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东异志 下章
第四章 人参
我记不好,老爱忘事。偏偏挖参又有忒多问题需要注意,于是我只能在山民居所拼命耳听心记,感觉快要忘时便跑回家里口述,让小二记在纸上。结果这几个月里,药房钱没赚到多少,小二的书法倒是长进了。

 小二本是了长衫,准备躺下和我扯淡。闻听有老钱可挣,立刻又来了精神,披上外衣,如同佛爷入定一般端坐在炕沿上“首先,公子您说说,这辨别极品野山参的方法是什么”我略加思索,答道:“品参如品人,不能只看一个方面。辨别一颗参是好是坏,至少要观以下四点,即:‘、须、皮、纹’。其中茎的讲究最大,也称地下茎,即主顶端细长部分,俗称‘芦头’。每年秋季,地上部分落,季再复生,所以在茎上留下一个茎痕,俗称‘芦碗’,由于生长缓慢,芦碗数量随参龄增加而增加。根据茎形态不同,可将茎分为‘马牙芦、堆花芦、圆芦、线芦、竹节芦、二节芦、三节芦和雁脖芦几种’几种。马牙芦多在茎的最上段,稀疏而大,形如马牙,故得其名;堆花芦则多在茎的中段或上段,因为茎痕排列紧密,形如堆花,故称为‘堆花芦’;圆芦则指茎的下段茎痕,因表面比较光滑,形如圆柱,故名“圆芦”;茎细长而较圆滑者称为“线芦”较长而不太圆滑者则称为“草芦”;至于竹节芦就更好识别了,茎的中下部,在一定间隔处呈环节状突起,形如竹节而已;最后说说这雁脖芦:它的茎一般是直立的,因生长受阻等原因,从某部位弯曲,形似雁脖,称为‘雁脖芦’,也称‘回脖芦’。我前面这些说的,都是某个部位的特征,如果你的参想卖个好价钱,则必须要具备以上多个特点。比如上端形态是马牙芦,下段是圆芦或竹节芦者称为‘二节芦’、同一个茎上具有马牙芦、堆花芦、圆芦(或竹节芦)者,称为‘三节芦’。上品的野山参至少要具有“三节芦”而且以‘雁脖形三节芦’为佳,这是极品野山参的重要特征”

 野山参的主被称为“体”根据其形状可分为“灵体、横体、顺体、笨体和疙瘩参”几种体形:

 灵体体态小巧玲珑,支(即参的腿)匀称,明显可分,多为两条,分裆自然,体短而质坚,支,须细长。形呈菱角形、元宝形或跨海形,称为“灵体”;横体主,两条支分裆角度大,或有一条向横向伸展者,称为“横体”;顺体的主较长,圆柱形,支顺直生长者,称之“顺体”如为一条支者,俗称“赶山鞭”;笨体和它的名字很像,它的主较长,支两条以上,细不匀,主和支极不相称,体形蠢笨,称之为“笨体”小二你刚才拿起那条最大的,就是笨体;至于疙瘩参嘛,它主,近似圆球状,支两条以上,长短不匀称,明显细于主者,谓之“疙瘩体”

 除了主之外,还有其他很多讲究:主上长出的支又叫“不定”又俗称“艼”(音dǐng)。其形状为中间,两端细,呈枣核状,俗称“枣核艼”茎基部生的不定,称为“护脖艼”;两个不定对生于茎两侧,称为“掐脖艼”;不定(艼)和茎(芦)统称为“艼帽”一般生长年限久远的野山参上多生有参艼一至三,这是野山参艼的特点。

 至于“须”就更好理解了,就是野山参支上生长的细,也有山民称之为“须”生长久远的老山参须上具有小疣状物,俗称“珍珠疙瘩”须可分为“皮条须”和“水须”两种。

 “皮条须”即山参的须细较均匀,细长,清晰而不,柔韧而不脆,似皮条样,中下部缀有明显的“珍珠疙瘩”;“水须”在须上生长的细小的,俗称“水须”白色,细而脆,多数在植株枯萎后而落,少数变为次生须而继续生长。

 说完,我摸了摸小二的下巴尚未长硬的甬,调侃道:“这棵参的须,就叫‘秃须’,很不值钱的”说完我放声大笑起来。

 虽然我们有主仆关系,但小二毕竟也是年轻气盛之人,况且我和小二从小就在一起,也没有什么礼数的约束。所以他受了调侃,总要想办法弥补。他略加思索,转过头指着我的下巴,道:“如果我的是须‘秃须’,那公子的须则是‘皮条’须”我听了顿时来了兴趣,接道:“此话怎讲?”小二道:“整天想着四爷家的静玉小姐,不是一副皮条客的模样么?”我一听这话急了,道:“你这个狗嘴吐不出象牙的家伙,休要把公子的美事,用此等下三滥的词语形容。静玉小姐,她必将是你家公子明媒正娶的正室。至于‘皮条’嘛,如果以后静玉夫人随身带个丫鬟,我倒可以帮你拉拉…”小二毕竟是个没太见过市面的孩子,一听说女人,脸通一下就红了。

 为了给他圆场,我接着说:“别发愣了,十文老钱你不要啦?”借着钱的惑,小二鼓足了劲,继续听我白话。

 我接着说:

 野山参主的外层表皮称为“皮”皮的泽,老程度与生长年限、地势、坡向、土壤、水分等条件有关,常见的皮分为“老皮”、“皮”、“紧皮”和“锦皮”四种:

 老皮,指参表皮糙,黄褐色,无光泽;皮,指表皮鲜而细腻,黄白色而有光泽;紧皮,这个是松紧的紧,指表皮细腻,老程度适中,外皮丰,内在充实,黄而无光泽;而最后一种,锦皮,是锦缎的锦,指皮质地坚实,皮紧细腻,黄白色或金黄,外皮似锦缎,故称“锦皮”

 说了半天,我也说的口干舌燥,就想收收尾。于是说:“总而言之,如果你想挖到品相好的参,就必须得像我一样,苦苦钻研。为了安抚你失去十个老钱的心情,我最后送你一首无价的挖参秘诀,只要你掌握它,后必将发达。”

 小二此时,显然已经被我的一顿白话给弄懵了,还真的拿出笔墨来记载,我念道:

 芦碗紧密相互应,圆膀圆芦枣核艼。

 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

 珍珠点点缀须下,得此一棵够一生。  M.igEXs.cOM
上章 关东异志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