌人的首都,俘虏敌酋,瘫痪敌方的指挥。二、使英格兰尼将主力集结起来与我军决战,然后一举将之消灭。

 突出奇兵占领英格兰尼的首都,在技术层面来说可行实在渺茫。麾下的部队中,飞翼部队的速度和隐蔽都是最佳的,可是我再怎么神通广大,也不可能让英格兰尼人全都低下头不往天空看。只要飞翼部队被发现(这简直是毫无疑问的),那么所谓的偷袭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好在如今有飞翼加泰坦战士(或是飞翼加魔法师)的组合,英格兰尼人应该不会拒绝集全国之兵与我军于野外决战。

 因此,斌所建议的“找个理由号召大陆上所有的势力共同征伐英格兰尼”其可行已经变得非常高了。

 就国土面积而言,大陆排名第二的德克萨是我国的天然盟友;排名第三的法兰西斯正在与多明戈商讨无条件投降事宜;排名第五的塔洛斯王国几乎已经沦为了仰我鼻息的属国;再加上排名第四的欧巴尼亚,我可以直接施加影响的国家面积已经占了大陆总面积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科洛斯之外,还会有什么小的公国、自由城邦敢忽视我的号召?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促使科洛斯站在我们这一边或是中立。

 科洛斯的国土面积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它的立场对整个大陆的影响力却极大…大多数家臣都认为,科洛斯的影响力绝对不逊于英格兰尼。在外界有这样一句话:科洛斯的态度,是国际大势的风向标;科洛斯的立场,是众多势力的榜样。

 如果科洛斯能够站在我这一边,那么将来英格兰尼攻略时,敌我的力量可能会是一比九。因为如果连科洛斯都站在我这一边,其余的势力自然多半不会选择错误,甚至连英格兰尼国内一些贵族也会改变阵营。如果科洛斯中立,那么敌我的力量对比可能是二比七。如果科洛斯坚持与我敌对,那么敌我的力量对比就可能是四比六…这种情况显然是我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除了影响力之外,科洛斯自身的实力也不容忽视。

 现在爱克斯大陆总共才六名魔导师(卡特琳娜、娜弗丽不是人类,不算,在魔法师协会的注册资料中我也只是个见习魔法师),科洛斯就拥有两名;圣华学校军事分院的正院长是拥有野战不败崇高声誉的琥。雷洛,他原先是英格兰尼七神将之首,想必比那个令我头疼不已的人形野兽克劳德公爵还要厉害;圣华学校军事分院的副院长嚎。因斯虽说不曾在战场上放过什么异彩,但是身为影剑士,作为一名猛将显然绰绰有余;科洛斯的白衣魔剑士远攻近战无所不能,是爱克斯大陆公认最强的部队。

 综合上述情况分析,选择与之为敌显然极其愚蠢。

 然而想要说服科洛斯占在我们这一边,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科洛斯的立国之策除了绝对的中立之外,更重要的一项则是“制衡之术”从科洛斯的立场来看,大陆上的列强越多越好。只有大陆强国能够相互制衡,科洛斯才会绝对安全。一旦大陆被某一强国统一,科洛斯想继续保持独立自然也就难于登天。

 其实在我与英格兰尼、法兰西斯作战的时候,科洛斯表面中立,暗中也曾做过一些小动作。

 召唤天使的魔法出现历史的进步,表面上是英格兰尼人努力的结果,但实际上里面也有科洛斯的影子。

 而且,科洛斯刚刚研制出仿制的精灵弓就立即向英格兰尼出售。那些混蛋还美名其曰在商言商,以为我不知道其中的猫腻?!卖给英格兰尼的仿制精灵弓,表面价格倒是高得惊人,每张弓的价格居然高达五千枚金币,可实际上科洛斯却暗中向英格兰尼返还了三分之二的回扣!

 还好仿制的精灵弓需要一定量的银为原材料,而一吨白银只能提炼十几克银。所以,科洛斯所能仿制的精灵弓数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到目前为止,英格兰尼只不过用仿制精灵弓装备了一个弓箭手大队。安洁儿能够指挥的精灵圣女卫队也有三百人,而精灵弓的威力又远胜仿制的精灵弓。若非如此,我哪里还能够耐得住子与科洛斯虚与委蛇。

 说服科洛斯支持我统一大陆,跟与虎谋皮倒也相差仿佛。由谁去完成这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呢?

 马迪尔对斌的计划大为赞赏,却极为反对我冒险前往科洛斯。说实话,我也不愿意冒这个险。人形野兽克劳德公爵是一个圣骑士,因而足以令我忌惮不已…对于这种绝世强者,我宁愿使用离间计也不愿意与之进行生死决斗。而科洛斯却至少拥有两名魔导师、一名圣骑士、一名影剑士。树的影,人的名,我可不至于狂妄地认为绝对有信心从那些绝世强者的包围中逃得生天。

 去科洛斯那种极度危险的地方,即便针锋相对地带上兰丝、凯森、萨弗斯,也未必能绝对保证我的安全。况且带上兰丝他们,安全未必能够增加,反而表现出了敌意,正所谓未见其利先见其弊。

 虽然明知危险,马迪尔等人对于出使科洛斯的任务倒也踊跃。象马迪尔这样的骑士,总是将替主公承担危险看作莫大的荣誉。不过,大战刚刚结束,军部正忙得一塌糊涂。军事次臣多明戈正在巴市得意得忘乎所以,现在整个军部的事务全由马迪尔负责,他走不开。而且,马迪尔也过于刚直。作为胜利者去签订条约倒没什么,如果让他作为舌辩之士出使科洛斯,未必合适。

 由国师或是首相出使我倒是放心。前者老巨猾,后者计谋无双,与科洛斯谈判想必不会吃什么亏。而且,由他们出使也足以表达我方的诚意。

 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让斌出使科洛斯。

 万一科洛斯方面翻脸,斌也不会有足够的吸引力促使对方产生扣留使者的念头。

 斌不会魔法,所以只好乘着飞翼出发。记得我第一次去科洛斯,从曼城出发到抵达目的地耗时共计五十七天。可是斌乘座飞翼从鸠格市到科洛斯,却只需要八个小时。他是早上九点钟出发的,没有意外应该能够在下午五点钟抵达。今天休息一天,明天就可以开始谈判。只是不知道与科洛斯谈判需要花多长时间。

 但愿千万不要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我可是打算在今年秋收之后向英格兰尼发动总攻略呢!冬季不适合大战,如果错过今年秋天,那就要等到明天春天才行。所谓夜长梦多,谁知道这么长的时间里会有什么变故呢?  M.iGExS.com
上章 大帝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