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幺女难为 下章
第十一章 亲事
忘忧一看到阮清沅身上的衣服就吓了一跳,清漪身边的淡竹“好心”地来前前后后解释了一遍,气得忘忧鼻子都快歪了,连拉着清沅说:“姑娘,这五姑娘太过分了,这与您有什么关系她非得拿您来出气,您可是她的亲妹妹…”

 “你是不是想说,要出气也该拿六姐出,她怎么非要和我这一母同胞的妹妹做对。”

 忘忧不语。

 清沅玩笑道:“这自然是因为我比六姐姐更不受人待见了。”

 “姑娘!”忘忧似乎很不平。

 “姑娘,您得去告诉老爷,这罚五姑娘二十遍《女诫》还是太轻了啊,这古香缎可得好几两银子一匹呢…”

 清沅说:“别说这样的话了,传出去也是我们姐妹不和,被指责的还不是母亲么,我们都是母亲的女儿,更不能让母亲因为这些伤心。”

 “况且,不用我去说,自然会有人说。”

 忘忧不笨,想了想立刻就懂了,她又担忧道:“那五姑娘岂不是还会怪到您头上来?”

 “你刚还让我去告状,怎么又怕被她怪罪了?”

 忘忧正,“那怎么一样,做了的事得认,这没做的事要是怪到咱们头上岂不是要生吃这哑巴亏了!这可不行!”

 清沅笑她,“不管我去不去告状,你觉得我与五姐姐的关系难道会有所变化吗?”

 她早已经把自己视为眼中钉了。

 忘忧点点头,好像还真不会有,她想了想,又犹豫得说:“姑娘恕奴婢多句嘴,这六姑娘脾气倒是比五姑娘好了很多,也喜欢同姑娘亲近,只是她到底…”

 清沅自然明白,“五姐姐与我到底都是母亲肚子里出来的,她再怎么样对我也是我的姐姐,忘忧,我都懂的。”

 忘忧立刻笑着夸清沅懂事,其实上辈子,忘忧也是这么告诉自己的吧?

 阮清沅想,只是她那时候恨透了清涟,对清漪的雪中送炭却是感动得不行,恨不得时时与她待在一起,也一次次地祈祷,恨不能叫清漪顶了清涟,变成自己的亲姐姐,根本听不进这些话。

 只是这一次她都明白了,谁又靠得住呢,只有自己,这世上多得是雪中送炭的人盼下雪的。

 回到屋里,更衣完毕,清沅想起了今那引起纷争的古香缎,问柳妈妈道:“这缎子可是府里姑娘人人有的?”

 柳妈妈回:“哪能啊,这东西金贵着呢,也就是大姑娘出阁得了两匹,大姑娘孝心,硬留了一匹给夫人裁衣裳,夫人又心疼姑娘给了姑娘来,谁知道今儿个…哎…也不知道能不能洗掉…”

 清沅不理柳妈妈的啰嗦,“这缎子在市面上卖多少钱一匹?”

 “少说也得二两银子呢,这还是有价无市的,这颜韵坊啊,姑娘不知道,架子大着呢,这两匹还是夫人托了通判夫人的呢。”

 颜韵坊从前是为官家做岁贡绸缎的,如今天下太平,江南一带每年的布料纺织很富余,也有少许料子能到民间。

 阮清沅却关注到了另一件事,“父亲是通判大人的上峰,怎得母亲的面子却不如刘夫人大么?”

 柳妈妈惊讶清沅竟会关心这个,她又素来是个爱说话的,便低声音悄悄道:“老爷的子,姑娘大概也知道一二的,最是清正的一个人,从来不肯多与人打交道的,不说这刘通判杨知府,在这苏州地界上大大小小的官员恐怕都比咱们老爷吃得开…”

 其实清沅也知道自己父亲的脾气。

 南直隶是国朝经济最繁荣的地方,每年的征调税收都是别处的数倍,单就是苏州府,明面上的豪商巨贾有多少,因靠着运河,暗地里大大小小做漕运的帮会又有多少,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江南历来就是每个官员外放最眼馋的地方,等闲来这里谋任差事都能把荷包得满满的。

 而阮镛自诩读书人风骨,上辈子他们一家回京,后来从阮府分家出去,崔氏倾尽所有积蓄却只够在北京外城宣南置一个最小的宅子。

 等阮镛回京,在官场上难道不用走关系花银钱么,若前世他们夫有些积蓄打点人脉,他们家后来也不至于如此…

 在官场上,也许上峰一句提点,就能助你躲过大难。

 当务之急,是得让崔氏先意识到这一点,能在回京之前还有办法赚些银钱,可是这却是很难的,如今她这年纪,说什么崔氏能听呢。

 “姑娘?”柳妈妈看清沅发呆,不由提醒道。

 “无事…”正说着,忘忧匆匆进来,对清沅低语道,“姑娘猜的果然不错,老爷果真知道了,多罚五姑娘三十遍《女诫》呢,听说还要足…”

 “她没在屋里砸东西?”

 忘忧惊讶得看着她,“姑娘这都猜到了,砸得震天响呢,这会儿夫人过去了,才算消停些。”

 阮清沅苦笑,她怕是心里恨不能吃了自己了吧,不过这样也好,摆在明面上的恶总有迹可循的,清涟再讨厌自己,也不敢真的太放肆。

 ******

 曲妈妈给崔氏上了茶,说道:“夫人,眼下二姑娘的婚事可是拖不得了啊。”

 “我哪里不晓得,你是不是有了什么主意?”

 曲妈妈顿了顿:“夫人可还记得张夫人说过的话?”

 崔氏皱眉,“你是说…南京时那位,可是人家这随口之言我怎么能就当真了。”

 “奴婢倒不这么认为,这张夫人看着也是敦厚慈善之人,不像那随便许诺的,夫人大可以写信探个口风,若是不成也不影响什么,人家总是在南京的。”

 崔氏沉默,心里已经有点被说动了。

 这张夫人傅氏是崔氏在南京认识的,本就是十七八拐的亲,虽然从前没见过,两人一谈之下竟发现是同年同月的生辰,丈夫还是同科进士,不能不说是有缘,两人直是一见如故。

 本来崔氏就不耐烦再和方姨妈说话,正好也借张夫人避开了她,几天下来,两人已十分络,崔氏也了解到,张夫人生了两个儿子,一直想得女儿却不能,真是羡慕崔氏膝下几个千金。

 她又说到自己有个外甥年纪大了,正在说亲的年纪,问起崔氏家中可有适龄的姑娘,倒不介意嫡庶,张夫人娘家颇为富裕,他兄长的嫡长子却不肯继承家业,竟是钻进了书袋子,还在十六岁时就中了秀才,这在清文人之家自然不算什么,在一个商贾人家却是不得了的,家里人因此都顺着他,同意让他先考了举人再娶亲,这一拖就到今年二十了,举人的确中了,这后生却又一门心思要先考进士,家里人是又喜又急的,喜的是自家出了个这么个上进的孩子,急也是这孩子太上进竟对娶媳妇没什么想法,怕年纪再上去找不到好姑娘。

 本来人家最初的打算在南京挑个乡绅员外家的闺女也就罢了,可是孩子太出息,自然就想找个今后对他仕途有益的子,这标准一放,也算有些难度,所以左拣右挑地又耽误了一阵。

 崔氏也是动心的,只是当时想到清湄要聘给杨家的,以清汝的年纪又怕人家等不及,也没应和下来,只说帮张夫人留意。此时曲妈妈一提,她倒觉得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不由也想着试试,当即修书一封送往南京。

 没想到这张夫人也是个痛快人,几天就回信过来了,问了一下二姑娘的生辰八字,情品行,当即表示她娘家傅家十分满意,希望尽快可以遣媒人来提亲。崔氏喜不自胜,与阮镛一商量当即拍板定案,她心里却又有点愧疚,怕清湄有想法,怨她这个后母,没想到清湄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倒让她很意外。  M.igExs.cOM
上章 重生之幺女难为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