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篡唐 下章
第卅五章 分道扬镳
虽说井前和木毅等人在峪谷外发生了一场冲实。然则郑气孤川木毅,并没有产生太多恶感。

 他也知道,木毅走出于什么原因为难他,所以没有放在心上。

 当木毅大义凛然的说出“食君之禄,为君解忧,的话语时,言庆对他倒是生出一丝好感。大丈夫当报效国家!一点错都没有,可问题在于,郑言庆并不想站出来去充当什么英雄。

 辽东方面,如今战局如何?

 身处高句丽腹的的言庆,不得而知。

 但若依据史书。此时前往辽东,将面临灭顶之灾。言庆不是不想胜利,而是在这场战争中。他根本无力可使。他左右不了隋焰帝,也左右不了来护儿。甚至在二段时间里,他连郑宏毅都无法左右。临行之前,他反复代郑宏毅不可冲的太靠前,可最终,郑宏毅没有听。

 木毅暴怒“郑言庆,尔为贼,当诛,当诛”

 崔善福一蹙眉头。似乎对郑言庆的态度也不太满意“郑校尉,依你之言,难不成今惨败之辱,就不再追究了吗?”

 “我知,你是个胆小鬼。”

 冯智玳语带嘲讽之意。而后对郑宏毅和谢科说:“你们呢?是不是还要听从这胆小、鬼的主意。”

 郑宏毅语气淡然。“言庆是不是胆小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原本可以不必陷在这该死的山里,可是为了救我,他从南水杀过来,厚战一夜。不仅救了我。还救了很多人。我这条命是他救的,勿论言庆做什么选择,我都会支持他”还有你们,一样沾了他的光,更没资格指责他该做什么。”

 崔善福沉默了。

 麦子仲的脸色很尴尬。

 冯智玳嘴巴张了张。最终没有再开口”

 木毅狠狠一跺脚。“既然如此,咱们各走各路,分道扬镀。

 尔等是好汉的。就随我离开此地。咱们往辽东方向走。只要和大军汇合,就能报今之仇。”

 他是冲着峪谷中的人开口。

 因为从表面状况而言,谷中的二百多人,已餐饭食。从昨夜的那一场战败中恢复过来。木毅手下虽有三百多人,终究网从战场上逃出来。饥肠辘辘,士气低落,正需生力军加入。

 郑言庆坐回远处,用烧火挑动篝火。

 他淡然道:“尔等若要建立功业,就随着木都尉他们走吧;但若想回家,我带你们回去。”

 他没有气急败坏,也未曾嘶声吼叫。

 这种时候,能省一分力气,就省一分力气。

 谷中军卒里,站出了几十个人。

 犹豫着走到郑言庆跟前,手行礼,而后退到木毅的身后。

 言庆恍若未见,郑宏毅却气恼至极。

 他网要起身斥责木毅,却被郑言庆一把拉住。

 “你们要建立功业。我不阻拦。

 想走就走,我祝你们鹏程万里”但若留下来,就不可三心二意。我虽承诺带你们回去,可如若中途变心,我也不介意将你们留在这异国他乡。何去何从。尔等做好打算,莫再悔改。”

 又有几十个人站出来。向言庆行礼,退到木毅身后。

 言庆一方原本有小三百人。可这接连两拨人马离开,一下子只剩一百多人,少了几乎一半。好在,言庆麾下虎卫扈从,一个都没有离去。雄阔海阁棱,更是靠在峪谷边,闭目养神。

 木毅恨恨的瞪了郑言庆一眼“郑校尉,尔今所为,他我定会如实上奏。”

 言庆抬起头,笑了笑“木都尉,一路走好。”

 上奏朝廷?

 你先活着回去再说吧”依稀记得,史书中隋军在辽东数十万人马参战,除卫文升一军三千余人保全之外,其余各路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史,隋军从辽东只逃回来了三千多人。也许有些夸张了”但损失惨重。却毫无疑问。从平壤到辽东,需冲破重重围堵,万分凶险。能不能活着抵达辽东都是一个问题。如果你真的能抵达辽东,那算是你有本事。

 木毅气冲冲,调头离去。

 崔善福犹豫一下。拱手道:“郑公子保重。”

 “崔大哥,你也保重。”

 麦子仲走上前,沉静凝视郑言庆许久。

 “郑公子,二郎网才的话语,多有得罪,还请你不要见怪。我不知道,你为何不远前往辽东,与大军汇合一处,洗刷今之辱。然则我知道你,并非贪生怕死,想必是有难言之隐。

 你救命之恩,麦某感激不尽。然则食君之禄,我若不能洗刷今,他定难立足天的间不能与郑公子并肩作战,实在颇有遗憾。祝郑公子能顺利回家,代我问候翠云安好。”

 说完,他转身要走。

 郑言庆却突然唤住了他。

 “沈光,把那匹黄膘马牵过来。”

 沈光犹豫了一下。转身离去。不一会儿的功夫,他牵着黄膘马走过来,把缰绳递给了郑言庆。

 言庆把马交给了麦子仲。

 “麦公子,你也是条好汉。不管从前咱们有什么误会,今就一笔抹消。

 你要建功立业。我也不好阻拦。人各有志”不过圣人有云:善其工,先利其器。你从平壤到辽东,需奔袭千里。若无好脚力,只怕就算到了辽东,也难以有所作为。这黄膘马也算宝马良驹,留在我这甲免有此可惜了六今赠与你,权作壮行兰礼。祝你能建劣渊。

 为大将者,若无好脚力,如断双足。

 麦子仲在平壤先失兵器,后丧坐骑,正需寻一匹好马。

 他也不客气。接过黄膘马。然后与郑言庆拱手道别。冯智玳跟在他后面离开。而冯果犹豫了一下,解下身上鹿皮兜囊,缓步走到了郑宏毅跟并,轻声道:“郑校尉,这兜囊中有金创药,你随身带好。记住,三天一换药。很快就能妥帖”你救命之恩,荣儿会记在心里。

 若有机缘,咱们再见。”

 平壤城里。郑宏毅为袍泽之情死战不退,与冯果而言,确如救命之恩。

 郑宏毅接过兜囊,轻声道:“冯果,你多保重。”

 冯果清秀面膛,出灿烂笑容。

 “郑公子。你也保重。”

 说完,他扭头碎步,很快就追上了冯智玳和麦子仲。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郑宏毅不知为何,心生一丝愕怅。

 郑言庆走到了郑宏毅的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宏毅,你再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子时过后小咱们就动身启。

 郑宏毅一怔。口而出道:“这么快就走吗?”

 “快吗?”

 言庆一笑。“只怕有人。会比咱们更快!”

 说完,他不再理睬郑宏毅,而是吩咐大家清点人数。走了一百多人后,峪谷中留下来的,共有一百五十八人。其中有弓弩手四十余人。虎卫四十余人。剩下的,多以排蹿手和水手为主。

 马匹大约有七八十匹,倒也足够使用。

 言庆和谢科商议片刻后,决定将骑军纳入郑言庆麾下。弩手、排蹿手和水手打散开来,分成两队。

 谢科引一队人马,窦孝文引一队人马。

 沈光负责照顾郑宏毅,阁棱和雄阔海。则跟随郑言庆。

 如此划分之后,倒也清清。不管是谢科长于治军,窦孝文也是从火正队正,做到如今的旅帅,经验丰富。他们知道如何带领人马,而言庆麾下虎卫,则以机动为主,去掉所有重甲,换为轻骑出击。虽然冲击力比不得早先配有甲装骑具,但机动和灵活,却大大增加。

 从平壤到新罗,路程同样不近。

 长途奔袭。机动和灵活必不可少。为此舍去甲装骑具的冲击力,郑言庆到不觉得可惜。

 过了戌时后,冯果再次进入峪谷。

 “郑公子。麦公子让我告诉您,我们准备启程出发了!”

 郑言庆倒是不觉得奇悄,微微一笑“一路保重。”

 冯果把一卷牛皮地图,递给郑言庆“麦公子说,你们从这里前往新罗。若无的图只怕会有麻烦。这是军中发放的地图,虽未必准确,但比起先前你使用的地图,却好上百倍。麦公子还让我转告您,新罗人虽与我朝有盟约。然则新罗金氏,却是反复无常之辈,不可不小心提防。”

 新罗金氏,也是新罗国王族。

 如今新罗国国王,名金伯净,是新罗国第二十六代国主。此前曾多次与隋朝盟约。意图夹击高句丽。开皇十八年,新罗国再次和隋文帝递盟约。可是当隋文帝动手之后,金伯净却迟迟不肯动兵。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隋文帝最终未能再对高句丽用兵。可新罗国的反复无常,却让隋文帝。乃至继任的隋场帝,都感到非常厌恶。

 言庆点点头。“请代我向麦公子道谢。”

 “如此。告辞!”

 冯果匆匆离去,郑言庆站在原处,打弃了地图。

 地图上非常清楚的标明了前往新罗的路径。言庆看罢之后,心里面多多少少,也有些把握。

 不管借道新罗能否成功,都是目前最为妥帖的办法。

 毕竟从平壤到新罗,这的关卡不多,而且高句丽人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注于辽东,恐怕也无力顾及新罗的动向。不过言庆还是记下了麦子仲的那番话,新罗金氏,不可以尽信,

 不止是因为新罗人曾言而无信。

 事实上。这新罗人,正是后世子们的祖先。后世许多人都认为高句丽人是子。其实不然。

 若按照血统来说,高句丽人只是生活在辽东的一个少数民族,藏聚人和扶余人组成。在西汉初年,自辽东杀入朝鲜半岛。而朝鲜原住民的三韩,则退至朝鲜半岛东部,后来渐渐形成新罗和百济两国,与高句丽人三足鼎立。言庆对手捧子这个极度无的民族,没有好感。

 但现在。由新罗借道,无疑是最安全的办法。

 他目送木毅麦子仲等人离开之后,看看天色,已过了子时。

 于是将众人全部唤醒,列队与峪谷之中。言庆跨上玉蹄儿,手持重槊,扫视三队人马,心中感慨万千。

 也不知。这一百五十八人,能活着回到中原者,能有几何?

 他深一口气。出一抹灿烂笑容,马槊朝空中举起,槊首在皎洁月光中,泛起了森幽寒光。

 “出发。我带你们,回家!”

 最近恐怕难以爆发,多事之秋,保证每两更,并尽力多写一些。  M.igExS.cOM
上章 篡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