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锦绣河山2 下章
第三章
爆中传出谣言将废太子。

 自刑部向圣上禀奏所调查的百来件冤狱案,及这些年来太子手下各部各处亲信暗中为太子所做之事后,太子便一直被软于东宫之中,就连在外头为太子四处奔走的禄相,也遭圣上下令单去宫职囚在天牢内待审。

 随着太子的亲信一

 一人头落地,朝中反太子的声也愈来愈大,百宫早就对太子救旱下力颇有怨言,更借着此时发作,将废太子的谣言进一步催为现实,要求圣上废去太子。

 灵恩一点也下意外。

 被迫卸下太子职务,无事一身轻,也再无人来访的灵恩,静坐在宫内御园的假山旁,低首看着脚边这一池养满珍鱼的水池。

 夏日已近,朝阳将他晒十一身细汗,一径凝视着池水里相互争食的鱼儿的他,在池畔的绿柳风拂上他的面颊之时,他仰首看了看,突然间,他觉得这小小的园子,就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他就像是挤在这池水中的鱼儿,若是不够强壮敏捷,注定就无饵可食,又瘦又弱之余,若是又刚好遇到池中之鱼遍饥无饵,那就只有成为其它鱼儿的腹中飧,而池中其它的鱼儿,恰恰正像他那些要他垮的皇弟们。

 凤翔处心积虑要他自干岁之位跌下来,玄玉断然回拒了他的求援,德龄畏事不肯出兵,尔岱要等父皇旨意…在他们心中,他不是皇兄,他只是他们急打倒取而代之的太子殿下。

 而岸上的扶风弱柳,就像是只会随权势四处飘摆的朝臣,风儿往哪吹就往哪儿摇,哪儿得势就往哪边靠,无情亦无信。

 辛苦站在太子之位上数年,没想到风云变得这快,一夕之间,他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狠狠摔了下来,在巨滔纷涌的这段短短的日子里,他经历了有生以来从不曾有过的难堪,不断汇聚的辱感,化为一腔忿火,以继夜地在他口熊熊燃烧着,怎么也无法平熄。

 低首看着身上这身太子服,他有种遭到背叛的感觉。

 背叛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一手拉他登上太子之位,如今却又要将他扯下的父皇。

 杨国今能有这片江山,不是因靠他底下那批皂弟们南证北讨,而是当年他与父皇父于联手扯下前朝幼帝,是他在朝中助父皇登上帝位。在建国之后,无论是指使皇弟们去铲除前朝旧臣,或是处理掉那些不从的亲王们,也都有他的份。自开国以来朝中能如此安宁无波,也全赖他游走朝中代父皇对百官下功夫,这太子之位,理所当然是他的,父皇凭什么夺走他的千岁之位?这世上,人人都可指责他的不是,唯独父皇不能。

 他不能。

 伴躺在掌心上的苍龙翡玉,在阳光下看来雕工紧美、通绿发亮,但若是凑上前细观,则可发现这块美玉其实并没有那么完美。

 绿色翡玉,微有瑕痕。玉石尚都有瑕了,人又怎有完人?

 他还记得,当初父皇将这块玉交给他时,是说最能为父皇分劳担忧的皇子,除了也受了块白虎美玉的玄玉外,就属责任最重的他了,他与玄玉是父皇心中的两支柱,一为龙,一为虎。这些年来,他始终都将这块玉、这份责任带在身上,父皇当年把这块玉至他手心里时所说的字句,更无一遗忘。

 但忘了的人却是父皇。

 回想起当年素节的下场,再对照今的自己,灵恩不觉得心寒。难道真如前人所说的,身在帝王之家,就真只能共辱不能共荣?最是无情者,也皆来自帝王家?

 据被他安排在宫外负责传讯的甘培派人来报,盘古营虽遭圣上派人严加看管,但盘古营上下,以冠军大将军霍天行为首,自始至终都效忠于太子,从无二志。

 为营救太子出东宫,霍天行在暗地里派兵在京畿布防,后将联合东宫六骑先下东宫再夺皇宫,如今,就待他一声令下。

 当初征兵壮大盘古营时,他没想过会将盘古营用在这事上头,那时他的想法就只是为后对付其它各营而己,没想到现下盘古营却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符,而他更想不到的是,盘古营首先要对付的,竟会是父皇。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必须赶在被冻结兵权之前采取行动,他必须赶在父皇真从了朝臣所谏,废了太子之前守护住这个位置,他必须…为自己找条生路。

 因此即便这将会是宫,这会是兵变,与其什么都不做而落得一无所有,后半辈子可能就得在囚牢或是软中渡过,他情愿放开一切就为自己赌一把,不为其它,就只因他要为自己争口气,将那些快从他手中被夺走的一切全都夺回来。

 这不是他的错,是他们他走上这条路的。

 当阳光映人灵恩的眼底之时,他蓦然握紧了手中玉,站起身子使劲将它扔出去,飞过小池的美玉在晴空下划出一道绿色的光影,而后撞击在池畔的假山之上,碎了一地。

 包括父皇在内,他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战役中的刽子手。

 以师祭为由请求离京前往洛的阎相,在得圣上俯允之后,当便携着许多门人与朝中与他走得近的大臣们,驱车连夜离京,连绵的车伍,速度一致地在夜中急驰。

 “相爷您还好吧?”已经很习惯舟车劳顿的尹汗青,在车里就着微弱的烛光看着面色如土的阎翟光一阵后,边问边替他取来水壶。

 很不能适应这等长途奔波的阎翟光,拾起一手谢绝了他的好意,有些透不过气地掀开车帘:心绪沉重地瞧着外头挂在墨天际上的无数繁星。

 “恩师百岁祭辰…”阎翟光愈想愈烦恼“咱们以这个借口离京,成吗?”

 尹汗青愉快地挑着眉“怎会不成?”他可是在伤透了脑筋后才找到这么一条法子,也险阎相那个已升天的恩师世居洛,不然他还真找不到法子让阎相离京前往洛

 “但朝中-”这种借口有谁看不穿?

 “圣上早在朝上言明,任何人等皆不许手刑部调查太子之案,下官认为圣上这话并非是说给百官听的,而是针对相爷及国舅,因圣上不希望此案在水落石出之前,再受外人之扰以失真相,』尹汗青才不在乎朝中人怎么想,他只在乎圣上怎么看“这不,相爷这一开口要定,圣上不也无二话?』

 “但那是在太子末行动之前。”

 一脸心事重重的阎翟光深深叹了口气“听说盘古营已经暗中行动了,想必圣上在知情后定会心急的很。”向来圣上就是很依赖他的,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时,身边却没他在,也不知圣上能下能应付得来。

 被车下突如其来一个颠簸震得有些坐下稳,尹汗青勉强坐正之后,再把他还不知的现况说得更清楚点。

 一实际上,太子早巳在京畿四周布下重兵,捆信再过下久,太子就将举兵。”他们之所以要赶着离京,就是为了太子。

 听了此话后,阎翟光猛然抬起头。

 “那圣上…”

 尹汗青摊着两掌“除了咱们的人外,朝中百官与圣上恐怕都将会被困在京中。”还好他动作快,要是再慢一点,只怕他会坏了玄玉的一盘棋。

 阎翟光颓然地一手抚着额“老夫早该料到,太子被急了,就只有走上兵变一途…”

 尹汗青拱手朝他一揖“相爷,现下咱们救不了谁与谁,能保住一命,就算不错了。”

 “说的是…”与他相识至今,阎翟光从不曾如此庆幸身旁有他的存在“歹亏你深谋远虑,能想到赶在大之前提醒老夫得避一避。”

 “相爷谢错人了。”摇着双手的尹汗青可不敢居功。

 他一愕“这不是你的主意?”

 “是齐王待下官务必要让相爷平安离开长安的。”九江那边的人,向来都专挑难题来找他麻烦,考验他的能力,他不过是照着玄玉给的指示办事而巳。

 “难得他能想到这点…”倍感欣慰的阎翟光点点头,很高兴自己看人没看走眼。

 尹汗青懒懒-笑“齐王想到的可多了呢。”

 心情沉重的闾翟光却一点也笑下出来。

 “相爷?”

 他-手拧着眉心“圣上有难老夫却离君侧,后,老夫该如何向圣上待?”虽然说他现在是厂身,但总会有回到京中的一闩,到时等着他的,恐怕就是圣上的降罪。

 尹汗青相当乐观“相爷不须担心,这点王爷已盘算好了,待到九江之后,相爷可亲自问王爷。”

 “九江?”他有些不懂“咱们不是要到洛暂栖一阵吗?”对圣上说的借口是洛,这一路上走的方向也是往洛,怎么…

 “洛这地,相爷待不得,唯有到九江才能保相爷万全。因此咱们表面上是往洛,待到洛后,咱们还得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到了洛后,他还得想办法瞒天过海,弄个假阎相待在洛才成。

 “怎么,洛不妥吗?”阎翟光的心当下被他的一席话揪得紧紧的“你不是说洛自始自终都不是太子的,实际上它一直都是齐王的?”

 “这是两回事。”没说更多的尹汗青,在车马止顿时掀帘看向车外“相爷,咱们到了。”

 夜半开启洛城城门客的洛太守康定宴,在所有车马皆已入城后,立即下令关上城门,待阎相所乘之车停妥之时,率官员前的他赶紧上前接驾。

 还未下车,在车门一开见到外头的景况后,阎翟光愕然地张大了眼,看着眼前这座人了夜,不但下熄灯却反而灯火辉煌,人人携着行李家当,忙碌地在大街上走动的洛城。

 就着街上的灯火看了好一阵后,他自百姓的神色及手中所携之物中总算有些明白。

 “这是…”阎翟光一手捉住他的衣袖“汗青,康太守要弃洛?”

 “长安若掀战,势必危及洛,因此非撤不可。”尹汗青边说边将他给扶下车“为免京中起疑,眼下康大人犹不会做得太明显,只会先行将洛大半官员及部份百姓撤至九江,咱们明也会同他们一道走。”

 “其余百姓呢?”两脚站上洛街道的他,不解地看着有些百姓似根本无意要走,只是帮忙着其它人打点。

 “届时全河南府的百姓将随康大人一同撤至九江。”

 “康太守不同老夫一块走?”花了那么大的工夫才保住康定宴,玄玉怎么可能把康定宴留在这危地?

 “他不能,也不肯。”尹汗青朝前方扬着下颔示意“太守来了”

 “参见相爷…”一路自城门那端跑来的康定宴,在过气后,恭谨地朝这个救命恩人行礼。

 “我都听汗青说了。』他一脸的肃穆“康大人真不与老夫一块前去九江?。”

 康定宴拱手以覆“下官身负王爷所托,必须在洛留至最后一刻,百姓不走,下宫不能走。”

 没料到他会说这话的阎翟光,怔怔地瞧着他那张看似疲惫的脸庞。

 “为了王爷,相爷不可在洛久留。”康定宴恳切地望着他“明下官会安排爷前往九江,届时还得请相爷再委屈一阵。”

 总算见识到玄玉收服人心的厉害,怔仲得不能言语的阎翟光,从没想过,玄玉竟可以将以独善其身出名的洛太守改造到这种程度?然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为了玄玉,康定宴居然愿冒这么大的风险?

 假若,太子也能与玄玉一般,或许今太子不但能安居东宫,更可令全朝上下一心为主,而不王于得落到个不得不兴兵自保的下场…

 想起当年,那时建羽尚未登基,在朝中的玄玉行事低调得彷佛不存在般,而他每至冉相府上,所见的也都是建羽与灵恩,很少见到玄玉,只有几回,他曾与正在练剑的玄玉单独打过照面。

 现下回想起来,他不懂,为何那时的他,双眼只看得见建羽与灵恩,却看不见玄玉?为何他从没仔细地看过那个总是沉默不语,静静待在其位之上不与父兄争锋的玄玉?一直以来,他总认为无论是龙是凤,不管是何人皆逃不过自己的这双眼。是敌人的,他定能及早发现并将之除去,若是个可造之材,经他提携定可收为己用,可他却忽略了玄玉,他没注意到当年那个在府中默然练剑、将自己隐身于庙堂上的冉家次子。

 他竞没看见,光芒远此灵恩还要灿烂的玄玉…

 在康定宴打完招呼,忙着命人将车队开至太守府时,阎翟光边定向车门边问向一旁。

 “汗青,你可知齐王究竟想得到什么?”

 尹汗青一怔,随后笑开来“知道。”

 “天子之位?”当年的玄玉,已不再是现今的玄玉,他下知道促使着玄玉一改不争不求的前态,转变成以齐王之姿击败众兄弟的野心者,究竟是何原冈。

 大抵了解玄玉心思的尹汗青,朝他缓缓摇首。

 “不,是天下。”

 隐约听出这两者差别的阎翟光,侧首看着尹汗青写满信任的脸庞。

 “他想要的是一座锦绣河山。”尹汗青仰首眺向即将天明的天际“一座,能够长治久安的百年江山。”

 帐外人声此起彼落,全面戒备准备出击的盘古营,营中火炬彻夜不熄,除往来巡逻卫队外,三步一岗、十步一哨,近来营中兵士几乎都未曾就寝,不分夜,营中上下大多都忙于公务或是在大帐外检备兵器。

 在忙碌之余,其实每个人都知道,眼下的他们都只是想藉『忙碌』这借口,来打发此时隐藏于口底下那份紧张的心情,营中人人都在等,等圣上颁下圣谕废太子,或是等太子先发制人。

 漫长的等待太磨人,也令人心惊难安,可他们都知道,在等待之后,无论是哪一个结果,他们都只有一种面对的方武。

 在帐内坐在书案前几度执笔书,却总是反复搁下笔的霍天行,此时双耳并没有听见帐外的种种,相反的,他觉得这夜恐怕会是皇城内最后宁静的一夜,往后,可能这似水的夜再也不能如此平静。

 无论太子被废与否,如今朝中局势已然明显,为夺回人权及千岁之座,太子断不会坐以待毙,现下,就只欠缺打破僵局的战鼓一击,一旦圣上或太子作出决定,战事号角必然吹起,可这场战事并非和往常一般是抵御外敌,或是为国扩大疆土,这是杨国开国以来头一宗内战。

 他知道,营中每个人都怀疑该不该站在太子这一方,该不该违背圣意为太子冒这涛天大险,自他表明立场,决定支持太子之时,他手下之将,多少人曾对他的决定投以怀疑的目光?又有多少人因想背叛太子遭他下令军法处置?但为了太子,局势再险、再难,他部不能,亦不能不断,倘若就连他也在这时不对太子伸以援手,那还会有何人愿意站在太子身后保太子一命?

 他不能弃太子于不顾。

 太子有恩于他,这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事实,因此这些年下来,无论太子待他如何,就算过往种种都仍历历在目,可在太子派人出宫向他转达感激之意时,他便知道,为了太子的这句话,他愿为太子将所有过往全都放下,奋力为太子一搏、为太子尽忠。

 只是太子恐怕永远都不会明白,太子亲手培植的这名堂堂一品大将军,肩上苦乐多少、辛酸多少,为守住此份荣耀下的骄傲,他又在暗地里牺牲了什么,太子永远不会知道。

 自古以来,战场上虽有胜败,却从没有赢家,不管胜者是哪一方,他们都必定在获得之时亦失去了什么,一如他。他既成全下身为冠军大将军的骄傲,他就得牺牲那些藏在心底不能说出口的。

 他得放弃玄玉那双信任他的眼眸,和那双曾在他最危难之时对他伸出的手,他必须把梦想拋诸脑后。

 他便是不知感恩图报,也知尽忠。

 因此太子背德与否,太子兵变是否大逆不道,那部早巳掩在他心中『忠义』这二字之后,他不能看。

 在烛火即将烧尽前,心头百感煎的霍天行,重新执起案山上之笔,沾上浓墨后,振笔写下此生最后的自由。

 枕戈待旦的女娲营,在凤翔以元帅之姿亲临女娲营后,士气更显高昂,眼看着军员数已超过当年灭南之时的女娲营,营中兵在闵禄与辛渡的手下训练有成,凤翔在感到快慰之余,更觉得此次出击,女娲营胜券定是在握。

 巡营方毕,凤翔才返抵行辕,就见十万火急人营要见他的文翰林等在行辕内。

 “王爷。”自王府赶来的文翰林,一手指向桌案,

 “今早御使派来圣上加急,圣上已赐动兵铜鱼,命王爷速率女娲营进京护驾。”

 终于等到了。

 看着桌案上的兵符,自江南与江北分别发生天灾起,无-下盼望着这天早来临的凤翔,志得意满地回首笑问。

 “这是谁的功劳?”就不知是国舅还是母后有这本事能够煽动父皇。

 “皇后。”主张废太子的皇后,向圣上进言,为免太子反扑,或是京中生,圣上应当调来大兵为圣上镇威。

 “总算拿到借口可以出兵了。”来到案前低首看着闪烁着铜泽的兵符,凤翔彷佛已经能够看见后辉煌的愿景。

 “恭喜王爷。”

 “长安起来了吗?”没被冲昏头的凤翔,在收好兵符后,将注意力转移至关心的正事上。

 “尚未,但相信宫中已。”文翰林淡淡道出他的看法“圣上既已暗中下令调动兵马,那代表圣上巳察觉太子有反心,因此才会赶在太子行动之前采取此对策自保。”

 “圣上还下令何人调兵?”父皇既要自保,在有了太子的先例之后,他想父皇应不会放心只派一名皇子去救驾。

 “晋王。”为免女娲营不敌盘古营,圣上会找来没有受灾的晋王也是理所当然。

 凤翔半挑着眉“齐王没有吗?”以往父皇派任皇子办差时的首选,非玄玉莫属,可这回…

 “圣上深知九江受灾情事,因此并无此谕。”

 凤翔狡狡一笑“我谅玄玉现下也没那个本事来掺和。”

 并不这么认为的文翰林,并没有出声应和,看着凤翔充满光采的脸庞,他默然地将心中的不安回原处。

 “怎么了?”凤翔多心地瞧着他若有所思的脸庞。

 “下官想问,两位将军可有把握击退冠军大将军?”不动声的文翰林,若无其事地侧身看向两位女娲营肩负重任的主将。

 凤翔这也才想起,若要攻向长安,他们女娲营还得先击退霍天行这号难的大敌。

 站在行辕内的闵禄与辛渡,在凤翔侧过脸庞,将打量的目光投至他们身上时,他俩不屏住了气息。

 凤翔的眼中闪过一丝冷芒“你二人,可还记得灭南之战中的辱?”

 分别在余丹波及轩辕营上吃过闷亏的两人,想起那几笔他们从军以来最大的败绩,皆不约而同地将忿懑清楚地写在脸上。

 “霍天行再厉害,也仅有一人。”凤翔踱至他俩的面前“这一回在少了碍事的人后,我要你们证明给我看,本王当年并没有看定眼选错人?”没有余丹波,放眼国内,还有何人能与他二人争锋?双拳难敌四手,他不信霍天行能有二头六臂对付他俩。

 “末将等定不负王爷所托。”

 他扬掌一挥“不管你们用何手段,我要你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长安!”

 “是!”行辕中唯二个能够置身事外的文翰林,却在这时拱着两手向凤翔进言。

 “王爷,下官自请留在巴陵。”

 “你不随大军进京?”已习惯有他这名能手在身边做事的凤翔,眼中有些遗憾。

 文翰林耸着肩“沙场之事,非下官所长。』他的战事已经打完了,接下来将发生的,也不在他所能之内。

 “也好。”凤翔想了想,很快地点头同意“你就在巴陵等着。”

 “等什么?”听出话中有话的文翰林,留神地问。

 “等着看本王实现天意。”带着兴奋的心情,凤翔扬起战袍走出行辕外,外头,接着他的,是一如烈般璀灿的未来。

 自起了头之后,-切部在他的掌握之中,平顺地照着计画进行,照这样下去,要达成心愿应该不会是问题。

 想要得到什么,就主动去获得它,他向来就是这么坚信着的,因此为了实现他的心愿,他可以在太原委屈自己,也能忍受巴陵这块封地,因为他认为眼下的这些挫折,都不过只是他后成功的垫脚基石,他可以忍。

 但他不能等,他不似尔岱,这多年来苦苦守在益州等着,下野心什都不去抢不去争,认份地接受太子的打、父皇的忽略,总以为父皇终会看见自己的光芒,天真的尔岱不知道,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等久了就会是你的,不去抢、不去争夺,那么所等到的除了不会是心之所图外,将还会有一辈子的遗憾。

 有能者该为就当为,即便是得要冒点风险,他可不愿在江山为他人所拥,而他只能站在殿上高呼万岁之时,才来懊悔当时为何没有尽力去得去拥有。

 而他更相信,除了他是有能者外,今天下会有此局面,这同时也是神的旨意。

 这不,全国的天灾,不就正代表着就连上天也站在他这方助他吗?他这条池中之龙,命里注定是要一跃登上弯苍穹!

 然而心中所思与他不同的文翰林,在他出了行辕后,再也难以叫自己不去回想,那些令他觉得总有哪个地方下妥的隐忧。

 据潜伏在九江的密探来报,先前那些遭齐王的人捆去的女娲营士兵,非但没在齐王面前供出劫银的主使人是谁,更没成了齐王兴师的人证,齐王杀了他们。

 但齐王杀他们并非为灭口。

 是私怨吧?

 任他再如何揣想齐王的心态,他就定直觉的认为齐王此举,意不在维持表面上的和平,而纯粹是在忿,只是,单是杀了那些受命者,就足以消减齐王心中之忿吗?齐王为何不找宣王讨个公道?

 以他对齐王的了解,向来齐王就是站在理字上说话的人,若是无凭无据,就算是吃了闷亏齐王也不会开口,可只要有理,齐王定不会视若无睹。可这一回齐王非但没兴师,也没对外张扬此事,这太可疑了,可疑到他不要怀疑,表面上风平静的九江,其实早巳是风起云涌,只定他们并没有察觉。

 思及至此,一阵莫名的寒意袭上文翰林的心头,更是加深了他的忐忑。

 随步踱至帐门边,帐外正率着辛渡与闵禄定向营中,准备点兵出发的凤翔,背影意气飞扬,一如即将展翅的凤凰,他看着看着,总觉得凤翔身上那一袭红色的战袍,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刺眼。

 就如凤翔所说,这是天意?

 奇怪的是,他明明就从来不信天的,但在听到凤翔的这句话时,他却突然希望真有天意的存在,想看看到底是人随命运走,或是由人来创造命运,或许是因为这次的赌局太大了,所以他才会有这种想法,即使他相当看好凤翔。

 人的一生里,总要有一回尽情的豪赌,无论后果。

 自加入凤翔的阵营以来,他从妩后悔过,借着凤翔,他自没没无闻的文官里颖而出,爬上了他一直想得到的地位,出入国舅府邸、在朝上遍百官,并站在庙堂上与各武的对手于,他得到了长年来他所渴望的一切,而后他该为此付出什么代价,这则得由凤翔出战之后来决定。

 在尽了人事之后,接下来,就只能听天命。

 只是上天究竟站在哪一方?

 他没有把握。

 听闻凤翔已动兵,建羽皇帝立即下旨废太子,时隔不过半,由霍天行所率的盘古营,亦在太子令下迅速包围三大宫六大殿,并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兵占领京畿内外,包括长安城在内,杨阂京畿腹地遭太子彻底封锁占据。

 温暖的南风中,有着夏日的气息。

 灵恩的衣袖在风中款款翻飞,众目之中,他伸手扶正了顶上的太子冠后,在盘古营众将军的陪同下,堂皇正大地举步迈出软他的东宫。

 “参见殿下。”率盘古营众将军接灵恩出宫的霍天行,在他来到面前时忙不迭地跪下。

 “将军请起。』示意他起身后,急着想知道现况的灵恩等不及地问:“长安如今如何?”

 “回殿下,盘古营已占领京畿。”

 “父皇与文武百官呢?”擒贼还得先擒王,有了这两者,或许能够牵制凤翔不少。

 “皆已在殿下手中。”甘冒大不讳,也宁作罪臣的霍天行,早在行动之时便按他的吩咐打点妥当。

 “阎相与国舅等羽,将军是否已作出处置?”不想再让这班人口后又再作的灵恩,对他们十分挂意,也可说是记恨。

 霍天行脸上闪过一丝愧“除阎相等人外,其余皆已依殿下吩咐下狱。”

 “阎相呢?”灵恩下悦地扳着脸“他在何处?”对他来说最充满危险的阎翟光,竟会成了漏网之鱼?

 “据闻,盘古营包围京畿前,闾相就已经前往洛。”

 灵恩冷冷低笑“不愧是阎相…”除了在庙堂之上兴风作外,他倒是懂得一退以保万年身。

 “殿下可要派人至洛捉回阎相?”他试着想将功折罪。

 灵恩将手一摆“不用了,等咱们的人到,那只老狐狸早巳躲至九江。”不需揣想也可明白,阎翟光出奔洛定幌子,实则为暗渡九江。

 在提及九江后,霎时无言的霍天行,尽力不在灵恩的面前表现出任何异样。

 “百宫对这事有何反应?”没注意到他的灵恩,依旧将心神集中在朝事上叨叨絮絮地问。

 “皆不愿表态。”想起那些眼看局势不能一时分清,就不敢捡边往任何一方站的朝臣,霍天行就一阵没好气。

 “哼。”他也从不指望那些唯利是瞻的百宫,能在这节骨眼生出些志气或是忠诚。

 “殿下,在盘古营行动前,圣上已对宣王与晋王颁布圣谕人京护驾。”

 只知凤翔行动却不知尔岱也在圣谕下跟进的灵恩,听了后猛然止步,有些理不清此刻心中隐隐作疼的感觉,究竞是从何而来。

 看来,他们父子都同样提防着彼此。但究竟是为什么,好好的一对父子,为何不能像一般百姓家的父子一般?原本他们父子俩就是一路携手并进,一路相互扶持走至今的,为什么却变得彼此不得不在对方把刀架上彼此的脖子前先下于为强?

 一切都已经变了…

 他们部是过河的卒子,既已越河而战,就不能生悔,而眼前的情势,也得他们父子俩都不能另觅退路。

 迫自己恢复冷硬的灵恩,很快地便甩去不该在心中生出的那些,深了口气后转首再问。

 “女娲营现今在何处?”与其去探究他们父子俩之间剪不断理还的种种,还不如好好烦恼一下那些个趁机加害于他的皂弟们。

 “回殿下,已越江。”巴陵对岸本就无太于领地更无守军,女娲营要踏上江北本来就是轻而易举。

 “宣王?”盘算了女娲营抵京还需花上一段时后,他扬扬指再问另一个也急将他拖下太子之位的人。

 “圣谕尚未抵益州。估计圣谕一抵,晋王应会即刻出兵。”

 灵恩一手抚着下颔“齐王与信王呢?”

 “无动静,但想必后应也会赶来救驾。”

 众矢之的,原来就是这种感觉,早知定有此的灵恩无奈地扯着角,觉得全杨国的刀口似乎都已对着他来了,一张张急着对付他的面孔,此刻深深地烙在他的脑海里,那一张张,部曾在他羽翼下茁壮的脸庞。

 当年的他,若知会有今,不知他是否还会对那班皇弟手下留情?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发觉所谓的兄弟之情,在他们冉家人身上似早就已经遗失在岁月之中下复踪迹,就从父皇登基的那一起。

 想着想着,灵恩不侧首看向霍天行,看着这个为了他必须拋弃手中已有的荣华富贵,与杨国其它军旅全都对上的大将军。在霍天行的身上,或许他找不到血浓于水,亦寻不着半分兄弟情,可他却在霍天行身上,找到了一个皇弟们永远也不会给他的东西。

 忠义。

 回想起自己这些年来是如何待霍天行,他有些不忍与懊悔。

 “殿下?”见他一径怔看着自己,霍天行微弯着身子轻问。

 灵恩喃喃地问:“与天下为敌的滋味如何?”如今还愿站在他身旁支持着他的人,或许就仅仅只剩霍天行一人了。

 他坦然直言“为殿下,纵与天下为敌,末将亦无惧无悔!”

 “好。”深受感动的灵恩一掌重拍在他的肩头上“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当身旁的将军上前在霍天行的耳边低语一阵后,霍天行换上了正的脸庞肃穆地问。

 “殿下,圣上那边已准备好了,殿下可要面圣?”

 自被软后,无-下想面圣的灵恩,等待这个能够亲自与父皇面对面的机会已经很久了,这些日子以来,他有一句话,非得当面问问父皇不可。

 “进宫!”握紧了拳心后,灵恩率先大步定向一旁候着的车辇。

 手中之兵反应不及盘古营迅速,遭太子重兵软在宫内的建羽,这半来,一直被囚待在寝宫之内,静待手兵变的灵恩前来见他。

 静谧的黄昏中,大批的脚步声出现在寝宫外头,坐在案内的建羽微撇过头,看着跨步定进殿内的灵恩,整个人被夕阳的余照映染得一身红不可视。

 “都下去。”一人殿内,灵恩即朝身后弹指。

 “遵旨?”

 站在殿门边瞧了半晌,灵恩才徐徐踱至建羽面前,一如往常,不忘太子之姿的灵恩庄重地在御案之前跪下。

 “儿臣参见父皇。”

 不为自己的现况感到忧虑,只等着兴师问罪的建羽,出口的问话,在空旷的殿中成了种沉重的回响。

 “兴兵之前,太子可三思过了?”

 “废太子之前,父皇可也考虑清楚了?”跪在他面前的灵恩迅即抬首反问。

 建羽冷瞇着眼“太子不该无德。”

 “父皇可又光明?”他的双手若是沾灰,那么当年与他一同改朝换代的父皇,手中所沾的则是更多的鲜血,父皇难道还不知,他们不过是彼此的影子,你你我我,虽不是同一张面孔,可在骨子里却无半点不同。

 不想与他在口舌上作争论的建羽,在再也压抑不下口的怒气之时,忿而想撇过头去,可灵恩面容上的神情,却紧捉菩他的双眼不放。

 “为什么?”灵恩瞬也不瞬地瞧着建羽的脸庞,自己将藏在心中最沉痛的控诉问出口。

 听着灵恩低哑的音调,从没想过灵恩会用这种似遭遗弃的目光看他,建羽在讶愕之余,一手忍不住掩着口。

 灵恩不甘的再问“为什么这么对我?”

 建羽瞠大了眼,试图想开口回答灵恩,但在把话说出口前,他却仿佛在这双似曾相识的眼眸里,再次看见当年那个不顾一切想助他称帝、那个最是贴心的灵恩。

 他们父子,曾经是那么的相依互敬,无彼此不能有今

 “是你弃我在先。”自地上站起后,灵恩冷着声,一字字地道。

 “太子…”低首看着灵恩指控的眼眸,心中猛然为他觉得酸涩的建羽,忙不迭地想站起身。

 然而定看着他的灵恩,眼中却没有回头的余地。

 “我要你后悔。”  M.iGExS.com
上章 锦绣河山2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