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混世奇英传之古玉奇缘 下章
第六十章 科举百态商风云
孙斌闷闷地赶了几天路,他的盘川都是孙大夫给他的,现在已所剩不多了。省吃省用,终于让他挨到成都。他找到孙雨星以前在成都住过的草屋,稍作清理便进去住了。这时已是八月中旬,离解试尚有一个月,时间充裕得很。他见盘川已所剩无几了,于是想到城中找份工作暂作谋生之计。

 古代读书人除了琴棋书画外基本上什么也不会,他们一般都是靠手中的笔“吃饭”的,孙斌书画并非所长,要想依靠卖书画谋生自然行不通的了。他先到城中酒馆茶肆,想找份打杂的工作,但那些掌柜见他长得文弱,都不肯雇佣他;随后又到作坊市集询问,却是无功而返。后来见到一张招工启示,是到“春风楼”做一名送茶水的员工。他自以为这次可好了,谁知去到一看,原来竟是一间院,当场被气得咋舌无言,哭笑不得。

 正当孙斌垂头丧气,便要返回草屋时,一个叫唐勉的年轻人突然在背后叫停他,说愿意请他在自己的豆腐作坊当个帮手。孙斌听后,不由惊喜若狂,想不到在自己将要山穷水尽的时候,居然遇上贵人;这时他自然对唐勉千恩万谢。

 原来,唐勉也是今界解试的考生之一,他与孙斌两人年纪又相去不远,意趣相投,一时竟成知己。唐勉家原本在成都也算殷实之户;唐勉从前却是个败家子,每只懂吃喝玩乐,家资最终几乎被他败光了,父母也因此给他气出病来,最后撒手人寰。唐勉这才幡然醒悟,决定改过自身,重新做人,于是变卖了父母留下的一些产业,在市集中买了几间房,做起卖豆腐的生意来。

 孙斌白天便去豆腐坊帮手,晚上便回草屋挑灯夜读。他见豆腐坊时有卖剩的豆腐,如果隔天豆腐便会霉,无法食用,扔掉却又可惜。他突奇想,便建议唐勉制成“臭豆腐”来卖。他在现代见人做过“臭豆腐”;便让唐勉将那些剩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来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孙斌可不知这“臭豆腐”原来是清朝才开始面世的,而并非这个时代,否则他便不会提出这个建议了。

 他们的“臭豆腐”腌了差不多一个月便制成了,唐勉尝试了一块,觉得香气浓郁,口感甚佳,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不大赞孙斌见识广博,多才多艺。开始时拿到街上让人免费试吃,却得不到行人的青睐,后来终于有人尝了一口,及后大竖拇指,称赞不已。从此他们的豆腐坊便名声鹊起,红遍成都,确实可以说是“生意兴隆,客似云来”了。

 由于两人的解试之期也将来临,他们于是又多请了几个员工来帮理豆腐坊,这样便可一心一意应付‮试考‬了。终于到了‮试考‬之,一众考生小心翼翼地进入考场;即便是孙斌这个曾经经历高考的考生,一时也难以从容应试。忽然,一名考生进考场时把夹带的书本掉在地上,奉旨检查的主考官却为他掩饰,谎说:“何以携帐簿入场!把‘账簿’交给我保管,待考完再归还!”孙斌当场愕然无言,这时他的心情最为复杂,既兴奋,又好奇,另外略带紧张疑虑,这可与高考时激动的心情大大不同。

 各考生经过检查随身物品,验证本人身份等程序,最后对号入座,准备‮试考‬。孙斌拿到考卷后,也不先去看考题是什么,只是四处地观望;却现当那些考官走开时,不少考生竟然从鞋底或衫内摸出字条,趁机作弊,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不摇了摇头,这才去看题目,一看竟然是考什么诗词歌赋,心下顿时对这个朝廷更感到失望了。要知道,此时宋朝已差不多到强弩之末,朝廷不考救国图强的策略,反而考这诗词文学,未免是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孙斌在考场中渡过了一天,虽然不太擅长于写诗赋词,却是尽力而为,问心无愧便是了。‮试考‬时间到了,考官将答题卷尽数收上去了。孙斌见唐勉伸了个懒便起座离去了,正要叫住,突地瞥见在唐勉桌旁的地上有了一张字条。孙斌以为连唐勉也从中作弊,心下不免一真难过,上前捡起纸条,却不见有字,心下顿然释然;随手将白纸放入怀中,跟着便走出考场。他与唐勉相约考完试后,大家便在考场外等侯;但苦等良久也不见唐勉,正要到处找他。

 这时考场突然一步一拐地走出一个人,孙斌定眼一看,那人正是唐勉。孙斌快步跑上前挽着唐勉手臂,问他生何事。唐勉一面苦笑,摇了摇头没说话;最后经不住孙斌的再三追问,他这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孙斌在唐勉桌下所捡到的那张白纸,正是唐勉作弊的工具。那白纸上面其实用竹签等尖硬物刻满文字,看还以为是一张毫无标记的普通白纸;然而,一旦在光线照下,从白纸反光的角度看,便可将里面文字瞧得一清二楚了。

 唐勉考完试一时便得意忘形了,退出考场后,才觉收藏在袖中的那张白纸不见了。他到处找也找不到,当时就认为一定是无意将那白纸条和答题卷一起上了。他害怕一旦考官现后可能会从严治理,又自以为只要向考官认错,很可能会从轻落,于是便向考官自去了。谁知考官得知他作弊后,便命人下他子,痛打了他三十大板;还取消他此次‮试考‬资格,并在布告栏上公布他作弊的事。唐勉跟考官告密,说某某考生也有作弊现象。那考官只是不理,忿然地把他赶出去了。

 原来,唐勉多次考解试都名落孙山。他本想借本次州试以便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万没有想到这次不但不能光耀祖宗,反而有辱名声,玷辱门楣;当真是“世事总难料,事事与愿违”孙斌好言安慰他,劝他专心一致打理豆腐坊才是长久之计。所谓行行出状元,从商也可出人头地。孙斌经过这次考科举的亲身体现,已对走“文路”没有兴趣了。这时在成都有此良遇,正好走“商路”,不如便留在此地帮唐勉经营店铺,或可在商业方面有所建树也未可知。果然,此后他当真在商业上大展拳脚,在商界中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从此,孙斌和唐勉在四川境内和一些豪绅巨商展开“商战”时值宋蒙合击金国之战的尾声阶段,其时北方大批百姓向南迁移,以避战祸。孙斌便建议唐勉趁此时购入粮食和马车,将粮食运送到北方战火尚未波及的地方,低价或赠送米粮车马给贫苦百姓,高价售出粮马予富人。如此,既可帮助当地人们解决食粮和南迁问题,又可大战争横财。唐勉采纳他这一建议,不想收到的成效竟然大喜过望。

 两人初试锋芒,成果累累,从此更是一不可收拾。随后购入大量粮食,又聘请百多名人员,来往南北两地打探消息,何处粮食紧缺便把粮食运往何处。还不时与当地巨商进行“价格战”,低粮食价格,致使当地乘机哄抬价格的巨商不得不妥协,如此便降低了一直高居不下的粮食价格;又兼营珠宝丝绸生意,将这些奢侈品运到江南富庶之地,从中获取暴利。

 挣取那些地主豪绅和无良商的银子,孙斌是毫不手软留情的。就在短短几个月内,两人竟聚集万贯家财,若在现代来说,算是有2ooo多万的身家了;运筹商场,少年致富,他们自然也一举成名天下知了。两人在宋境多个州都有生意经营地点,还在岳州(岳)一地购置了一间巨宅,设下总部,居中策应运营。

 孙斌自从经商后,常骑马到处体察民情以及市场情况,以便适时制定打击当地商投机取巧的计策,又可对贫民及时施与缓手,实乃一举两得之事。此时正值宋蒙围金的紧要关头,到处战火连天,兵荒马,人心茫茫。受到战的影响,他不免思忆起故人,又见多月来不曾回宝兴,是以总生回家的心念。这次他绕开战场,骑马从岳州迂回奔赴主要目的地的宝兴。  m.IGeXs.Com
上章 混世奇英传之古玉奇缘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