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故事 下章
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
我们坐的小船,正像国画中老渔翁垂钓江边的那种小船,细细长长的,中间有一个半圆的篷,是用竹片编成的,篷的两头是船头和船尾,篷下便是“船舱。”在图画中,这种船是很诗情画意的,但你必须乘坐这种小船,挨过二十天的逆行,就简直苦不堪言了。

 便西大学一共租下了二十多条这种小船,编成了一个船队。每两户人家共坐一条船。我们当然也与另外一家人共同分配一条船。“船舱”的中间挂起了一条布幔,作为藩篱。这一半的“船舱”有多大呢?在我的记忆中,比一张方桌大不了多少。白天,我们一家大小五口,围坐在一起,中间用一棉被盖住腿,说说笑笑,倒也容易挨过。到了晚上,面积怎么也不够五个人平卧下来,必须有两个人轮睡到船头的“甲板”上去…至少有两个人的头或脚,必须暴在“船篷”以外…天晴,倒也罢了,到了下雨刮风的天气,可真惨不忍睹。风太急的时候,江水也会沾得衣襟尽水也会浸得你彻骨冰冷。记忆中,我常常轮到睡在“甲板”上!(也许父母认为我比弟弟们年长一点,比他们更能忍受一点风寒。)记忆中,我常常被冰凉的雨水、河水、水冷醒!记忆中,我还是倦极而入眠。那么长时期的“煎熬”居然没有生病,也可说是奇迹了!

 船舱的面积,已不够我们容身,炊事只能发展到船头上去。伙食当然是愈简单愈好,早餐稀饭,用点红糖拌一下就打发过去了,午晚餐,用白饭拌点猪油和盐,就可以充饥了。我们经常就这样没有佐菜下饭的。可能隔一天才有一道“美味”打牙祭…几颗辣椒炒豌豆。那一小瓶辣椒豌豆,实在太珍贵了,全家食用时,定量分配,每人只能分几颗,我记得享受那几颗辣椒豌豆,比山珍海味还可口,必须在口中嚼上老半天,才舍得下肚去!

 有一天,船队停泊下来的时候,有些船民,煮了新鲜的玉米来兜售。我们实在抵制不了这么大的惑,孩子们吵翻了天,要求父母买玉米。事实上,我们穷得不应该有这样奢侈的享受,但是父母还是狠下心买了一玉米,像分珍珠一样的大家分食。如果辣豌豆是山珍海味的话,那一玉米,不啻是龙肝凤了!我们这条船,是由父子二人来操纵的,父亲才三十来岁,儿子只有十岁左右,还是一个孩子,所以实际上,只能算一个半人。这样满满的一船人,这样漫长的路程,由这样一个半人来操纵,前途如何真不可想像。

 开船以后,比我们想像更坏。

 融河,也称融江,两岸都是千仞峭壁,江水湍急,处处有暗礁,时时有漩涡,真是危机四伏。这种船当然不用动力,也没有风帆,全靠父子二人合力用竹篙,用木桨,与江水奋斗,所以船速缓慢,并且只能在白天行舟,入晚就停泊在岸边。为了怕江水把船冲散,停泊时二十多条船都用绳子串连在一起。如果停泊的地方无法上岸,大家只脑戚守一夜,如果停在一个大站,有码头可以上岸,这可是一大乐事,就可以去补充一点必须补充的用品,也可以上岸伸展一下手脚。当然,孩子们只许在岸边玩玩,不许走远。我记得我最喜欢在岸边捡各种颜色的鹅卵石。有一天,我捡到一些白得晶莹可爱的石块,人家告诉我是打火石,可把我乐极了。我常常蹲在船头用打火石碰击着玩,看点点火星飞耀,觉得美极了,快乐极了,也帮助我度过不少这些难挨的日子。

 有一天,我又蹲在船头玩打火石,船一个颠簸,便把我颠到江水中去了,江水湍急,眼看就要小命归天,幸好船夫眼快手快,他的泳术是何等高明,一下子就把我救起来了。虽然命是捡回来了,但我失去了这些宝贵的打火石,难过极了。当时,我觉得这些打火石比生命更可贵!我的童年没有什么玩具,可是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我的小锦旗,和我的打火石!后来,我又掉进水中好几次,几乎每个人都有掉进水的经验,因为我们每个人必须在船舷解决一些“大事”、“小事”掉进江水的机会是很多的。好在船夫十分机警,每一次都被他救起来,后来,大家就“有恃无恐”了!

 但不幸的事件,终于又发生了,我们生命的保障…那位年轻力壮的船夫突然病倒了,是潜伏的疟疾症发作。英雄只怕病来磨,何况一打起“摆子”任凭你钢筋铁骨,也不起折磨。虽然,他咬了牙“主持大局”不过划船、撑篙的重任,也就落在他儿子身上,也就是说,我们两家人的性命,操纵在一个孩子手中了!船速愈来愈慢,终于离了船队,无助地在中漂流。

 船夫和他的儿子…加上船上其他成人们手忙脚的帮忙,勉强把船靠到了岸边,船夫上岸买葯。那时候,这条船的主宰就完完全全落在这个十来岁大的孩子身上。

 水太急,绷断了绳缆,船便向下漂去。孩子用尽了浑身解数,设法把船稳住,他虽然“身怀绝技”毕竟力气不够,最后,他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用双手抓住岸边的杂草,全船的人也都纷纷抓住可抓的东西…一块大石,或一树根。总算在筋疲力尽的时候,救星出现了,船夫买了葯回来了,靠着他的经验和技巧,把船稳住。

 第二天,我们终于又赶上了船队,大家都不相信我们会归队。已经有两条船离失,而从此失去了踪影。

 经过了这次“大难”以后,我们更能忍受生活方面的痛苦。对这条小船,也增进了不少信心,不再羡慕那些坐“大船”的人们了。对了,这些小船是我们这种贫穷的难民坐的,富有的人家,可以包大船,船舱宽大舒敞。船是几十个人在岸上拉纤,再由两排船夫在船上撑篙,配合着前进。

 我记得那些纤夫弓着身子,拚命地向前一步步迈进,绳子都好像快要嵌进里去了。他们那些深沉的呼叫声,单调的,重复的,凄怆的,有韵律的哎唷、哎唷的呼叫。这不是歌,这是为生存而挣扎的呐喊?说脑诎渡厦亢耙簧系拇蛎蔷陀σ簧抑醒毖Щ崃艘恢Ц琛袄诵小保呵敖辞敖蠹蚁嗽谑帧?br>
 彼视掌舵人,坚强意不苟。

 骇惊涛中,前进且从容。

 无涯终可至,南北或西东。

 曲子是洪亮动听的,歌词是快快乐乐的,中间所谓的:“骇惊涛中,前进且从容。”与我小时候目睹的景象完全不同,那前进绝不“从容”而是“沉重。”我觉得我们宁可多吃一点苦坐上这条小船,而不愿坐那些把舒适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大船。终于,我们愈来愈耐得住苦楚了。

 终于,我们到达目的地…榕江。

 但是,榕江并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地,我们真正的目的地是重庆。从榕江到重庆,还有好长好长的一段旅程。

 到了榕江,广西大学本身发生了财务困难,既无法发放薪水,也无法继续整队向内地疏散,于是大家纷纷各奔前程,无形中解散了。父亲又失业了,而我们的生活,仍然要继续下去,行程,也要继续下去。  M.igExS.cOM
上章 我的故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