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上掉下个俏红娘 下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章

 入了腊月。银装素裹的金陵城又比平多添了几分素雅,紫萱一大早便在宫女太监闹闹哄哄的铲雪声中醒来,把这门框向外看。入冬以后第一场大规模的降雪,瑞雪兆丰年,听说龙颜大悦,主子奴才们个个不敢怠慢,莫管真情假意的,皆在嘴边挂出了欣喜的笑容。

 秀雅端了热茶,走过来朝紫萱劝道:“天凉风大,郡主还是不要站在外面太久了。”

 紫萱接过茶杯暖手,心不在焉地应了声,目光始终不肯离奉天殿,秀雅劝不过,只得回屋找了件披风给她披上。

 “对了郡主,长孙殿下昨晚打发人送来不少栗子,花生,还有枣泥,我见你睡下了,便没再叫醒。”

 紫萱听了轻笑,腊月一入,朱允文便陆续派人送来上等的腊八粥原料。不由地叹道:“允文那孩子是真长大了,越来越细心了。”

 秀雅见她心情不错,撇嘴玩笑道:“长孙殿下就是没长大也少不了对郡主上心,郡主进宫这几个年头,长孙殿下知你爱喝腊八粥,哪一年不是一入腊月便早早准备原料!”

 “腊八,腊八…”

 紫萱倚着门框喃喃重复着,蓝玉国是不兴腊八粥,腊八粥是从大明朝开始兴起的,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最先发明的。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粥口味香甜,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紫萱的确很爱喝。一是因为腊八粥本身的可口,二是因为…下凡之后的第一碗腊八粥,是朱棣亲手为她熬制的。

 还是在君宇凡家小住的时候,那年刚一入冬,朱棣便催着君宇凡四处收罗腊八粥的原料,到了腊八那天早上,紫萱半睡半醒间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一睁眼却是朱棣断了热腾腾的腊八粥坐在了前,两眼红红的,像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因为腊八粥要熬一夜才能将各种原料的香味熬出来。

 那天朱棣亲手喂紫萱喝了一口腊八粥,生生将紫萱喂出了眼泪来…真真往事不堪回首,入宫已是第六个年头,每一年的腊八粥的原料都由朱允文挑细选,由秀雅精心熬制,端到紫萱面前也是同样的热气腾腾,却无论如何也喝不出当年的味道。

 秀雅见紫萱脸色不好,心一慌“噗通”一声跪下来,诺诺地道:“郡主,秀雅是不是说错话了…”

 紫萱回过神来。忙将秀雅扶起来,拉了秀雅的手佯嗔道:“不是早说过,清芳斋不兴下跪请罪这一套!”

 秀雅脸色还是不太自然,只得作出一个甜美的微笑,牵道:“只是想起一些往事而已,你也不必每次见我不高兴了就一厢情愿地扯到自己身上嘛!”

 秀雅这才放心下来,跟着笑了笑。甫要开口,便听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背后笑道:“什么往事,什么一厢情愿,你们在说什么?”

 紫萱抬起头来,不由地微愣,秀雅忙转身做了个万福,一边说道:“给长孙殿下请安。”

 朱允文摆手说“免了”随即皱眉埋怨道:“天这么冷,怎地让郡主在门口站这么久?”

 秀雅闻言变,想辩解,紫萱忙揽过来笑道:“不关秀雅的事,她劝不动我,再说我不过站在门口看看雪景,哪用得着大惊小怪的,才没那么娇弱!”

 朱允文这才缓了脸色,紫萱又问道:“下了早朝过来的?”

 心里暗暗懊悔着,只是发了一阵呆,时间却不知不觉地从眼前滑了过去,竟错过了下早朝的时间,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在门口!

 奉天殿是皇帝的寝宫,与紫萱的清芳斋遥遥相望,奉天殿后有一条长廊,是上朝下朝毕竟的地方。对紫萱来说,那是心底的小秘密萌发并隐藏的地方。

 他下了早朝,往这边看的时候我却只顾着发呆,他看见我没做回应,会不会多想?会不会怪我没有回应呢?

 越想越着急,一时竟忘了朱允文的存在,轻轻跺起脚来。朱允文神色复杂地瞪着紫萱,皱眉道:“姐姐很冷么?”

 紫萱忙收回神智,干笑两声道:“站了有一会子了,还真有点儿冷…允文也进屋说话吧!”

 伸手将朱允文让进屋内,吩咐秀雅重新换了热茶,紫萱将杯盖放在指尖把玩着着,随意道:“真奇怪,平下朝看见文武百官熙熙攘攘地从奉天殿后经过,今发起了呆,竟完全没看见一样!”

 朱允文听了“扑哧”一笑,神色复杂地盯着紫萱看了一阵,直将紫萱看的心里打鼓,该死的,又没有表现的多么明显,允文不会看出来了吧?

 “允文啊,其实我…”

 慌忙低头,刚要开口解释。朱允文却抢先道:“其实姐姐说的一点没错,今早朝根本就取消了!”

 见紫萱一脸错愕的表情,又笑道:“说取消也不确切,其实百官已经到了朝堂,只是天不好,皇爷爷便‘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了!官员散去的时候姐姐恐怕还睡着!”

 紫萱又愣了半响才闭上嘴巴,唔,原来不是发呆错过的,是睡梦中错过的,那就不能怪我了。谁让你的皇帝上司提早宣布下班呢!

 朱允文见紫萱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由地蹙眉道:“姐姐是没睡好还是今在外面站太久着了风?看上去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嗯?”

 紫萱一笑掩饰过去,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道:“只是奇怪这么早下朝,你却过来的这么晚而已。”

 朱允文“嘿嘿”一笑,忽地摆出一副神秘兮兮的表情,低声音道:“姐姐真聪明,一猜就中了!”

 紫萱只顾发呆,朱允文又道:“皇爷爷在退朝以后又单独留我去了御书房,送了我几样礼物,姐姐猜猜是什么?”

 不年不节的送什么礼物?看来朱元璋果然更加偏爱朱允文,随口问道:“送了什么?”

 “送了三个人!”

 朱允文得意道:“这三人都是皇爷爷亲自挑选的,是可以治理天下的人才。”

 紫萱本一副索然寡味的样子,一听又来了兴趣“你跟我说说,是哪样的人才被皇上亲自挑中了?”——

 送走朱允文,紫萱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绕着清芳斋不停地来回踱步。朱允文除了将朱元璋挑选的三个人详细告诉了她,还有意无意地暗示朱元璋已经基本确定立他为储。

 最重要的,也不知朱允文对她是毫无防备还是有成竹,竟有意无意地暗示登基前后最想削减的势力就是燕王,因为燕王是威胁他坐稳龙椅的中坚力量。

 要不要将这些事情告诉朱棣?就算他无心造反,只要朱允文一心想除掉他,便会寻找各种机会加害。好歹相识一场,有必要让他对朱允文多留点儿心,免得到时候防不胜防!

 然而反过来想想,告诉朱棣就相当于背叛朱允文,至少朱允文在告诉她的时候眼中是没有提防的,还有这些年对她的好,即便对他没有男女之爱,也总存在一些姐弟之情,朱允文已经力所能及地做了很多,实在没有义务再承受一场背叛。

 正自为难,忽听秀雅从外面道:“给演完殿下请安!”

 随即“咯吱”一声,房门已被朱棣推开。外面似又稀稀疏疏落起了小雪,朱棣的头发上,肩膀上。以及衣袖的褶皱处落了一层薄雪,看过去晶莹剔透,为朱棣平添一股慵懒的贵族气息。

 紫萱一时看的入神,不知觉朱棣已经走到面前,一脸玩味地笑道:“看归看,小心口水滴了衣服!”

 这才回过身来,下意识地轻哼两声,谁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这家伙的自恋本可是丝毫没有改变!不过话说回来…啧啧,朱棣身上的确散发着朱允文所没有的气场哈,姑且叫做成吧!

 抬眼见朱棣正毫不避讳地盯着自己看,不由地俏脸飞红,别过下巴玩笑道:“不知燕王大驾光临,有失远,还请见谅!”

 “真真一张厉害的嘴!”

 朱棣无奈地摇摇头,勾着嘴角笑道:“今早朝下的早,回程时没看见你,想着你个小懒虫还在被窝里!”

 紫萱“咯咯”笑出声来,秀雅换了茶,快到了午膳时间,便又端了些点心过来,紫萱随手拿起一颗精致小巧的点心朝朱棣嘴边送去,刚一触碰双,又猛地收了回来,自己下去含糊道:“就是为了这个专门回来看我么?”

 点心的动作虽快,却快不过朱棣的眼睛,他清楚地看到紫萱在将点心递到口中之前快速在边碰了一下,一块点心,碰了他的双再碰她的双,朱棣当然明白这个动作意味着什么。

 不由地轻笑两声,抿嘴道:“不然你觉得呢,还能为什么?”

 “嗯,还能为了…”

 紫萱拿右手的食指抵着太阳,歪着脑袋做认真思考状,半响吐出一句让朱棣哭笑不得的话来:“劫财还是劫?财你不缺,嘛…你看着办吧!”

 朱棣双手搭上紫萱的双肩,轻轻摇晃道:“不开玩笑了,既然来了,就坐下陪我说说话。”

 天南地北地聊了些八卦,二人貌似累了,竟不约而同地止住笑声,偌大的屋子猛地安静下来,静的让紫萱有些不舒服,没话找话地问道:“皇上在回程之后有没有再对鲁王的事情起疑?”

 朱棣轻轻摇头“父皇对那件事情本就没怎么上心,允文也不能确定所谓‘贼’的身份,还不至于直接怀疑到六弟身上。”

 呼——,不怀疑就好,鲁王的事情总算销声匿迹了,想起当初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都是一阵后怕。紫萱长舒一口气,缓了缓,又想起来问道:“说起来最近都没有他的消息,他在忙什么?”

 朱棣听了不由地出声一下,似有什么特别的八卦不好意思出口,握拳挡在边,轻咳两声道:“忙着向救命恩人致谢呢!”

 紫萱立即明白了朱棣的意思,原想着回到金陵再重一次小红娘的本业,撮合撮合鲁王和范小遥呢,却被里里外外的一些琐细给耽搁了,没想到人家自己在努力了!心里不住为他们高兴,想要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脑海中却不自觉地闪过逍遥郡主在沙场上问她的话。

 范小遥曾不止一次地,或旁敲侧击或直截了当,向她问起鲁王的其他妃子,想来还是十分在意的。三四妾在明代自然不是什么稀罕事,然范小遥毕竟是太子太傅家从小娇生惯养的宝贝千金,尤其在情窦初开的年龄,哪会不希望心上人对她情有独钟,与她展开一段轰轰烈烈绵绵的唯美爱情呢?

 情有独钟,对于已经拥有几个妃子的鲁王来说似乎有些困难。即便之前几个妃子只是政治婚姻的结晶,鲁王对她们毫无感情,架不住她们是真真切切存在于鲁王府的,范小遥进去只能做小,就算集鲁王所有宠爱于一身,能躲得过其他妃子的小鞋吗?

 何况这还是最理想的假设,都说女人心海底针,然而这针放在海里,就算再怎么难以捉摸,终究只认一条线。男人的心固然开阔不少,又有谁知道他们心里到底能装下多少女人,可以同时对多少个女人“情有独钟”呢?

 朱棣似看出紫萱心里所想,不由地笑问道:“怎么,连带着对我也失去信心了?”

 “…”紫萱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突然发现刚刚对鲁王的一通分析其实完全适用于朱棣,甚至比鲁王更糟糕,鲁王若对逍遥郡主有意思,大可求皇上赐婚,太子太傅那边就算再怎么不放心也只得答应。朱棣若对紫萱有意思,可以求皇上赐婚吗?她们之间夹着的绝不仅仅是燕王府的几个妃子,而是一个朱允文,将朱允文摆在中间,季淑妃甚至朱紫萧,完全是无足轻重的。

 紫萱轻轻闭上双眼,这个话题太感了,我们可不可以暂时转移?至少在现在,不要我做出选择,我与朱棣朱允文之间的平衡,能保持多久算多久。

 第七十章

 紫萱终究没有将朱允文的话复述给朱棣听,即便明争暗斗躲不过,那也是朱棣和朱允文两个男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一个连身陷其中的三角平衡都不愿打破的女子,自然不想在政治上多加干涉。

 只是在朱棣走后吩咐秀雅备了笔墨,自己坐在桌前,一边回忆着朱允文的思路一变随手勾画着。

 方孝孺,自小读经书,为人称道,其师大名鼎鼎的宋濂,自身常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看上去的确是治理天下所不可或缺的人才。然朱允文说这人身上有个致命的缺点,便是过于傲气,因此现在还不能启用,这种人在启用之前必须要压制一下,将来才能够成大气。

 “方孝孺,方孝孺…”

 紫萱左手击打着桌面,嘴里不住重复着这个似曾相识的姓名,忽地心念一动,不由地出声轻笑起来。

 说来真是滑稽,这位方孝孺竟是空印案中被错杀的方克勤之子,空印案算是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冤假错案之一了,紫萱也曾有所耳闻,据说朱元璋因为官员的印章使用方式与自己规定的有所出入,感觉自己的皇权被下集架空,盛怒之下下令诛杀了好多官员,其中就包括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

 杀其父而用其子,不知这算不算也是对方孝孺的一种压制,朱元璋的用人之道还真是诡异。事实上方孝孺本身对自己的境遇也很莫名其妙,自己名声很大,老师又在朝中为官,洪武十五年,地方官府两次向朱元璋推荐他,朱元璋却一直没有下旨任用。

 紫萱现在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但当时的方孝孺是不知道原因的,他就这样等了十年之久。

 朱元璋告诉朱允炆,方孝孺是绝对可以信任的,方孝孺的一生都会效忠于他,并能他为治理国家,开创太平盛世。

 第二位是齐秦,这位人才之所以被选中,与其心灵上的纯洁有着很大的联系。

 洪武十六年间,紫城的谨身殿由于缺乏先进的避雷设施,一不小心被雷给劈了,这事儿要是放在现代,大不了作为安全教育的反面教材,要大家一定从这样的意外当中取教训,珍惜生命远离雷电,再把被劈的建筑修好就结了。但在当年,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至少对朱元璋来说是件了不得大大事,朱元璋认为这是上天发怒了,便决定去祷庙祭祀,他大概是认为自己确实干了不少错事,所以这次祭祀他挑选了一批人和他一起去。

 挑选条件是极为苛刻的,那就是在九年之内没有过任何过失。这个条件看起来简单,然而放在洪武朝,那可真是难过登天苛刻了。那个时候,官员能保住脑袋就不错了,就是没错,朱元璋也能给你挑出错来。这么看来,能符合要求的还真是需要一颗纯洁的心灵,至少对他朱家是绝对纯洁的。

 这样的人虽然不多,却也不是一个没有的,齐德就是其中一个,他因为这件事被朱元璋留意,并记在心中,祭祀完毕后,朱元璋亲自为齐德改名为泰,从此齐泰这个名字成为了他一生的代号。

 此人是个文人,虽未带兵,却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朱元璋也曾放心不下,为他举行了一场单独面试,询问边界将领的名字,齐泰不慌不忙,从东说到西,从南说到北,毫无遗漏,得了满分。之后又问各地的形势,齐泰这次没有说话,从袖子里拿出一本手册,上面的记载十分详细。朱元璋十分惊讶,大为欣赏。

 要知道,这次面试是突然的,齐泰并未预先做准备,说明这位仁兄确实是把这些玩意当书来背的,还写成小册子,随走随看,其用功之热情胜似今在公车上背单词的四级考生。朱元璋预感他将成为朱允文的重臣。

 第三位人才是…

 这个人比较特殊,他从入朝为官时起就是朱允炆的死,此人就是黄子澄。

 紫萱对黄子澄并不陌生,江西人,洪武十二年一鸣惊人,在当年的科举中以最高分获得会元的称号,后被选拔为东宫伴读,这是一个前途远大的工作,因为太子就是将来的皇帝,能够得到这个职位可见其学问之深。朱允文为皇太孙时,他一直陪伴在旁,与朱允文之间的深厚感情可想而知。

 据朱允文说,有一次他在东阁门外唉声叹气,正好被经过此地的黄子澄看见,黄子澄便上前询问原因,朱允文看他不是外人,便对他说了实话。他担心的正是他的那些叔叔们,万一将来要造反可怎么办才好。

 不想黄子澄听后只是若无其事地一笑,要朱允文不用担心,他说:“诸王的兵力只能用来自保而已,如果他们敢造反,朝廷发兵攻击他们,一定能够取胜!”

 复又朝朱允文列举了汉景帝时七国之的故事来鼓励他,表示只要朝廷出兵,叛一定会被平定。

 朱允文听了大感安慰,并将这些话记在心中,由衷地感谢黄子澄为他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紫萱却觉得这是一个典型的拖离实际以古论今的例子,试问周亚夫在何处,是你黄子澄能带兵打仗,还是朱元璋推举的其他两个文人可以带兵打仗?

 紫萱撂下笔,对着纸上的涂鸦凝视良久,忽地心念一动,愈发相信伏羲八卦图上的寓言,朱元璋为朱允文安排这样三位人才,几乎从一开始便注定了他的杯具皇帝命。总结以上三人,有几个共同特点,都是读诗书,都是文人,都有远大理想,都是书呆子。百无一用是书生,并非虚言!

 “到底是哪位皇叔,用了什么方法将朱允文赶下了皇位呢?”

 造反是必须的,问题只是这个反由谁来造。

 秦王?没心没肺,难成大器。周王?机关算尽,过于狭隘的心势必会影响视野。鲁王?连朱元璋都说他“空有义气而无谋略”了,弹弹琴吹吹箫还可以,舞刀弄实在不适合他。

 剩下的不是年龄太小就是实力太弱,估计还没造反就被朱允文扼杀在摇篮当中了。再剩下的,只有朱棣了。真的像朱允文所说的那样,朱棣就是威胁他坐稳龙椅的中坚力量吗?

 “不,不会的…”

 紫萱拼命摇头,送走朱棣之前,她曾直截了当地向朱棣提出了心底的疑问。

 “朱棣,如果,假设皇上已经确定立朱允文为储,在他登基前后,你会设法从他手中抢过龙椅吗?”

 当时的朱棣扭过头来,对紫萱微微一笑,笑的云淡风轻,干净的来不及参加半点感情,坚定道:“不会。”

 “为什么?”紫萱本能地追问。

 朱棣不假思索地给出了一个让紫萱瞠目结舌的答案:“因为即便我想得到皇位,也不会笨到去造父皇,造允文的反。”

 意思很明确,想做皇帝,但是不想造反。这样听起来虽然矛盾,紫萱是坚信不疑的。

 朱棣不是傻子,他出生皇族,有自己的府邸,妃子,还有朱紫萧那样可爱的小正太。论权力,手下握着十几万人的军队,随时听从他的指挥。燕王府休闲娱乐一应俱全,实在无聊了想找点刺,出门左拐直走一段儿能碰到蒙古邻居,看不顺眼了就打打仗锻炼锻炼筋骨。

 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他是燕王的基础上,然而一旦造反,不但燕王的身份没有,府邸,妃子,孩子没有,搞不好自己的小命也没有。这和他闯进大明殿劫持紫萱不一样,那时候的朱元璋有成竹,可以长辈的姿态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折腾,可以擒故纵,可以在高兴的时候放他们走,也可以在高兴的时候把他们“接”回来,一切逃不出他的掌握。

 一旦视他如虎狼的朱允文继位,这种侥幸是无法期待的,即便朱棣真的有这种想法,紫萱也确定自己会从中阻拦。

 紫萱眉头紧皱,放下眼前的涂鸦,不由地一阵心烦意,起身踱了一会儿步子,决意去外面散散心。

 刚一推门便悲哀地预感到这次的散心将会变成闹心,因为门外站着一位面目可憎的不速之客,秀雅恭恭敬敬地朝这位不速之客行礼道:“奴婢给周王殿下请安。”  M.iGExS.com
上章 天上掉下个俏红娘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