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下章
第三百六十章 无题
于乐江和于娜约了朋友骑马。

 去年,农场再一次扩张后,大山做主,进一步扩大了马场的规模和附属设施。

 并且把马场独立出来,算是一个半营业的状态。

 这年头,喜欢骑马和马术的人,多半是一些有钱有闲阶层,其中包括了许多外国人。

 马场的娱乐设施既齐全又到位,饭店也考虑到各人口味,聘请的大师傅不但能烹调国内许多菜系,而且也能做一手地道的国外美食。

 便是冲着这个,每到周末假,慕名前来用餐和游玩的客人也是络绎不绝。

 近来,大山有意在马场一角,再建一个玻璃温室。

 虽说现有的玻璃温室,其产出供应饭店和自己人日常所需,差不多也够用。

 不过大山考虑到自己要做的农产品公司,觉得最好有一个示范点。

 怎么说呢,就是统一招聘农业技术员,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的基地。

 基地落成,严格采用现代科技进行绿色农业生产,来马场玩的客人,也算是多了一个参观和采收的景。既可以现场一眼福,又可以了口福,临行前还可以买一些回家慢慢吃用。

 董洁称它为“绿色环保生态示范园。”

 在大山的运作下,附近又一次并入了二百余亩土地。

 这次的名义是商业用途,而不是做为扩展自家生活空间之用。

 做为商业名目申请立项,办起来就容易的多。

 消息灵通人士如于乐江,自然是听说了这个消息。

 于乐江除了做服装生意,亦在地产界了一脚,目前来说,他对电子业表示出浓厚兴趣。^^ ^^

 老实说,于乐江有些不理解,他不明白大山为什么打算往农产品方向上发展。

 并不是说这个行业不赚钱。

 但是。相较于房地产业和电子业等领域来说,农产品公司显然要逊的多了。

 这显然有违商人利润最大化的经商追求。而大山,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商人。

 于乐江和于娜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中午在马场的饭店吃饭,饭后小憩。便来上一场跑马赛。

 自打去年秋季开始,在董洁的建议下,马场推出了用于骑马地专门装备:头盔、骑马服、马和马靴。

 专业的行头不仅是安全地重要保障。更可以装点门面,穿上这么一身去骑马,无形中感觉都不一样了。

 大山就有这么一身。

 他基本上每星期都会出一些时间去骑马,和同样一身专业行头的董洁并马而行,实在是最佳的招牌广告,其他人自然是不甘落后、纷纷仿效。

 据说英国地上绅士们。一定要拥有一些特殊场合的夹克和外套。比如说,一定要备齐一套击服、一套骑马服和一套猎装。

 生活达到一定水准之上的中国人,开始谨慎地、有选择的模仿他人。

 比如说骑马服。甭管有没有机会穿出来面,至少一定得订做这么一身。

 一个原因是,不能被别人比下去“人有我无。”

 而更重要的原因呢,因为这些都是“绝大多数人从来不会有的”它们可以把你和普通阶级迅速区分开。::::当然还要有与之相配的帽子和靴子。

 一段时间后,大山发现,穿上骑马服后,许多人都能做到。按着某些东西严格要求自己。

 比如:马甲最下方的扣子不能扣上。夹克口袋上地遮盖要放进口袋内;手绢要叠放在袖口里,而不像晚宴时候那样。叠放在上衣口袋里…

 “真是不知道,有没有必要一板一眼的这样子讲究…”好像与纵马信缰的驰骋之乐不是那么搭配吧?

 但,这样子一讲究,许多人骑马地兴致大涨,三不五时,一定要约人过来跑上几圈。

 于乐江便是其中之一。

 他今天与于娜特意提早过来,一方面想邀大山和董洁下午一起玩会儿,一方面也想与他们说说话。

 大山和董洁简单吃过些东西,已经快十点半了。

 林小芳下午就要回去,这时候董洁若是扔下她一个人自顾自行动,总是不太好。

 考虑到于乐江既然带着于娜过来,应该不是有啥生意上的事要说,倘若是要紧的事,也会提前来个电话。

 这样,兄妹俩加上林小芳,三个人就一起去了水榭。

 “李总,你可真是大忙人,我们有日子没见了吧?”

 于娜首先上来,言笑宴宴的开口道:“这次设计师大赛,我跑前跑后忙个不停,到最后,风光可全被你跟小洁抢走了。翻开报纸一瞧,全是关于你俩的报道…”

 再用不了多久,今年夏天,于娜就要结束大学生活了。

 她自模特大赛中颖而出,这几年风头极劲,被外界评为“真正有才有貌”的佳人。

 美貌和学历外,于娜很懂得把握机会,本人又是非常能干的,现在已经着手自己创业“钱”途可期。

 于小芳在北京生活了两年,可她身上多少还是带了一些,怎么说呢,小地方人的感觉吧。

 气质这东西最是骗不了人,当然在董洁看来,林小芳仍然有着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假以时她必然会发生很大地变化。

 但现在地林小芳,仍然是一个学生,不施脂粉,也不讲究打扮,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比起于娜这样的,即便是在一大群美丽地女孩子中,仍然轻易能被人注意到的女孩子来说,她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于娜倒不是存心轻视林小芳,但忽略总是免不了的。

 董洁给两人做过介绍,于娜只是冲她点头笑笑,便自顾自跟董洁和大山讲话。

 林小芳咬咬嘴,眼睛垂了下去。再抬起头时,面上表情却是一丝未变。

 她只是略略后退,认真的聆听他们几个人的谈话。

 趁着于娜邀请大山参与下午骑马活动的当口,于乐江找上董洁说话。

 直到现在“高龄”的他仍旧单身,生活一如既往的多姿多彩。

 到了他这个年龄和地位,喜欢一个人,也不习惯表现的多么明显,更何况,那个人还是名花有主。

 于乐江低调的处理自己的感情。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抱着这样的态度,隔着一段距离看着她。

 于娜这两年越发漂亮了,会打扮,正处于女人一生中最美好年华的她,身上也有了女人特有的风情。

 几次出入社场合,任谁都得多看几眼。但,和董洁站在一起,前者就像一个泽鲜的名贵花瓶,光彩夺目咄咄人;后者则像一个古朴的青瓷瓶,随着岁月的沉积,自有一种安静而不张扬的魅力。

 偏偏,于乐江痛苦的发现,他的眼光足够挑剔,偏偏能有少数人的眼光,认识到后者的那种内敛的魅力。

 “前些日子,和几个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吃饭,席间有人提起你关于设计师大赛的经典发言…小洁,他们再三拜托我,是不是找机会跟你提一下,看能不能给他们个机会,给你做一档专题报道?”

 现在那些名声大噪的什么陈某某等海派艺人,被媒体炒来炒去,看着热闹,于乐江却不以为然。便是他那些个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私底下说起这事,亦频频摇头。

 那些人本质上也就是一商人,他们的文化“底蕴”都是媒体炒作出来的,很虚无。

 偏偏真正值得被采访报道的人,比如董洁,行事一贯低调,从来不在媒体前脸,节目不上,采访也不接受。若不是这次赛式她是业内公认的绝对权威,恐怕大众还是没有机会看到她的发言。

 “我喜欢安安静静的生活,我可不想把自己的私生活摊在镁光灯下任别人评头论足,我不是靠名气吃饭的明星。”

 董洁摇头笑道:“我也不认为人出名了,就是文化人,我本身也不是文化人,按照时下流行的认定,不过是一文盲,你们宣传我,岂不是会误导大众----哎呀,别读书了,读书根本没用,那谁谁,温州人不读书,人家做了大老板,请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打工;那董洁一天学没上,照样成了文化名人…得,这社会也够的了,我就甭在中间添乱了。”  M.igExS.cOM
上章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