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行 下章
第三百零八章 西军新杰
宋西征军行辕。

 这里本是西夏灵州州府衙门,作为夏国第二大城市,灵州的州府衙门自然是非常地气派,大厅很大,地上铺着西域来的地毯。连雨,天色晦暗,即大白天,厅里也点着蜡烛。

 一大群士子正伏案奋笔疾书,在大殿的四周,维持秩序的小吏们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如同木雕一样看着这群参加殿试的士子,生怕发出半天声音打搅了他们。

 大殿里静得可以听到外面淅沥的雨声,偶尔有人轻轻地磨墨。这声音惊动了主考官余良,他抬起头严肃地看了众人一眼。

 天承朝特意为夏地开的恩科已经进行了三天,这是最后一天的殿试,看得出来,来参加‮试考‬的士子们都很紧张。十年寒窗,成败就在今朝。

 当然,最不紧张就是正坐在侧殿中的杨华,他这次是居了心要将所有来参加‮试考‬的士子统统录取,以收夏地读书人之心。至于眼前这场‮试考‬,不过是走个过场,排一下名次。

 这次科举,杨华并不仅限灵州一地,他贴出榜文说只要是夏地的读书人都可以来参加。消息一出,整个西夏都轰动了。不但杨华的占领区,连远在兴庆府的士子都跑过来了。参考人员总数达千人之巨,据说,到现在还有人在赶路。对此,杨华也莫可奈何。

 一千两百三二个考生,杨华计算了一下,靠这些人,管理整个银川平原应该有富余。一想起当初在太原时自己手下只有寥寥数百个文吏,他不感慨,夏地英杰尽在我囊中也!

 实际上,整个夏的知识杰出此刻算是同杨华一条心了。

 杨华这一手直接挖掉夏地上层建筑,不可谓不狠。

 在。知识可是一种奢侈品。能读书地人家境都不会很差。少是个小地主。封建中央集权制。政治结构扁平化。统治国家还真得靠这些中小地主。

 “赵行德这个意出得漂亮。这家伙还真是个宰辅之才啊!”杨华暗道。

 他甚至琢磨着一旦拿下银川平原和河套地区。就将夏地交给他管理。

 “杨大人。在这里坐着憋气。”坐在下首地一个军官不住抓耳挠腮。好象很不自在地样子。他身材不高。但块头极大。长着一脸钢针般地络腮胡。看起来煞是威猛。

 杨华将思绪收回来。站起身。提着茶壶走到对面那群人中。亲自为他们斟上刚煮好地点茶。微笑着小声道:“各位大人说话请小声点。杨华奉天承皇帝圣旨在夏地开科取士。此乃国家抡才大典。断断马虎不得。”

 听杨华这么说。众人都轻轻地点着头。一个穿着大红官袍地文官不满地盯了刚才说话地那个武官。小声道:“曲将军稍安勿躁。我等受杨大人所邀前来监考。那是何等地荣耀。”

 “荣耀…坐得股都麻了。”那个叫曲将军的人有些郁闷。

 “无知鄙夫。”红袍文官面带不屑。

 曲将军有些恼怒了,握着拳头,提高声气:“席大人,一路上你百般拨于我,究竟想做什么?”

 “好了好了,席大人,曲将军,离‮试考‬结束还有一刻种,且等上片刻。我等再谈正事。”杨华怕二人再起争执,连忙出言相劝。

 这二人这才停止口角,闷闷地坐在一边。那个曲将军一直用愤怒的目光看着席大人,而席大人则面带冷笑。

 看着这针锋相对地二人,杨华有些头疼起来。北宋以文御武,文武官员本就不和。在以前,因为有朝廷制度在,武官都有些畏惧文臣。现在天下大,武人的地位得到提升,就不那么害怕文官了。

 眼前这一大群人都是从泾原来的陕西官吏,姓席的那个文官是这群人的头,名叫席贡,现为泾原经略使。而那个武将姓曲名端,现任泾原军统制。

 泾原路地辖泾州、原州、渭州、西安州、怀德军五地,是陕北大镇,管辖着后世甘肃以东、陕西以北的西、海、固和六盘山等一大片:域。泾原路乃关中北面门户,也是一个出强兵的地方。

 当今天下二帝并立,都在争夺关中。为此,赵构派出了张浚,而杨华则派出了吴敏。

 泾原路正好挡在杨华和关中之间,正是河东镇竭力争取的目标。

 吴敏同泾原经略使席贡有旧,入关之前就写了一封信过去,仔细地分析天下大势和河东镇的力量,招席贡还朝。

 席贡知道关中即将变成一个烈的大战场,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他必须在最短地时间内做出政治选择。

 在想了两天之后,席贡决定投靠杨华。一来,他本与吴敏熟悉,有吴敏在,后也有个照应。所谓做生不如做。而且,吴敏的名气可比张浚大多了。再说,杨华大军囤于西夏,不管能否拿下西夏,后肯定会全力南下。而泾原路正好拦在半路上,杨华肯定会第一个拿他开刀。

 杨华这两年威名赫赫,席贡不认为张浚等人是他的对手。所以,他很自然地把宝押在了杨华身上,带着手下诸将赶到灵州向杨华输诚。

 席贡、曲端的到来让杨华喜出望外,心中对吴敏也是又惊又服。想不到吴敏一封信就拿下陕北,端的是好生厉害。

 说起关中局势,虽然纷杂混乱,其实主要有三股军事势力:熙河张深,侧有泾原曲端,延王庶。

 其中,泾原军因为地处夏、宋边境,军队战斗力最强,人数也最多。据席贡所说,如果在紧急状态下,他可以征樊万青壮。

 现在,泾原已投靠天承朝,陕北尽遍杨华。若吴敏等人再在渭河平原搞些动作,关中大局定矣!

 必中西军因为在去前年大量抽调到东京前线,现在力量弱了不少。但以陕西一地的战争潜力而言,依旧能征召四十万以上地青壮,再加上西夏一地,席卷天下当不再话下。一想到这些,杨华不住壮怀烈。

 也只有将山、陕、宁联为一体,宋人才有力量同女真决一死战。

 考场中已经有考生陆续卷,能够进入殿试这一关的士子都是西夏的精英阶层,杨华给他们的待遇自然是极好,一等到考生卷出来,立即就有两个侍者上去,接他们去后院进食、休息。

 席贡看得心中感慨,手抚长须道:“想当初下官中进士地时候,在考场里坐了一天,水米未沾牙,加上心力萃,

 后足足病了三天。

 ”

 下面地径原路各轴、府文官们也都摇头叹息,一副不堪回首的模样,反将那群武看得目瞪口呆。

 好不容易等考生们都卷离开,杨华这才松了一口气,对众人说:“各位大人,各位将军,此刻你等还朝实是陛下的德行所至。”

 席贡也颇为激动,含泪道;“太上道君皇帝被北奴所虏,钦宗皇帝大行,我等孤悬挂一隅,如失群的孤雁,今总算得以还朝,怎么不叫人泪涕下。当即刻去太原面圣,聆听教诲。”

 众人也都跟着抹眼泪。

 杨华吓了一跳,道:“如今我天承大军正在经略夏地,无暇南下,关中大局还得仰赖诸君。等关、宁局势稳定了,再进太原面圣不迟。”

 席贡忙点头:“正是如此,若能替陛下平定关中,我等还有何面目去见皇帝。不过,杨大人,我得到消息,张浚已经联络了延王庶,势力大张。吴大人等人甚是吃紧,若河东军主力再不南下,只怕关中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只不知道将军何时能够平定项?”

 杨华点点头:“说地情况我也已知悉,吴相他们那边也张浚迫得厉害。我这边因为连雨,以至于耽误下来。否则现在已经拿下兴庆府了。我个人认为,能够在冬至之前拿下兴庆府就算早的了。”

 话还没说完,端突然发出一声冷笑:“河东军既然惧怕项人,就由我泾原军来攻击兴庆府。我泾原大军正驻扎在西安州,只需一声令下,半月即可打到兴庆府。”

 听到曲端这句话,席贡怒:“曲将军,我泾原军是要用来攻击关中地,现在入夏。岂不将陕北拱手让与张浚?”

 曲很不客气地瞪了席贡一眼:“攻击关中,拿什么来攻?我泾原无钱无粮,从西安州回原州有好几百里路呢,一路又是深山大壑,只怕还没吃到渭河平原的小米,部队已经走散了,还是来灵州正经。”

 怒啸一:“我是经略使,这事由我做主。”

 “上阵杀敌地可是我的弟兄,却不是你们这些官儿。”曲端面上胡须嚣张地张扬着:“席大人,如果没钱没粮,我也差不动手下地士卒。”

 “你这是在抗命吗?”席贡气得眼睛发红:“跋扈,鄙!”

 杨华微微皱了下眉头,他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今年旱情严重,泾原那边粮食歉收。而项人趁西军大量外调时抢劫了西安洲、怀德军等宋朝边境城市。现在的泾原来穷得快揭不开锅了,这未尝不是席贡来投靠自己的原因之一。本来,杨华也有意接济于他们。无奈近不停下雨,道路泥泞,根本无法将灵州的物资运到西安州去。

 这个曲端口口声声说要来帮忙攻打兴庆府,其实打的就是一个以军就食的主意。西夏富庶,只怕泾原大军都有意要过来发洋财吧!

 仗是河东军打地,曲端要过来拣现成便宜,想得也太美好了。

 杨华有意要笼络泾原军,可曲端的打算已经触及到他的根本利益。如果放泾原军来夏,将来他们呆在银川平原不走,甚至建立地方政权,征兵征粮,大家又都是友军,还真拿他没办法。

 西夏一地是杨华的脔,自然不愿意让他人染指。

 想到这里,杨华摇头:“泾原军的困难我也知道,我会发动民夫克服困难把物资运去西安州的。至于攻打兴庆府,有我河东军足矣!”说到这里,杨华朝曲端看了一眼:“我河东有的是百战精锐,两次开封大战、救太原、破灵州,拿下兴庆府当不在话下。”

 曲端也不畏惧,与杨华对视:“河东军固然是百战雄师,我泾原军也是西军精锐。若杨大人不服,不妨比试一下。”

 席贡呵斥曲端:“曲将军,军国大事事关紧要,怎可儿戏。”

 曲端狠狠地盯着杨华:“你我各派出一员猛士比上一场,若我胜,当率军入夏参战,若败,当留在泾原替朝廷经略关中。杨大人,敢不敢同我比试?”

 杨华摇头微笑:“不比。”

 曲端厉声大喝:“河东军勇士了吗?”

 此话一出口,就惹恼了杨华的侍卫长折彦文,他手按刀柄走上前去:“曲端,折彦文愿同径原军的勇士比试一场,以免尔等笑我河东无人。”

 曲端一翘大拇指:“好汉子。”

 折彦文拱手对杨华道:“将军,请让折彦文出阵吧。”

 杨华也有些恼怒曲端的无礼,有心给他点厉害瞧瞧。本来,如果很地要比武,让杨志和杨再兴来最合适不过。可是,这两个大将都领军分驻在外地,一时间也没办法招来。

 听杨志说,折彦文的武艺不错,尤擅骑,武艺在河东军中至少可以排进前六名,大概同梁红玉差不多。梁红玉的武艺杨华是知道的,而据他所知,泾原军好象没什么出名的武将,折彦文出战,应该不会输。

 杨华朝折彦文点点头:“所请。”

 “多谢大人!”折彦文大感激奋,转头对曲端说:“曲将军,你要亲自出阵吗,我们比什么?”

 曲端哼了一声“谁同你比试,我自有勇士。大家都是军,若在众位大人目前动刀到,未必不敬。这样吧,比箭。”

 折彦文心中欢喜,他家学渊源,本就擅长骑术在河东军中也是能排上号地,比箭,正好是自己的强项:“好,就比箭,谁来?”

 曲端朝身后地武将们看了一眼,喝道:“刘出阵!”

 “遵命!”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将军站了起来。  M.iGExS.cOM
上章 宋行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