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血色大地 下章
第五章 逼迫
时光飞逝,李天倚来到这个年代已经有六个月了。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历1901年9月7),奕劻、李鸿章代表满清朝廷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和荷兰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李天倚对于这个条约已经没有什么想法了,这半年时间内他一直在宣扬**,也秘密发展了几个员。太平天国的后代刘三爷对于**十分理解并积极的向李天倚申请了入,李天倚仔细思考后同意了申请。就此刘三爷成为了满清时代的第一个员(李天倚来自未来,不属于满清时代的员),刘杞由于年纪还小只能成为预备员等满18周岁自动晋升为正式员。除了刘三爷父子外,还有几个热血少年也成为了预备员。

 在这半年里,李天倚除了宣传革命,还在思考着怎么去革命,怎么去推翻腐朽的满清朝廷,思考着如何在各个资产阶级革命中争得国家的控制权。

 当然经过半年的思索,李天倚已经想好在他认为最合适的时间起义,那就是1904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俄战争。这是一场列强为了争夺在中国的地盘而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战争,而腐朽的满清朝廷居然无的宣布中立。

 李天倚准备先让几个预备员打入满清新军内部,秘密宣传革命,并通过贿赂新军高级将领获得营长连长级别的军官,到1904年起事时能有几只军队为基础成立一只人民的军队。

 西安,抚台北院,慈禧行宫。

 “启禀老佛爷、圣上,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和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肃毅伯李鸿章已正式在一十一国列强的条约上签字了。”户部尚书荣禄拜道。

 “签了,签了,”慈禧喜极而泣道,“终于可以回京了,可以回京了。”

 光绪坐在主位上一言不发,自戊戌政变失败后被软在瀛台以来,他已经很少说话了。

 “皇上,定一下回京的日子吧。”慈禧微微扭头对光绪说道。

 “一切仅凭亲爸爸做主。”光绪面无表情的用着机械般的声音说道。

 “嗯,那就下个月二十四启程回京吧。”慈禧满意的点点头,“两宫回京是一件大事情,不能马虎。”

 “老佛爷圣明。”众大臣齐齐拜喝。

 *********

 “你们听说了吗,赵剥皮花了两千两买了顶候补知县的帽子。”

 “听说了,听说了。”

 “据说赵剥皮的堂兄是进士出身,是我们安县的青天大老爷啊。”

 “就他,还青天大老爷?我们安县的知县可是个贪得无厌的大贪官啊,剥皮可比他弟弟赵剥皮狠多了。”

 “赵剥皮可是仗着他堂兄是我们知县大老爷,已经狠狠的欺凌我们了,现在他身上披着一张官皮还不更加的欺凌我们?”

 “就是就是。”

 “哼——”一声冷哼打断了小酒馆里众人的讨论。

 “是找老爷府上的李管事。”一名眼尖的酒客见是李管事,连忙低声提醒道。

 众人听说是李管事,有几个胆小的已经准备偷偷的溜走,可惜李管事却兵不准备给他们机会。

 李管事大步走进来,冷冷的对众人说道:“你们胆子不小啊,居然敢议论知县赵大老爷和赵老爷。”

 众人吓得连忙跪下道:“李管事,李管事,求求你了别告诉赵老爷,求求你了。”

 看着小老百姓们磕着头,李管事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这次的事就算了,如有下次,哼,看知县大老爷把不把你们全部都关到大牢里。”

 李管事找了个干净的凳子坐了下来,继续说道:“由于拳匪作,扰了洋大人。洋大人很生气,便跟朝廷定约,说我大清有四万万五千万人,要我们大清子民每人赔偿两两平关银给洋大人。所以知县赵大老爷有令,要你们每人在年关时上缴两两白银给各个村保或者里正。如到期不,哼哼直接自己进入大牢吧。”

 “什么,年关要缴两两白银?现在都已经七月了,还有五个月,是不是要我们的命。”众人不依,纷纷嚷嚷。

 “你们是不是不想缴银子?”李管事冷笑道,“不缴可以,洋大人说可以让我们大清子民用黄花大闺女抵债,一个黄花大闺女可以抵十两白银。”

 “什么,你们居然要我们卖闺女,你们还是不是人?”众人大叫。

 “哼哼,”李管事继续冷笑,“如果你们不想用闺女抵银子,赵老爷慈悲愿意用五两银子一亩的价格买你们的地,当然卖了地没地种的话,赵老爷还是愿意把地租给你们种的。”

 “赵老爷心也太黑了点吧,”一名壮汉站起来大声喝道,“往常一亩地都能卖到七两、八两银子,现在居然只有五两,打死我们都不会卖地的。”

 “就是,就是”其余人纷纷附和道。

 “哼,地在你们手上,卖不卖是你们的事,反正到时候知县赵大老爷要你们银子的时候看你们没银子怎么办,反正到时候地价可不是这个价钱了。”李管事冷声说完便离开了这个小酒馆。

 “李大壮,你说怎么办吧,这个赵大老爷兄弟两人就是想要把我们往绝路上啊。”一个酒客问道。

 “是啊,李大壮,你说怎么办吧,再没有好办法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又一名酒客问道。

 “就是就是。”

 …

 “你们问我,我问谁?”李大壮无奈的说道,“我也没办法啊。”

 “怎么办,怎么办?”众人都是急的满头大汗。

 “不如我们去刘三爷家吧,刘三爷家有个留洋来的人,据说他在洋人国家学了很多年,一定有办法让我们躲过这一劫。”一个酒客突然提议道。

 “不错不错,我们去刘三爷家。”众人纷纷附议。

 PS:找不到安县的知县,就随便起了个姓,望不要纠这个了。  M.igExs.cOM
上章 血色大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