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奋斗之第三帝国 下章
第22章 霍尔姆解围
() 高地屡攻不克,不光包围圈里的老将军心急如焚,包围圈子外的第39军军长阿尼姆也脸上无光。他向哈尔德总参谋长拍了膛说一定在十天内打到霍尔姆。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他的部队丢盔卸甲不说,还被一座几十米的小山头挡住去路,让他的老脸往那里放?

 老天也和阿尼姆作对。俄罗斯最严酷的天气已经过去,进入3月后,河解冻,沼泽融化,俄罗斯萨符拉索夫的名画《白嘴鸦飞来了》的意境在霍尔姆显现。但对德军来说,这是雪上加霜:河水泛滥,沼泽解冻,冰雪融化,道路泥泞,半人高的雪墙化成了淙淙小溪。别说车辆,人踩上去像踩到西瓜皮一样老是跌跤绊马爬,有几十匹马就这样活活摔死和累毙。

 有一天,阿尼姆到霍尔姆以南的战俘营审问战俘。苏军第45滑雪旅副旅长不知受了什么刺,脑子里零线与火线搭上了,竟然带着一小队滑雪兵从山头滑下来,一直滑进德军337团的团部,还撞翻了团里的作战参谋。

 这位受到辱骂、负气出走的副旅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守卫在山头上的苏军近卫部队伤亡惨重,已被调到后方休整,目前在上面的是第46步兵师一个团、第45滑雪旅大部、第34机械化旅和爱莎尼亚的一个团,其中爱莎尼亚团守卫着山头后面的河岸地带。

 阿尼姆对副旅长奖励了些德国香烟和酒后走出战俘营。他看到几个士兵吃力地抬着一架木排,感到好奇。跟在后面的一位连长解释说,他们正往包围圈地里运送给养。

 原来,元首亲自指挥德军攻打马尔他,帝国的运输机都调到地中海战场,对霍尔姆的空投也停止了。但包围圈里的人要吃要穿啊,炮更不能饿肚子。

 丹尼尔将军声嘶力竭地直接向哈尔德发牢sāo,没想到参谋总长的气比他还大,吼声让电话另一头的老将军听得头昏眼花:“元首把每一架运输机都调到南海,我有什么办法,你把我当运输机拿去好了。”

 “你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投降吧?”老将军放了狠话,但哈尔德没能被吓倒,或者说,老jiān巨猾的哈尔德根本不吃这一套,他砰地放下了电话。

 也许意识到自己太不象话,几分钟哈尔德打来电话,一本正经地建议用汽球空飘物资到包围圈里。

 第8山地轻型突击队的一个工兵排长出了个馊主意:一条自南向北的季河经霍尔姆汇入伊尔门湖。现在河水刚刚解冻,何不扎上些木排,上面捆绑上给养顺漂往包围圈?

 排长的主意比德军陆军总参谋长高明得多,尽管好多木排被浮冰撞烂、被苏军截获,搁浅在沙滩上,总算有四分之一的弹药送到德军手里,比空投还划算些。

 望着顺而下的木排,阿尼姆计上心来:那座屡攻不克的小山在河的西岸,何不派出一支奇兵沿河而上,绕到背后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回去后他与舍雷尔闭门谢客研究了两天,一致认为这个办法胜算颇大,最有利的情况是从后面进攻,遇到的是爱莎尼亚人,他们恨苏军胜过恨德国人,而且随着爱莎尼亚国内恢复苏联并前的政策,加剧了波罗的海人对苏军的貌合神离。

 接下来的几天阿尼姆与舍雷尔筹集物资,挑选人员。他也犯了丹尼尔老将军的错误,直接向哈尔德请求派几百名海军陆战队支援,当然也挨了一顿臭骂:“你们怎么一个德xìng?拉屎都不看个时候,没看到帝国正在登陆马尔他吗?再说你要海军陆战队干什么?神经病。”

 阿尼姆在哈尔德那里碰了一鼻子灰,但他不死心,思来想去,他向顶头上司第16集团军司令布施上将求助,又是电报摧促又是电话求救,对方烦不胜烦,利用私人关系,从500人的爱莎尼亚海军陆战队里抽调了100人凑数。

 阿尼姆把这些爱莎尼亚滞销货连同300名德军一齐交给舍雷尔。伊尔门湖有一支拥有7艘巡逻艇的海军支队,还有些在湖两岸运货的平底船。舍雷尔把这些拉水泥、采砂子的小船集中起来,在船头安上小炮或机,每艘船拉上一个班的战士逆而上,在天亮前到达离霍尔姆几公里的地方。

 爱莎尼亚人自己驾驶着两艘河岸浅水巡逻船跟在后面。与此同时,一些步兵从上游坐着木排顺而下。

 小船静悄悄地靠岸,卸下步兵,小船继续前行了一段,绕到小山后面炮齐shè。上岸的步兵和随后赶来的海军陆战小队潜行到小山背后,到半山才被敌人发现,于是偷袭变成了强攻。

 舍雷尔亲率部队冲向小山头。声大作,手榴弹接连爆炸,但这些声音大部分来自正面——登陆部队偷袭的同时,阿尼姆带领德军从正面强攻。

 舍雷尔遇到了三心二意的抵抗,防守在山背后的是爱沙尼亚第7步兵师的一个团,等到爱莎尼亚海军陆战队也上岸时,爱沙尼亚人的声停了。

 爱莎尼亚海军陆战队小头目真诚地向他们的红军同胞道之以理、晓以大义,给他们讲述家乡的变化,让他们放下武器,回归祖国怀抱。

 对红军中的爱莎尼亚士兵来说,同胞们的煽情比炮弹的威力还大。几分钟后,这个团的红军士兵们痛快淋漓地丢下,任由德军上山。

 爱莎尼亚士兵的全体倒戈,宣告了这座屡攻不克的小山头的易主。苏军受到前后夹击,四散而逃,还有上千名乖乖地当了俘虏。

 通向霍尔姆的大门敲开了,阿尼姆兴奋异常,马上向哈尔德报告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乐极生悲,他忘记向他的顶头上司报捷。一天后,布施上将从哈尔德那里得知霍尔姆解围的消息时,气得摔破了两只杯子。

 德军占领山头后,搬运队连一分钟都没耽误,向包围圈里运送补给及弹药,刚才的战场摇身一变成了物中心。就在他们紧张搬运物资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坏,暴风雪骤然而至。犀利的东风夹着冰凌如钢针搬无情地刺向搬运人员面颊,短短几个小时后,刚刚融化的冰上堆积起了半米厚的雪。德军肩扛着沉重弹药,在越来越深的雪地里艰难跋涉,更是痛苦至极。

 占领山顶的德军士兵用雪块堆起了防御阵地,还用雪块堆成爱斯基摩人式的圆顶小屋来躲避寒风的侵袭。如此的天气不但给舍雷尔的援军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席卷了包围圈里的接应部队。

 对德军来说,突如其来的暴雪才是开头,苏军的反攻才是致命的。苏军突然出动了第45滑雪旅迂回到德军后面,把舍雷尔的几百名援军也装在口袋里了。

 战局变化得比变天还快。包围圈子里的丹尼尔期待了一个冬天,圈子外的阿尼姆与舍雷尔策划了一周、准备了半个月的解围行动,被苏军在三个小时内被拆解了。换言之,他们jīng心策划的救援行动成了自投罗网。

 第39装甲军为霍姆尔守军解围的行动又一次失败了。哈尔德一气之下,准备让阿尼姆担任一个新编军的副军长,但他与布施通了电话后,把他外放到利比亚突尼斯边境当快速反应部队的首任司令去了。这支新成立的部队只有6000人,连个简编师都算不上。也就是说,他被连降二职了。

 这支部队的任务是远远监视维希法国西北非属地的动向。由于那里风平静,部队无事可干。士兵们以在弹药箱里养鱼打发rì子,阿尼姆养鱼的话有损于二级上将的身份,他很快上了养海,并把一张喂养海的照片登在报纸上——实际上是向元首示威。

 霍尔姆镇内的守军对第39装甲军解围失败感到失望。唯一的收获是来了一位比丹尼尔年轻的将军。

 俗话说,一个蜂巢里不能有两个蜂王。这一老一少二位将军很快吵得面红耳赤。大家听到老将军训斥新将军是“嘴上没,办事不牢。”年轻将军当面反讥老将军是“老糊涂。”这还算客气的,背后直接骂他“老不死的。”这位老绅士一气之下打了退休申请,把这个烂摊子丢给阿尼姆。

 把老将军排挤出局后,阿尼姆一边品尝大权独揽的快乐,一边夜以继rì地重新部署部队,修建工事,修复车辆,并通过河获得微弱的补给。

 包围圈里的德军士兵们承受着**和jīng神上的巨大压力,他们白天陷入梦游状态,夜里则成了梦魇:因为红军随时随地都能发动攻击。一些士兵在黑暗中稀里糊涂闯入苏军阵地,还有不少士兵被四处游的西伯利亚滑雪部队俘虏。

 进入四月,德军还是受到五倍于他们的敌人包围。虽然德军意志坚强,虽然拿破仑说过:在战争中jīng神与物质是三比一的关系,虽然敬爱的元首说过:德意志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jīng神,但jīng神不能让肚肠充实起来,高谈阔论不能当饭吃。德军士兵们因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感觉和行动都变得迟钝起来。西伯利亚狙击手开始发挥作用,用jīng准的子弹将这些粗心的德军一个个的干掉,令到已经因疾病和营养不良而减员的舍雷尔战斗群再度雪上加霜。

 五月来到了人间,林木都欣欣向荣。但在包围圈内,舍雷尔的rì子越来越不好过,连续不断的战斗伤亡和疾病,使霍尔姆的德军下降到800人。还有500人的爱莎尼亚人。舍雷尔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辛辛苦苦得来的小山头,将剩下的人员撤退到一个更小的防御圈内。

 苏军每天例行的步兵突击还在继续,密集的人在拼命防守的德军面前无意于绝佳的活靶子。但是现在德军主动缩小了防御面积之后,越来越多的搏战在镇内的房屋废墟间上演。

 舍雷尔战斗群与第39装甲军之间的无线电联系从来没有中断过。阿尼姆被调职后,新军长更加卖力地往包围圈内送人送物。通往霍尔姆的道路都被破坏,除了一条宽2公里的干地,其它地方都是沼泽和草地。他的办法是让士兵们通过沼泽和草地,分散进入霍尔姆。这个被舍雷尔形容为“一滴接一滴的增援方式”让几百个德军士兵陷入泥潭里,但万涓之水终能汇成河。

 五月中旬,随着圣彼得堡沦陷,布施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以解霍尔姆和北面更大的一个包围圈之围。这两个包围圈牵制了大量的苏军,有力地支援了圣彼得堡战役,现在回报的时候到了。

 德军调来了第67步兵军、第459突击炮营、丹麦zì yóu军团的一个营和立陶宛第2师从四面八方涌向霍尔姆。几个月来一直对包围圈内的德军肆的苏军土崩瓦解,丢下几万具尸体后向东逃跑。

 霍尔姆——这个埋葬了万名德军、断送了两位德军上将前程,给幸存德军留下梦魇般记忆的小镇终于恢复了zì yóu的空气。

 12万阵亡苏军尸体散布在小镇周围,实现了老将军的愿望:让敌人的尸体堆积如山。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启^蒙~书^网∷Ww。qmSHu。〗  m.IGeXs.Com
上章 奋斗之第三帝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