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锦衣当国 下章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海战
对倭寇来说,入朝作战的重点就是汛速的侵占朝鲜全境。确定统治,然后将这里经营为进攻大明的基地。

 先期作战目的在陆上,海上顾及不到,居然就让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带出了五十多艘船,一路上庆尚道和忠清道的水师纷纷前来投奔,等到达仁川的时候,已经有足足一百三十五艘的规模。

 朝鲜水师的华在全罗道和庆尚道,全罗道的左水使在各处的地位最高,偏生这次过来汇合来的各路船队中,没有官职大过李舜臣的将领,自然而然的,这水师的总管就成了李舜臣。

 板屋船和甲船走的不快,又或者是朝鲜国王走的太快,朝鲜水师残部赶到仁川的时候,就知道朝鲜国王和大臣们已经到达大明的消息,李舜臣等人一边无奈,一边也只能是派人联系国王,然后本部留在海上作战。

 他们在其他处活动还好,在仁川这边活动却是倭寇不能允许的,汉城是倭寇朝鲜攻略的腹心之地,万万不能容许。

 倭寇对朝鲜的军力都是轻视异常,因为朝鲜陆上表现实在是一塌糊涂,想来水师也毫不到什么地方去,都是土瓦狗一般。

 没想到一战就是吃了苦头,倭寇的二十几艘战船在第一次战斗中被撞沉十五艘,其余全部被焚毁。

 从釜山那边走陆路运粮去汉城显然不如海路运粮到仁川然后走汉水到汉城方便,倭寇又是纠集了九十余艘战船前往。

 这次的战斗和上次的战斗并没有太大区别,五艘甲船直接撞入了朝鲜水师的队中中心开huā板屋船在外游弋,不断的撞沉和放火,这一站之后倭寇折损四千余,算是海上战斗的大败,各个军团长都被震动,消息甚至回到了倭寇的本岛,一干大名都惊怒,倭国想要维持对朝鲜的作战,目前来看海路不能断绝,朝鲜贫瘠成这个地步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北面大明的大军已经是了过来,物资输送甚至关键时候撤回兵马都要通过海路,断绝海路,那就是天翻地覆的大事了。

 现在这个局势下,已经有人想要从朝鲜撤兵不过一向是判断明确的丰臣秀吉如今却执着了起来,去试探口风的人被大骂了回来,这下子众人都是缩了,有隐隐约约的传闻,说是德川家康全力支持继续朝鲜征伐西国和九州的大名们私下里都是大骂,不干关东的事情,果然说话不疼。

 两次海战折损的水师都是倭寇最精锐的部队了,都是号称某处最强的海贼,谁想到这么不堪战。

 若是平常状况,这些人不行其他的人更是拿不出手,但如今不同了,沈枉的船队也在倭寇的水师之中。

 第三次海战在京畿道和忠清道之间的海湾口附近在海湾之中有倭寇的五十余艘战船,被朝鲜水师堵在了其中。

 开始倭寇的战船还想战斗却没什么还手之力,他们的战术无非是靠近了放火和跳帮,倭寇武士们倒是想要以死报国,骁勇上前,但到了跟前无处攀爬不说,还是落了老下场,被撞沉之后一一杀。

 沉了毁了近十艘船之后,其余的战船都是缩了回去,想要依仗岸上的防御来抵抗,可岸上有什么,难道弓箭、铁炮和大筒就能对这样的船只造成损害,朝鲜水军杀的兴起,索是冲进了海湾。

 海湾里的船只没有什么抵抗之力,但士兵们好歹有了上岸的机会,一干人只能是垂头丧气的在岸上看着自家船只一艘艘点上了火。

 就在朝鲜水师准备大摇夹摆得胜而归的时候,沈枉的船队赶到了,就在海湾口附近又是开战。

 沈枉船队一共是七十多艘船,广船为主,大明的广船比倭寇的战船规模大不少,〖运〗动也是灵活迅捷,更不要说沈枉手下都是海上多年的老海狗,对海上的战法要比什么倭寇水军强出太多。

 战斗一开始,朝鲜水师的甲船就走向着沈枉船队冲撞过去,想要把对方的阵型搅,然后撞击厮杀。不过沈枉这边立刻放出了火船,这种火船是小规模的广船,船头有大铁钉,船上有铁钩铁爪,头撞上,铁钉钉在船上,铁钩铁爪勾住船上的突起部分,然后开始放火,船只摆不开,就要被一同焚毁了。

 沈枉的手下避开了甲船的冲撞,放出了火船,火船钉住了三艘板屋船,其余的则是被摆开,然后就是点火。

 汉人海盗的操控船只能力要远远超过倭寇和朝鲜人,甲船冲上来之后,原本还密集的船队立刻是散开。但有个问题,依靠风力的船想要机动和变换方向,顺风还好,如果不在风向上”那就要兜圈子或者绕,放下了风帆,划小桨前进的甲船和板屋船在短距离内则是机动力强很多,有两艘三百料的船只躲避不及,直接就被撞毁,还有两艘被点了火,好歹走远了,手忙脚的灭火。

 马上就有几艘船应了上去,这几艘船看着是西洋船的样式,但大小也比不上这甲船和板屋船,冲撞的时候肯定也要吃亏,朝鲜水师也是凶悍无比的冲了过去,不过,这几艘船上有火炮。

 沈枉在天津卫时候定做的武装商船就用在了此处,在甲船和板屋船靠近的时候,火炮齐了。

 足够厚的木板也能够抵挡住火炮的击,可甲船和板屋船上开了许多孔,这些孔和周围的区域就是薄弱处,特别是伸出船桨的区域,那边是船只的机动力所在,因为木桨必须要大,这边也是最为薄弱,船双层甲板,第二层的火炮正好可以打到,划桨的位置,第二轮炮击之后,有两艘板屋船已经是失去了战斗力,更麻烦的是,失去了机动力的船只还来不及扬起风帆,又有海盗驾船靠近,拿着沾满了油的棉被毡投掷过去,别的船根本不吃这个,那棉被毡只会掉在海里,可对于甲船和板屋船来说,船壳上为了防止攀爬,全是倒钩和尖刺,棉被很容易就是挂在上面,然后一引火的箭支就足够了。

 几艘板屋船燃起了大火,甲船都是急忙远避,他们没有办法对付敌人的炮火,整个水军目前的核心就是五艘甲船,不能有什么闪失。

 板屋船也是没有办法了,用刀斧将着火的木板卸掉之后,对方的夹船已经靠近过来,现在的法子也只能是白刃战了。

 虽然有一腔报国之心,可朝鲜水师在白刃战上的战斗力真不值得说什么,打开船板,先被沈枉船队的土炮扫了一次,然后倭国的武士们挥舞着刀剑就冲过来了,当倭国的武士们冲上船的时候,战斗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真正的麻烦,实际上是那些灵活机动的纵火船,还有沈枉军的炮舰,朝鲜水师在折损了十几艘船,甚至有一艘甲船都被点火之后,旗舰上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这个时候,想走可不是那么容易了,朝鲜水师之中分出了十艘板屋船,拦在了海上,准备死拼,为大队殿后。

 沈枉船队折损了五艘大船,三艘小船之后,将这十艘板屋船全部击沉烧毁,但对这样决死拼斗的敌人,他们也不想耗费自己的太多力量,也就没有继续追击。

 但此战之后,朝鲜水师再也不敢来到倭寇占领区周围的海面活动,那边完全被沈枉船队所控制。

 因为保证了海路的安全,倭国新晋大名沈枉发了大财,从倭国本土向朝鲜运送粮草给养并不是做白工,是有这样那样的好处。…

 万历二十一年五月初,朝鲜水师主将李舜臣率队在元山港与大明水师汇合,继续南下仁川,准备封锁京畿道的海上交通。

 朝鲜水师对大明的水师有所了解,但评价不高,在他们眼中看来,天朝上国的水师居然这么贫弱,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李舜臣曾对自己的侄子说过,陆上天兵无敌,但海上还要靠咱们朝鲜男儿,即便是天朝水师过来支援,那水师恐怕还比不过沈枉的船队。

 不过一见之后,李舜臣却发现自己的看法是老黄历了,明军这支船队船只总数也就是二百余艘,但船只的质量却是颇为惊人,看起来船的年份都没有超过十年,上面前有火器的配置,真正让李舜臣眼皮直跳的是几艘大船。

 这样的船是西洋船的样式,可大小都是惊人,因为甲船和板屋船是近海战舰,所以造的很大,但明军的大舰比甲船还要大许多,巨大的船体,巨大的船帆,还有船身两侧的火炮,更是骇人。

 除却这样的炮舰,还有部分船要稍小,可是同样的规制,这样的“…卜船”算计下火炮也要二十门以上。

 从离开平安道的港口后,李舜臣就很沉默,只和自己的侄子说了一句话:“天朝有此水师,恐非朝鲜之福啊!”!~!  M.igEXs.cOM
上章 锦衣当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