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谨言 下章
262第二百六十二章
民国十一年,公历192o年2月19,农历腊月三十

 除夕之夜,关北城内,家家户户都燃起了鞭炮,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接新一年的到来。

 大帅府中,李谨言带着一串豆丁,在院子里看礼花,几个年纪大些的还试着自己动手,小豹子和小胖墩对管家手里的二踢脚跃跃试,李谨言吓了一跳,一手抓一个,都给逮到身边来。

 “等大些才能放。”

 貌似认真的在“考虑”了一会,小豹子开口问道:“言哥,大些是多大?”

 “十五,至少十五岁。”他记得自己也是到十五岁的时候才摸到二踢脚,之前也只能点小炮仗过过瘾。

 “恩,听言哥的。”

 李谨言松了口气,没承想这两个刚按下去,那边楼六的姑娘和楼七的小子突然哇哇哭起来,抱着他们的娘怎么哄也哄不好。见李谨言走过来,都挂着眼泪朝他伸手要抱,李三少无奈望天,碰巧七姑爷和六姑爷走出来,李谨言眼珠子一转,壮丁自己送上门,此时不抓更待何时?

 李三少笑眯眯的走过来,客客气气的请他们帮把手,随即带着两个最小的不见了踪影。楼家的两个姑爷对视一眼,再看看院子里一群豆丁和团子,顿时头大。

 年夜饭还没上桌,楼大总统和楼少帅在家的姑爷们起了牌局,楼夫人和楼家的几个姑娘在偏厅里看电影,放的就是关北电影厂新拍的片子,讲的是市井街巷,寻常人家的故事。没有催人泪下的情节,平常的剧情里,却能让人感到家的温馨。其中几个小演员的表现尤其出色,每当他们出场,总会引来观者会心一笑。

 在大帅府里放电影是李谨言的主意,原本想着过年时家里孩子多,放几部动画片也能让他们“安静”上一时片刻,他实在不想再尝一把豆丁叠罗汉的滋味。结果豆丁和团子没跑去看礼花,观影的位置让楼家女眷们给“霸占”了。

 片子放完,隔壁打牌的楼家姑爷们在门边探头,想和岳母大人商量一下,是不是放个战争片?《军人》一片,从上映至今,每隔一段时间,各大影院就要放映几场,还场场爆满,当真是让人百看不厌。

 没等楼夫人说话,李谨言先开口了,“二姐夫,家里没这个片子,倒是有几段相声和京戏。”

 二姑爷咂咂嘴,有总比没有好,转头去叫几个连襟。

 李谨言让娘把还在噎的两个小的交给楼六和楼七,自己去院子里叫那一串豆丁。相声,这些豆丁也喜欢,前年听广播的时候他就发现了。

 听到有相声,豆丁和团子们没兴趣再看礼花了,六姑爷和七姑爷一直紧绷的神经总算是放松下来,走到李谨言的身边一拱手,故意拉长了调子,“在下服了啊。”

 只是这么一会,还没自家那两个小的,他们就手脚僵硬,一个头两个大,对比李谨言的“游刃有余”,不服成吗?

 楼大总统和楼少帅从书房出来,没见着人,找来管家一问,才知道人都在偏厅里看电影呢。

 当时,正在放关北电影厂新上映的一部动画短片,依旧取材自西游记,讲的是猪八戒高老庄娶亲。故事经过了“艺术加工”,变得更加有趣,其中有一幕,高小姐发现了猪八戒的真身,没有被吓到,反而抓-起了门闩把天蓬元帅一顿好打,鼻青脸肿的天蓬元帅可怜兮兮叫一声娘子,笑声差点掀翻屋顶。

 楼大总统和楼少帅的到来,并没“影响”到房间里的人看电影,坐在门边的李谨言拉了拉楼少帅的军装袖口:“少帅,一起看,有意思的。”

 楼少帅在李谨言身边坐下了。

 看着板笔直的儿子,再看看笑眯眯的儿媳妇,楼大总统摸摸光头,几步走到楼夫人身边坐下。见楼夫人侧头看过来,楼大总统嘴一咧,“夫人,等四月回关北,为夫陪你去剧院好好看上几场。那个关北大世界,只听孩子说,老子还一次都没去过。”

 楼夫人点点头,转过头,没再说话,嘴边的笑却一直没有消失过。

 吃年夜饭时,各式菜肴摆满了桌子,推杯换盏之后,饺子上桌,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李谨言。

 李谨言刚夹起一个饺子,意识到到众人的目光,拿筷子的手不由得僵在半空,这是什么状况?

 没等他想明白,饺子就被楼少帅抢了过去,众人的目光又转向楼少帅,只见楼少帅将饺子送进嘴里,咬几下,下肚。

 铜钱?没有。

 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李谨言疑惑的看看楼少帅,也没多想,又从碟子里夹起一个饺子,蘸点醋送进嘴,低头,一枚铜钱落在了面前的碟子里。

 楼家众人:”…”

 看着碟子里的铜钱,李谨言恍然,他好像明白为什么大家都看他了。想了想,又从盘子里夹起一个饺子送到楼少帅碗里,有“福”同享。

 李三少夹了十个饺子,和楼少帅对半分,楼少帅的碟子里空空如也,他的碟子里已经堆了五个。

 看看碟子里的铜钱,抬头,楼少帅也正侧头看他,李谨言想说,不用看他,他也想不透这到底怎么回事。二选一的概率,也没这么精准的…

 当碟子里的铜钱攒到两位数时,李谨言也豁出去了,爱咋地咋地吧,总不耽误他吃饺子。

 运气来了的确挡也挡不住,就算他只朝一个盘子下手,碟子里的铜钱数量也是直线上升。楼家人看得稀奇,楼大总统哈哈一笑,想说什么,撞上楼少帅看过来的目光,到底没说出来。

 不孝子,敢这么看你爹!

 一顿年夜饭,李谨言开创记录,包进饺子的铜钱,他一个人吃出来一多半。

 等到年夜饭撤下桌,大人摆上牌局,孩子们又跑去看电影,李谨言让丫头娘们看好,自己躲了一会清闲,拧开收音机,听着里面播放的新曲,靠在沙发背上捶了捶胳膊。

 楼少帅走过来坐到他身边,“累了?”

 “还好,少帅不去玩牌?”

 “恩。”

 大手揽住李谨言的肩膀,李三少顺势躺在了楼少帅的腿上,动了动,给自己挪个舒服点的位置,“大总统四月就要卸任了吧?”

 “恩。”

 “留在京城还是回关北?”

 “回来。”

 “娘是不是先回来?”

 “恩。”

 “那要好好准备一下。”

 “恩。”

 “少帅,至少换个词。”

 “哦。”

 “…”李三少再次确定,和楼少帅“闲话家常”非寻常人能做到。若非对楼少帅的性格十分了解,就凭这个态度,李谨言绝对会怀疑七年之挪到第八年来了。

 收音机中一连播放了三首新曲,接着是几位京剧大家的经典唱段,被谭大家的一曲定军山唱出精神,李谨言突然想起一件事,再过两三年就要发生啤酒馆政变,小胡子蹲监狱时,《我的奋斗》也将新鲜出炉,自己收藏的那副元首画作很快就能派上用场了吧?

 不过该怎么运作?再派人去欧洲还是同尼德联系?

 李谨言陷入了深思,楼少帅静静的看着他,黑色的眸子,愈发幽深。

 华夏家家户户欢喜过大年,日本九州岛的声也暂时停了下来。

 出征在外,传统的节日也不能忽略。条件所限,炊事班的兵哥们没法做饺子,只得给馒头里夹上,也是个意思。

 华夏兵哥们咬着馒头夹,喝着热汤,已经快被他们赶出熊本的第六师团却在冷风里又冻又饿,尤其是负责断后离得近些的,还能闻到汤的香味,对决定为天皇玉碎的帝国武士来说,这种滋味简直像在受刑。

 子弹打过来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手榴弹炸响也只是砰的一声,可闻着香肚子咕噜咕噜叫,实在是太折磨人了…发下来的饭团早就吃完了,冬天的林子里很难找到吃的,矬子们只能红着眼睛挨饿。

 日本政府正焦头烂额,向国联申述一途走不通,内阁大臣一边大骂欧洲-鬼--畜,一边愁得长吁短叹。

 最能打的熊本师团都被揍得毫无还手之力,久留米师团也在苦撑,继续鹿儿岛和长崎,熊本和宫崎也离陷落不远。如果两个师团再挡不住华夏军队的进攻,让华夏军队踏入福冈和大分,后果将不堪设想。福冈是九州的门户,还是日本重要的产煤区,八幡制铁就在那里。

 若是福冈被华夏军队占领,一切就都结束了。

 哪怕已经停产,八幡制铁依然是日本的一个重要象征,若是落进他国之手,内阁倒台是必然,6军大臣恐怕也要自裁谢罪。

 “必须想想办法!”

 “有什么办法?”

 “和华夏人谈判!万不得已,将九州岛南部交给他们,必须保住福冈和大分,还有佐贺!”

 “华夏人不会答应的。”高桥首相开口说道:“要谈判就必须有筹码,和做生意没有区别。可是,我们手中没有足够的筹码,勉强坐到谈判桌上也不过是自取其辱。”

 高桥是清这番话彻底打破了部分内阁成员的幻想,被华夏到如今境地,哪怕退后十年,都无法想象。

 经历过明治时期和清战争,这种感触尤为强烈。

 高桥首相站起身,“我去见山县阁老,诸位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内阁大臣们同时一惊,最坏的打算?

 几个小时后,熊本师团和久留米师团先后接到命令,不许后撤!就算战至一兵一卒,也要挡住华夏人的脚步!

 “混账!”

 小池中将把电报纸扔到桌上,--出指挥刀,一劈两半。

 “师团长阁下,我们被抛弃了。”师团参谋突然开口,“内阁那群家伙一定在想着什么,或许他们想同华夏人谈判,我们就是他们谈判的筹码。”

 “哦?”

 “我等拼死,必然给华夏军队造成损失,损失越大,华夏接受谈判的可能就越大。”

 小池中将没有说话,沉默,代表着他同意了参谋的话。

 久留米师团的木下中将反应很平静,他将电报折好,派人将师团内的几名高级军官叫来,宣布了内阁发来的命令,接着又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诸位,内阁放弃了我们。不会有援军的。”木下中将说道,“诸位是要毫无意义的死去,还是活下去?”

 在场的几名联队长倏地抬起头,木下将指挥刀放到面前,“这样死去毫无用处,现在的日本已经不是华夏的对手。”

 室内一片沉默。

 “我,木下宇三郎,打算向华夏军队投降。”

 一句话,石破天惊。

 “师团长阁下?!”

 “我们必须活下去,为了日本!”木下态度强硬,“内阁是一群无用之人,只有军人才能救国!华夏的崛起已经证明这点。华夏有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拍没柴烧,我们要低头,要谦卑,像我们的祖先在唐时做的一样,弯!学习他们,然后将他们彻底踩在脚下!所以,今天,本人愿做一名罪人!”

 “师团长阁下!”

 “我等愿追随阁下!”

 木下宇三郎的话决定了久留米师团的命运,联队长回去之后,向下传达了师团长的命令。

 期间,为数不少的年轻军官和军人持反对意见,他们坚决不同意投降,“这是懦夫的作为!大日本帝国的军人只能死在战场上!”

 这些人没有一个能见到太阳升起。

 翌,华夏军队继续进攻时,一支打着白旗的队伍出现了。

 “先别开。”一个兵哥按住了战友的杆,“先看看再说。”

 打着白旗的队伍见兵哥们没开,带头的上前几步,大声喊了几句话。

 “栓子,听得懂他们说什么?”

 “听不懂。”

 问话的兵哥眉头一皱,“去,问问谁能听懂日本话。”

 很快,连部文书赶了过来,听了两句,开口说道:“他们要投降。”

 “就这几个?”

 “不是,是整个师团。“

 “什么?”兵哥们都不怎么相信,“该不是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吧?”

 文书也觉得不可思议,却还是对兵哥们说道:“不管怎么样,这事得报告连长。你们在这看着,我回一趟连部。”

 文书走后,兵哥们探头一看,打着白旗那几个还是站在原地,没往这边走,也没撤回去。

 十五分钟后,前线指挥部也接到了久留米师团要投降的消息,反复斟酌,前线指挥官决定冒一回险。

 经过几个来回,条件谈妥,久留米师团的官兵一个个高举着手,排着队,出现在了华夏兵哥们的面前。

 步,子弹,手榴弹,都被堆放在一起,根据华夏军队的要求,日本士兵必须解除一切武装,避免双方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师团长木下宇三郎走出队伍,向华夏军队代表出了指挥刀,同时,再一次言明,希望华夏军队遵守承诺,保证投降人员的生命安全。

 北六省第十师师长戴晓忠接过指挥刀,一呲牙,“那是自然。”

 随军记者拍下了这一幕,照片来不及传回国内,消息却能很快见报。

 二月二十四,大年初五,久留米师团投降的消息传回国内,木下宇三郎也成为继大岛义昌之后,最高级别的日本投降军官。

 消息见报却没引起多大的波澜,虽在头版,却不是头条。

 国人的目光,多集中在政府颁布的新一年经济计划,以及四五月间即将召开的国会。

 楼大总统卸任,新一任总统选举,南北各省全都闻风而动,还有两三个月,下边的人就都忙活开了。

 除了“大热人选”司马君和宋舟,还杀出一匹黑马,云南督帅龙逸亭。

 川滇黔桂,再加上一个广东,公推龙逸亭。

 此时,华夏国内军阀派系,抑或是政治派系,初见端倪。

 北方系,南方系。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再加上不显山不水的中原,楼盛丰卸任,派系间的争夺也将彻底摆到台面上。

 北六省的实力超然,其他联省的实力算得上旗鼓相当,冒天下之大不韪再起兵戈,是蠢人才会做的,官场上的争夺,同样不亚于在战场上的厮杀。

 大帅府内,白老的“官场厚黑学”升级为“政治论坛”,听讲的除了李谨言和小豹子,还多了一个小胖墩。

 “国之存亡,只因几人之功过?非也。国民二字,何解?”

 小豹子和小胖墩听得津津有味,李三少的脑子里却始终缺了那一弦,白老所讲,他听是能听得懂,继续往深层次想,就未必能做到了。

 见白老看过来,李谨言立刻端正坐好,心里却叫了一声苦。

 只想老实本分的做个生意人,怎么也这么难呢?

 二月二十七,继久留米师团投降后,熊本师团也被歼灭大部。

 二月二十八,华夏军队进福冈。

 三月二,九州岛上最后一股军举手投降,熊本师团师团长小池安之剖腹自尽,自此,“黑色皮肤红色血”的第六师团,彻底成为了历史。  M.igExS.cOM
上章 谨言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