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背后文集 下章
也谈爱国主义与大学精神
  题记:

 纪念“一二•九”的签名横幅识刺眼,十几张宣传扮像是要一鼓作气见爱国进行到底似的,读得人心澎湃,回肠气,感激涕零,满面春风,不寒而栗,厚颜无:这简直是一帮“政治氓,政治败类”恶作剧的舞台。我不想问:今夕的我们能挑得起中国的脊梁吗?!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是一种尊严信念,更是一种责任。

 我敢说,我“生下来”就是恨日本人的,《小兵张嘎》,《三大战役》,《地道战》,《地雷战》伴着我长大。尤其我生下来的那天晚上央视放映的是《南京大屠杀》,(这是后来我母亲告诉我的!)所以我这么说。(当然,爱国不仅是恨日本人,但是恨日本人一定是爱国!)但是我厌恶那些只会口号的人,他们不干实事,吃国家,那国家,还要糟塌国家,浪费国家资源。在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遭受伤害之际,我们不仅要口号喊得响亮,更要有行动,我们要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并且怎样做都不过分(并且如花似玉)!我们不需要谁来理解,不要死守理智,丧失人类的兽(人是社会动物,但是认识动物,永远都不错。)我们也不需要谁对我们的行为指手画脚,爱国需要情。

 然而骂过,恨过,发过,我们该怎样收场呢?

 李敖说:中国写白话文前三名,第一名李敖第二名李敖第三名李敖,疯狂是吧,对,爱国也需要这种“狂”,为何总是要唯唯诺诺,我们敢爱敢恨,“大话”说出去了,“大事”做了我们才有压力,催发自己奋斗,向李敖那样“狂”后又躲进书里,博览群书,不也灿烂。

 如若从这个角度深究下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就可等同于“大学精神”的建立:

 大学精神是学校创业者业绩、品格、精神的结晶,在现今人才的培养中,大学精神应居于核心地位。哈佛大学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以探求真理和学问作为大学的理想追求和核心价值。英国剑桥大学以“思想和表达的自由,避免歧视”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对思想、学术自由的教育理念。国内有大学则谓之曰:“经世济民,孜孜以求”,《抱朴子•审举》谓:“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之略。”《晋书•殷浩传简文(司马昱)答书》:“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而“孜孜以求”则皆有孜孜不倦,执着刻苦,上下求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贪图安逸享受的意思。

 现代,已不再只是知识的“加工厂”,人才的“集散地”,她也必将是学生修养身心的精神家园。

 “经世济民,孜孜以求”,这已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大学精神,也是每一位中国有志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目标。《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中“立言”与“立德”,后引申为做学问与做人的统一。清华大学政治系曹教授说,关于做学问与做人的统一,是指在做学问的同时要讲究自身修养,学问做到一定的程度,自身修养也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是大学德育工作可资借鉴的地方。

 然而,让我来罗列一下我校“大学精神“得现状吧:学生‮试考‬作弊成灾,形式主义杂草丛生,偷抢现象时刻隐现校园,课桌文化垃圾,学生随地吐痰,扔纸屑,破坏公物,同学之间不诚信,社团工作勾心斗角,领导与学生严重隔绝…。。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这些问题应该出现吗?

 面对“一二九”多少张宣传板“合”而生,浪费多少钱物,然而我们也看到为山区失学孩子“捐款摊”前“门庭冷落”,就算一张板需要五元钱,十张板呢,一百张板呢,可知道两百元钱可以供一个失学孩子读完一学年的啊!

 这里且不深追究,再看我们学校的“雷锋与村妇”现象:大家都知道,村妇喜欢“罢,显脸”,这一不良居心促使许多大学生“学雷锋”,到处给人家扫地啊,维护秩序啊等等“公益活动”,且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校园要那么多清洁工,为何没有一个组织,社团,班级自愿扫校园呢?话又说回来,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做好事不留姓名”,到我们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身上怎么都变味了,知廉否?!

 至于许多大学生都热于此类活动的缘由,我想用我们青年志愿者自己的话来回答:评文明宿舍,先进班级,都得看这些东西!这也使我想到了一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为人师长的,当以传道授业为己任,如此教学生,够为人师吗,鲁迅说: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看来的确如此!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著名的教育家高震东先生,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试想如果我们每个学生都说:学校秩序卫生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承担责任,天下那有不兴旺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

 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著名评论家阮次山先生在他的重庆工商大学演讲中距过这样一个实例:美国的每一间教室里都悬挂国旗,小学生到高中生每天早晨都要面向国旗宣誓,然而风风火火近一万个日子里,我们又向国旗宣誓过几次!

 爱国主义不是空的口号,一种嘴上功夫,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爱国主义要天天讲,爱国主义要叫人去做一个有责任的人,这些都是那么的朴实。

 就我们的校园来说,不干净,你不破坏,我不破坏,她会脏吗?脏了之后,人人都抢着去弄干净她,会脏吗?只凭几个工作者是永远不够的!当本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一次小小的会议就会搞得会议室满目狼藉的我们又有何感想!不要用东方式的嫉妒去看世界,人只能管住自己的,管好自己也就足够了,所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奋发,激励,约束,计划自己,让自己做的更好,这才是爱国。

 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习一切比我们先进的东西,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组织的,但是,目的要明确:是自己强大!像中国人学英文是我们的国行为,学英文是中国最可悲的行为,但我们不能不学,因为别人超过了我们,“敌人”炮、科学过了我们。今天我们必须学习他们的科学,然后才能打倒他们!超过他们!对于那些老师夸是英文多么绚丽,如何华的,我们最好把它们当作“汉”,去把它们的“资本”学完,炸完,然后让它们扫地出门。

 已经输在起跑线上的我们,不要像这样草草的他踏过进入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我们不合格。一个走向强大的中国不只是经济的逐渐强大,更应该显示出精神力量的强大。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应该从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身上体现出来。尤其为新时代大学精神所在。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许祥源说,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当被内化为学人的学术良心和道德规范后,就会产生激励人们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望。大学文化精神是大学生命力的根本体现。正因为有了大学文化精神,大学才成为知识的阵地,智慧的源泉;正因为有了大学文化精神,大学才多了几分理性与规范、自由与宽容、正义与正气。

 许祥源还提出,现代大学的发展战略一定要建立在对大学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一定要体现大学的价值追求和文化特质。在现代社会中,大学是知识库、思想库和精神库,有提高人的境界、丰富人的思想的重大功能。大学文化精神是间接的、无形的,制度和政策是直接的、实际的,两者应相互适应。我们必须做出有利于生成强力而鲜明的现代大学文化精神的战略选择,以此来统领现代大学的全方位建设,即综合化的学科设置,学术化的价值追求,国际化的发展平台。

 对此,对我们应该有所启示与借鉴吧?

 有人说“爱国主义是一种荣誉和责任。爱国主义可以是火把也可以是蜡烛,但必须亮在心中,并传承下去。”我很赞成,希望这篇文章能“博得”(就当我是个小丑)某些人的“良知”,干些实事,为我校“大学精神的建立出一分力,切勿:误人子弟,遗臭几十年!  m.IGeXs.Com
上章 背后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