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逐鼎大明 下章
第十七章 新式火器(2)
新式火与三眼统虽然同是可以连三次的火,但是与之最大的区别是取消了三只单铳,整支只有一个铳,只是在身靠近托的部位多了一个转轮式的葯室。转轮式的葯室有三个槽,每个槽装有单独的门葯和铅弹。火使用一个火折进行点火,击完毕一个槽的子弹后,用手转动转轮,就可以进行第二个槽的击,以此达到连效果。

 徐光启介绍道:“这支新式火,与三眼统有一样的功效,在程上甚至还稍胜一筹,最远能达到足足一百仗。更重要的是,它比三眼统更加轻巧方便,连效率高,制作材料少。”他顿了顿,微微叹了一口气,道“只是虽然如此,它仍然有一些缺陷,就是更换弹葯不是很方便,需要将转轮式葯室摘下来,然后逐一在凹槽中添加火葯和铅弹,并且在战斗时若是光了子弹,也不能像三眼统那样当锤用。”

 韩煜略略的想了想,虽然更换弹葯不是很方便,但是三次连的时间再配合三段布阵法,应该是能够弥补的。至于不能像三眼统那样近战就更不值得一提了,火器时代的到来本来就是要致敌人于远外毙命,近战就留给冷兵器。他笑了笑,道:“这些都无妨,徐先生真是大明奇才呀,竟能制造出这样新奇实用的火器。”

 “哪里哪里,这些都是大家合力而为,老夫岂敢独占功劳?”徐光启罢了罢手道。

 “徐先生,现在鲁南军械所正在生产的是什么火器?”韩煜问道。

 “一个月前设备送到后,军械所开始制造的是大明军队最常备的鸟统,另外一部工匠就与老朽研制这种新式三眼统。”徐光启道“如此,第一批鸟统一共三百支,在这个月中旬就能出厂了。”

 两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生产三百支,这个速度让韩煜感到有些不合心意,当然封建时代生产设备的落后,是无法强求的。他点了点头,道:“那徐先生,这种新式三眼统如果马上投入生产,产量大概是多少呢?”

 “如果鲁南军械所的工匠全部开始制造这种新式火,估计平均一个月能生产一百六十支,毕竟这种新式火的解构不是很复杂,用料也比其他火少。”徐光启略略的算了算后,答道。

 韩煜道:“那真是太好了。在下近打算再投入七万两纹银于鲁南军械所,希望徐先生能在短时间内招募一批新的高级工匠,提高生产效率。从这个月开始,鲁南军械所开始大量生产这种新式火。”

 “七万两纹银?”徐光启微微出一丝惊讶,他曾经在京师督促火器生产的时候,都很少看到有这么大手笔的投资。不过他并没有去臆测韩煜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在他的心中,韩煜在青州府可没做过任何不好的事“好,这个就包在老夫身上了。”

 韩煜想了想,又道:“此外我还希望徐先生您能带领一支工匠队伍,全身心进行新式火的钻研,无论需要多大的费用,我都会提供。”

 “有韩大人这样地支持。我徐光启即便是肝脑涂地也不会辜负众望地。”徐光启语态坚定地道。

 “那就让徐先生辛苦了。”韩煜道。

 “对了韩大人。这种新式三眼统虽然与三眼统很像。但毕竟是推陈出新地物品。老夫恳请韩大人亲自为其取名。”徐光启很郑重地看着韩煜。道。

 命名权虽然是一种形式化地东西。但是对于科学界地人士来说。却是意义重大。徐光启既然让韩煜亲自为新火取名。可见是对他全力支持火器研发地一种谢意。

 韩煜很感激点了点头:“那恭敬不如从命了。”他再次仔细打量了一番手中地火。决定先试。在添装完毕弹葯后。他站上靶场台。对着远处地草人连了三声轰鸣。威力惊人。草人都被打得支离破碎。

 “如果徐先生不怪。在下愿意将这支火取名为光启三连炮。”韩煜决议道。

 “好,好,老夫就沽名钓誉了。”徐光启欣慰的笑了起来“就叫光启三连炮。”

 傍晚的时候,韩煜将徐光启、于连仲等一众参与过光启三连炮研发的工匠请到了宝镇别墅,大摆宴席,为鲁南军械所首次研发新火器而庆祝。酒宴过后,韩煜将众宾客引到一间空置的厢房,取出了一支早先林宝从西班牙人那里抢来的燧方火,递给众人观看。

 “徐先生,这种燧方火早在两个月前我就拿到手了,只是那些时忙于镇反贼,没有空让徐先生和诸位师傅研究。”韩煜将燧发火的外壳卸了下来,出内部零件,介绍道“这种燧方火与鸟统的威力旗鼓相当,但是却在机械结构上体现了优势,即使下雨天都能正常使用。”

 徐光启和一众人工匠围着火点评议论了一番,纷纷出几许惊叹。

 徐光启抚了抚自己的胡须,道:“老夫几年前与几个洋神父好时,曾听他们提及过这种火。据说它是采用撞击燧石引起火花,以此点燃火葯,确实较之火绳与火折子点火要方便实用很多。”

 “洋夷拥有这样锐意进取的创研,难怪会能从欧洲叱诧到亚洲,”韩煜表情很是严肃,道“我之所以让徐先生和各位师傅观看这柄燧发火,正是希望后从鲁南军械所生产出来的火器,全部要摒弃传统的火绳和火折子,采用这种燧石打火,或者其他更为先进的打火方式。”

 徐光启点了点头,道:“老夫很赞同韩大人你的说法,火器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常见,并且很有可能取代冷兵器。在这种大势所趋之下,火器一定要能适应任何作战环境。”

 这时,一旁的于连仲进了一句话:“在下观察了一下这把洋的造型结构,总感到它还是有些缺陷。虽然燧石打火能够有效克制天气因素,但是燧石打火系统复杂、零件繁多,极有可能影响击的精确度。”

 韩煜很赞佩的看了于连仲一眼,这个年轻人既然没有出现在历史上,真是历史的不公和命运的不济。于连仲仅仅观看了燧方火的零件结构,就能判定出其击会造成精确度下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历史上,早期的燧方火命中率确实低得可以,直到十八世纪初,俄罗斯军队宁愿在燧发火上装刺刀进行冲锋,都不愿使用它击,可见其能低下到了令人难受的程度。但是西方诸国的军队仍然大量进行了配装,他们采取密集式方阵击来弥补这一缺陷,在战场上还是比火绳更具优势。

 “于兄果然慧眼,燧石火因为结构复杂,确实影响了击时的精确度,”他走到于连仲身边,赞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但是我相信,以徐先生以及在场各位师傅的能力,一定能够研制出一支完美的燧方火。”

 “既然韩大人对我等抱有如此期望,我等自然不会辜负韩大人了!”徐光启心血很是沸腾,他虽然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但是早年想要与洋人科技一较高下的冲动,至今仍在心底深处。只可惜,年轻时一直无用武之地,到了暮年之际才得遇一个知遇之士,悲哉。

 --

 求收藏,求推荐!

 呜呜呜,突破不了瓶颈!  m.IGeXs.Com
上章 逐鼎大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