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山国色 下章
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只有你一人
听刘弘基这么说,房玄龄言道:“刘兄的担忧,亦非杞人忧天,克明兄,此事你怎么看?”

 一旁杜如晦穿着厚毡,显得有几分体弱,但在场众人却无人敢小视,这份体弱的身躯内所蕴含的智慧。

 杜如晦轻咳了几声,言道:“以当前局势来看,只要赵主一不攻下永年城,那么就一不可能南渡。”

 “若是攻下永年城呢?我们总不能将希望寄在刘黑闼能守多久之上吧。”刘弘基问道。

 杜如晦言道:“你说不错,成事在己,而不能求于他人,不过就算赵军攻下永年城,赵主也要时间消化河北之地,拉拢河北士族,清剿刘黑闼,宇文化及的心腹余部,还要结好山东徐圆朗,孟海公,这些都并非几个月能办到的事。”

 听杜如晦这么说,众人点了点头。

 “不过,”杜如晦将话锋一转,“不过若是李重九真消化了河北之地,全力南侵,那么我们也要先作准备。”

 “敢问从何准备而起?”房玄龄开口问道。

 杜如晦又咳了几声,脸色更显得有几分苍白,他凝神言道:“首先是河内,王世充所据有的怀州,河。怀州乃是郑国唯一在黄河以北之地,而河三城,北通河内,南抵洛。若我军能攻破此地,即绝洛以北通道,全黄河之险,首先令赵军水军无法顺而上,增援洛。”

 “善!”李世民合掌言道。

 杜如晦言道:“不过攻取怀州,河。仅是第一步,王世充重兵困守洛。但凡围城之道,若不能十而攻之。那就要绝其援,断其粮。若能取回洛,洛口,含嘉三仓,那么不仅可绝洛粮道,且可资我军,以免关中千里转运之苦。洛城内人众而粮少,克必破。”

 众将听杜如晦之言,杜如晦的意见一是绝洛之援。二乃是断洛之粮,都可谓是真知灼见。

 “我想能做到这两条,洛城早已是攻下了。”刘弘基朗声笑着言道,现在以唐军军力这并不难,故而十分乐观。

 “一般而论如此是不错,但还不是万全之策。”杜如晦言道。

 “何为真正完全之策?”刘弘基不由问道。

 杜如晦拿竹签在火里一阵波动,言道:“灭火要绝薪,若要真正绝王世充之薪火,就必须攻下虎牢。绝其东归之路。”

 听到虎牢二字,李世民虎目一动。刘弘基言道:“虎牢啊,当初项羽刘邦对峙于此,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刘邦凭险要扼守,令楚霸王不能进一步。”

 “正是如此。虎牢不仅可绝王世充东归之路,更可抵御东面之敌。”杜如晦肃然言道,“若赵主要倾全军大举来援郑。道不过二途,一是从魏郡出兵,攻下河内之地后,夺河三城,再由孟津渡渡黄河援洛。”

 刘弘基当下拍腿言道:“我明白了,故而方才杜兄才说要将攻取河三城,以及怀州,作为第一要事来办,就是为了绝李重九河北援兵。”

 房玄龄言道:“本来这一路是不用担忧的,但李重九破了宇文化及,遣大将王马汉率一万人马驻魏郡,莫非正是为了此意,难怪他敢传檄天下,原来魏郡如此关键。”

 李世民言道:“这无妨,就算李重九攻下河内,但只要河三城在我军之手,赵军就一点机会也没有。”

 要知道整个洛的局势,北有黄河为阻,其余三面有山川之险,可称作山河四。大体之上潼关拒其西,扼崤函之险;虎牢阻其东;伊阙,龙门阻其南;孟津阻其北。

 洛北面,更为完坚,除了黄河为险外,还有北邙山遮断南岸,要知北邙山东西横旦数百里,故而要从黄河以北渡河至洛,渡口只有孟津一路。

 而河三城,正是扼守孟津渡口。

 河三城分别为北中城,中潭城,南城,其中北中城筑于黄河北岸,中潭城,筑于河中沙洲,南城,筑于南岸三面临河。三城当洛北面津要,而黄河河水贯其间,而每城之间系以河桥。

 以河三城险要,只要掌握在唐军手中,赵军不费时,根本难以攻取。

 所以李世民才言,只要河三城在握,赵军从孟津渡渡河来援,就一点机会也没有。

 刘弘基心知李世民已派怀州总管黄君汉攻河,潞州行军总管刘德威攻怀州,二人都是唐军骁将,攻取怀州,河,破王世充问题应是不大。

 何况就算李重九攻打这一路,还有李唐镇守河东两员大将抵御,他们分别是绛州总管襄武王李琛,还有一直在损兵折将的山东道安抚大使,淮安王李神通。

 当下众将又将话题回到虎牢。

 杜如晦言道:“若是赵军不走魏郡,河内,河渡河,从北面援洛,那么唯一之途径,就是由黎渡南渡黄河,至白马城后,在鼓行西进,这样看来虎牢关就是赵军西进援郑的必经之路。”

 听杜如晦这么说后,众人才恍然大悟。洛四面,现在唐军从东面的潼关,南面的龙门,攻打洛,而李重九要援郑,只有走北面的孟津,或是西面的虎牢了。

 刘弘基言道:“可是这一路并不好走,首先黎仓的兵粮,需陆路千里周转,劳师劳力,而且路途也比走孟津来得远。”

 “不过胜在稳妥啊,”房玄龄言道,“从西面进兵,还可以得到王世充河南兵马,王薄的支援,合兵一处后,声势大振。”

 刘弘基言道:“我明白,所以为了万全之策我们必须据守虎牢。虎牢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军只要以一路兵阻之,赵军空有十万大军,也是无可奈何。”

 众人商议后,皆是纷纷点头。李世民一直默然不语,听得众人意见后一直在深思之中。

 谁也不知杜如晦军议中所提,与李重九与王世充使者杜淹所提的三条条件,真是不谋而合。而这场关系唐郑赵的三国大战,亦在此中定论了。

 众人商议之时,帐门突被掀开,大把的风雪,从外灌入帐中。

 “好啊,二兄你在这商议好大的事呢,怎么也不叫我?是不是有什么大事要欺瞒于我。”

 说话的乃是齐王李元吉,众将见对方来此,当下一并起身行礼。

 李世民却安坐不动,反问言道:“齐王,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元吉笑了笑,走到篝火旁边言道:“二兄,你太感了,我也不过顺便这么一问,不过好歹我也是这番征讨王世充的副将,军情之事,还请二兄不要瞒我。”

 李世民言道:“谁瞒你来了。只是平看你对此漠不关心,方才下营时,我巡视了军营一周,而你却在帐中与亲兵一道喝着美酒,此事可有。”

 李元吉脸色一变,戎马奔波在外,军中不许有女人,故而他身边一直有年轻貌美的少年充作亲兵,以作解闷。

 此事李世民揭开之后,众将目光皆是一冷,看向李元吉都充满了鄙视之意。

 李元吉见众将神色心底大怒,他这一次受李建成委派,就是让李世民不能专权,让李元吉拉拢一部分军中将领支持。不过李世民当面这么说,李元吉威信扫地,如何有人效力,更气人的是,李世民还是当众说出。

 李元吉大怒言道:“二兄,你说什么呢,我岂是有龙之好的人,二兄,我只是好意提醒你,父皇,皇兄不说,但不等于不知道,我也不是瞎子,出征一个月来,也不是没有看到。今我就在这里,将话说明白了,不要在军中拉山头,搞什么派系,还有诸位将领,什么秦王,十八学士,眼底只有一个秦王,不要忘了你们首先是大唐的臣子。”

 此言一出李元吉反而得罪了帐内所有之人。众将敢怒而不敢言。

 “四弟!”李世民拍案而起。

 房玄龄哈哈笑着言道:“秦王,齐王,二位不要动怒,都是兄弟自己人,有什么也是说着玩的,给外面士卒听到了,闹不到什么好,还以为我们将领不和呢,动摇了军心。”

 李元吉也是连连冷笑,他为亲信将领拉到外面,回头言道:“是吗?二兄,攻打洛之事,岂是容易,不要忘了我们李家子弟,也不是只有你一个能打战的,扫平天下不是靠你一个就行。”

 “就凭你还不配与我说这句话。”李世民寒声言道。

 李元吉走到帐门大声言道:“我是不配给二兄你提鞋,但家中也不是独我一人,你还不知道吧,这一次突厥大军进犯河西,父皇已重新启用三姐,挂帅出征抵御突厥了。哈哈。”

 李世民听李元吉这么说,微微一怔,此事他竟然事先不知情。

 李元吉的笑声在帐外远远飘去,李世民在帐中沉思,左右之人都退了出去,只留下房玄龄一名心腹。

 房玄龄上前一步,言道:“秦王殿下,眼下淮安王在河北败绩,河间郡王攻打川蜀又刚刚吃了败战,眼下李家子侄之中,陛下除了公主殿下,也无人可派了。不过幸好公主是女儿身,就算掌了军权,也对殿下构不成威胁。”

 李世民目光一扫,沉声言道:“你说不对,若她不是女儿身,恐怕太子之位,父皇早就传给她了。”(未完待续。。)  M.igExS.cOM
上章 江山国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