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行 下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不容坐视
靖康一年十一月一,太

 “啊!”深夜,杨华惊叫一声从梦中惊醒。醒来后,浑身都被冷汗浸透了,冷得遍体冰凉。

 在梦中,他看见层层叠叠的尸体从墙垒起,漫上城头。在血火中,腐烂的尸体散发着浓烈的恶臭,白骨从死人的身体里戳出来,荆棘一样竖在人之中。

 而自己则口含天宪,头戴滴血的王冠,手捏三尺宝剑狂笑着践踏着地上的血。直到…

 直到自己轰然倒下,变成一堆同样散发着**气息的烂。州、林虑、隆德、太原还是东京?

 看不清楚了,死人的血在空气中弥漫,血红一片,朦胧而遥远。好象都不是,好象又都是。

 我这几年都做了什么,杀杀杀,不停地杀,仿佛都杀到世界的尽头了。

 可这个时代,不杀又能怎么样呢?

 以干戚济世,这条路是你选择的,你就要走下去。

 再不能坐视下去了,东京就要陷落,北宋就要灭亡。

 虽然我已经知道,很多人,河东军的每一个人都在幸灾乐祸地看着大宋官家的失败,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可是。那顶冠冕真地是自己所想要地吗?

 我地灵魂是一个现代人。我并不认为那张椅子真地很重

 总得要做些什么。

 再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拟嚼枝头蜡。惊香却肖兰。

 前村深雪里。莫作岭梅看。”

 黄彦节小黄公公最近兴致非常高,他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只大红公同带到太原来的这只母配种,入冬后又育了一窝雏。现在。河东军监军大院里满眼都是黄的小跑。整个院子热闹得像一个菜市场,尤其是那只新来地大红公,每天清晨都叫得声嘶力竭,得意扬扬。

 这段日子,于黄公公住在一起的俘虏王纳面前地瘦了下去,整顶着两个黑眼圈。

 院子里的生活虽然很吵,却安定闲适,中庭桂花树还绿着,腊梅花却灿烂开放。

 黄公公今起了个大早,看着眼前的美景随口赋诗一首。

 王纳有些吃惊。这个小鲍公看起来虽然幼稚得令人发指,却不想有这般才情。前几看他写字,居然学得一手幽雅的柳公权。

 “好一个惊香却肖兰!”还没等王纳喝彩,院门推开了,杨华带着杨志走了起来。

 他大声笑着:“黄公公大才,我手下的虞先生和关群虽然才高八斗,可成日子曰诗云,听得人郁闷。还是公公的诗让人神清气。”

 黄彦节一见到杨华,面色一变。木木地站在屋檐下“将军来了。”

 王纳忙拱手做礼“见过杨大人。”

 “呵呵,王大人,你这几在太原还住得惯吗?”杨华笑了笑,一把将他扶起,笑眯眯地端详着他。

 王纳讷讷地说:“还成,太原和燕京水土气候仿佛,到不觉得有任何不适。”

 杨华大笑“如此就好。王大人不妨在太原多住些日子,等开雪化再回辽地。如此可好?”

 王纳苦笑:“大人若要放我回去,王纳感激还来不及。哪里还敢有其他想法。”

 “那就好。”杨华说:“王大人,我同黄公公有事商议。”

 “好的。我先回避下,大人您忙。”王纳忙走进屋中去。

 进屋之后。他心中好奇,从窗户隙看出去。只见杨华非常暴地将黄公公拉到院子当中,二人飞快地说起话来。

 良久,传来黄彦节战战兢兢的声音:“…将军,这样…不好吧…陛下已颁下圣旨…各地勤王兵马…”

 因为隔得远了,二人的声音听起来很朦胧。

 等黄公公地话说完,杨华愤怒的声音传来:“国事如此,陛下还…朝中有臣…杨华敢不为天下人先…必…就算把河东军打光…为国为民…再所不惜…”

 王纳叹息一声,他已经明白,杨华这是想出兵勤王了。宋金两国之间的战争已经全面展开,这一仗双方都拼尽全力,可以说是一场赌博,赌的是国家的未来。河东军是大宋黄河以北唯一能战的军队,按说现在东京已处于金人两路大军的直接威胁下,河东军应该已经接到勤王命令了。可奇怪的是,现在都十一月了。救兵如救火,杨华他们怎么还没出发?

 在冷兵器战争时期,一场大规模战役,事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从粮草地储备运输到士卒的集结,再到征召民夫,没一个月下不来。从太原到东京千里迢迢,路上还要走上一个多月,等河东军赶到开封,只怕仗都要打完了。

 这个杨华也是个沙场老将了,怎么还犯这样的错误?

 王纳怎么也想不明白。

 可是,转念一想,宋金两国之间的事情同自己这个亡国奴也没任何关系。

 算了,还是老实呆在太原等开吧,只要能够离开太原这个虎狼窝就成。

 这事不但王纳想不明白。其实,杨华也想不明白。

 据军统司地情报人员来报,宗翰和宗望的大军已经打黄河边上了,只要一过黄河,仅靠东京城中那支新军如何是女真精锐的对手。

 作为大宋的皇帝,此刻最佳的应对措施是立即迁都。然后招集各路勤王大军保卫开封,只要把这场战争拖下去,金人远来后勤补给线又异常漫长,一旦粮尽自会撤退。

 可皇帝也不知道脑子出了什么问题,居然下明旨让各地驻军各守本镇,不得轻易出兵以免影响宋金两过和谈大局。

 因为太原军战斗力很强,昨杨华也收到了朝廷的命令,令他不许轻启战端。

 和谈,敌人都打到京城下了,还怎么和谈?就算能够同金签定和平条约。也就是一份充满屈辱地城下之盟。

 这样的命令一下,把杨华刺得眼睛发红。

 看来,这就是宋朝灭亡的

 杨华因为不熟悉这段历史,一直想不明白如此强盛地北宋居然会被金人十万大军长途奔袭就给灭了。原来是因为皇帝的不抵抗政策啊!

 现在,躲在京城地大宋官家估计还在想着如何讨好敌人,如何顺利同敌人达成谅解这么个拿下东京的大好机会摆在面前,如何肯放过。

 既然皇帝不抵抗,这事就交给我杨华来办吧。

 虽然赵家都是一群废物。可他们代表着大义,代表中国,代表全体汉人地利益。皇帝对自己也不错,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得帮他一帮。

 河东军的军官们虽然都不愿意出兵,可杨华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作为国家镇守一方地重臣,作为军人,有地事情是回避不了的。

 必群去东京之时,杨华给皇帝写了一分奏折,在上面。他详细分析了东京的敌我态势。建议皇帝先东去江南暂避。将东京防务托付给心腹大臣,坚守不出,与金人在城下对峙。等各路勤王大军至。再做打算。

 可皇帝居然在这个时候下了一道明旨,不许各地军队进京。最可笑的是。居然还解散了老种当初以前征招来的勤王军队。

 杨华仔细分析了一下,已经猜出皇帝的心思。大宋朝皇帝大概是怕勤王诏书一旦颁发怒了金人。将来和议时没有回旋余地。

 “他这是铁了心要和金人谈和了!”

 一想通这个道理,杨华只觉得满心苦涩。也哭笑不得。当初,他写新策反耶律大石和耶律余睹时不担心,现在敌人都打到家门口来了,但担心起来。

 皇帝今年已经二十七岁,已经是个成的男人了。可做起事来竟然这么蛋“真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啊!”除了叹息,杨华还能怎么样了?

 他对这个大宋皇帝是彻底地死心了。可是,东京百姓是无辜的,大宋不能亡。

 因为怕军队地将军们反对出兵,杨华决定来说服监军黄彦节,希望黄公公能够以监军的身份勒令河东军救援东京。毕竟,监军就像后世的政委,有最后决定权。

 可黄公公年纪虽然小,做起事来也天真幼稚,但却不肯出头做这个得罪人的事。他的道理很简单,既然已经有圣旨下来不许河东军勤王,我们老实呆在太原就是了,废那劲做什么。杨大人你还是少费些口水,别打搅我喂

 听杨华说了一番大道理后,小黄公公很干脆地说:“不行,我不干。”

 然后满脸畏惧地跳到一边。

 杨华被他气得笑了起来:“这事你不答应也得答应,否则…”

 小鲍公忙道:“否则怎么样,你这个坏人,我不怕你,我我我,我找小陀螺的妈说理去。”

 听黄公公搬出梁红玉,杨华有些气,不怀好意地用饕餮的目光盯着黄彦节养的:“这公长得不错,来人,宰了红烧。”

 “不要。”黄公公一把抱住那只大红公,放声大哭:“你这个坏人,不许杀我的小**!我答应你,我答应你还不成嘛!”

 黄公公的哭声让躲在屋子里地王纳陷入崩溃:“名震天下的河东军的监军怎么这样,实在是太…”  M.iGExS.com
上章 宋行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