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中华 下章
五九 耶律郡主-续
吃过午饭,郡主叫上二名随从,与刘通一同前往东郊,四人各乘一骑。此时是农历五月,天气炎热,四人戴上凉笠,仍然感觉到太阳的炽热。郡主歉然,对刘通说道:“连累使节大人受苦,实在过意不去。”

 刘通笑道:“天下人都有父母兄妹,都有家园。他们被迫离开故乡,那才是真的不幸。人同此心,我受这么一点累,何足道哉。”

 东郊避难地,只搭一些简易的草棚,居住的大多是契丹平民,少数为辽东其他民族,汉人们则是多往南方去了。郡主等人看着这些面黄肌瘦的人们,顿起恻隐之心,当即拨出实物和银两周济他们,刘通也捐了一些银两。她对人们说道:“这位是宋国来的使节刘大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有朝一咱们一定要打回辽东去,夺回我们的家园,大家想不想打回去?”她声音清越,传得很远。

 人们高喊附和:打回辽东去,夺回自己的家园!

 辽人原本悍勇好斗,只因辽皇昏庸,朝臣倾轧,致使黎民受苦,人心涣散。若能有人安顿百姓,登高疾呼,将他们组织起来,则民心可聚,民力可用,辽宋西夏,同为此理。

 刘通心想,这位秋燕郡主,三言两语间唤起民众的热情,鼓起民众的斗志,将来若能归附中国,将是一大助力。

 耶律郡主对难民们嘘寒问暖,充满同情。这些辽东来的难民,平素无人问津,如今耶律秋燕以郡主之尊冒着酷暑前来慰问,能不铭感五内?他们有的磕头致谢,有的热泪盈眶,百姓们何其朴实。

 今仅仅是辽东一地,将来整个辽国大地、宋国北方,将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家园毁于战火?谁来关心,谁来救济?

 探视完毕,郡主朗声说道:“今天是我们的圣火节,大伙虽然远离家乡,但咱们的节日不能忘,今夜一定要开圣火晚会。”人欢呼声响彻林间。今天是五月十六,圣火节,晚上例有篝火活动。

 回去的路上,郡主问刘通要不要参加,刘通爽快答应。给辽人留个好印象,是最初的愿望。这回又多了二个原因,一是探究辽人的风俗,二是想跟她多呆一会,这是一种奇怪而又复杂的心情。

 入夜,中京城外东郊,四处燃起篝火,但见火光熊熊。人们吹响号角,弹起琴弦,载歌载舞。哪个民族不爱舞蹈,而中原以外,舞蹈都是大众的舞蹈,无不深入人心,几乎人人都能来上一、二段。只有中原的汉人,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根本没有大众的舞蹈,只在宫廷、教坊、场才能见上一些,这是何等的悲哀。

 中京不少民众,包括一些契丹贵族青年,听说郡主要到东郊参加圣火晚会,都闻声而往。一些贵族子嗣,对耶律秋燕仰慕已久,哪肯错过一亲芳泽的大好机会?

 郡主的光临,使晚会沸腾起来。人们唱起歌谣,跳起舞蹈,将郡主围在中心,人人脸上洋溢着节日的颜。好久不曾这么开心了,人们苦中寻乐,正好扫扫颓靡之气,不少老人的脸上泪光闪闪。

 北地古老的舞蹈,刚劲有力、热情奔放、古朴大方。郡主知道宋人不善跳舞,还担心刘通临场尴尬。刘通跳的是现代舞。他的舞姿明快潇洒,节奏极强,人们为之喝彩,郡主神采飞扬。郡主问道:“你的舞跳得真好,会唱歌吗?”

 刘通:“想听什么歌?”

 郡主:“北方民歌、辽东歌谣,会唱吗?”

 刘通:“我唱的会有些不一样。”

 郡主:“一定是好听的,你唱吧,你唱完,我也唱。”

 刘通:“好,我这就唱了。”

 四野喧闹,二人的对答声音很大,有时还得凑到对方的耳朵才能听清。那些王孙公子,既羡慕又着急。

 刘通唱了首后世东北民歌,歌中描述乌苏里江畔风光,引人遐思。

 随后郡主唱一首北地民歌,她的嗓音嘹亮,旋律轻松恬雅,歌声飘向远方,只闻其声,即已让人陶醉。郡主青春美丽,英气人,歌声悦耳动听,令人醉。

 一夜尽,人群点着火把回去,一路星星点点,蜿蜒曲折,犹如一条条晃动的火龙,煞是好看。北国的夏夜如此的美丽。

 刘通感慨历史的沧桑,又对自己的心境有些伤怀,有些莫名其妙。自己这是怎么了,这本该上年纪的人才有的心情,自己为何会有?

 自从来到异世,常感万事艰难,心头时荷重,受辽东民离乡逃难的触发,因此生出苍茫的心态。

 耶律秋燕叹道:“刘大人在想什么呢?”

 刘通:“突然出现老夫子的心态,让人好笑。”

 耶律:“悲天悯人,可追古之圣贤。”

 刘通:“你再夸,我可就羽化成仙了。”

 耶律轻笑到:“想变仙人,可没那么容易。”

 刘通:“我变不成仙,身边却有一位嫦娥仙子,沾了一身仙气也说不定。”

 耶律嘿嘿一笑:“你这人真能瞎说。”满腔的忧愁消散不少。

 刘通没再吱声,二人默默前行。

 一会,耶律说道:“明天我想去北郊打猎,你去吗?”

 刘通在想心事,下意识应道:“我很乐意。”

 耶律:“你不嫌我烦,我很高兴。”契丹女子没有诸般忌,何况她情直,有什么心里话就说。

 刘通想,反正谈判也不是一天二天谈得成,慢慢谈,正好磨磨辽人的子。跟郡主在一块,辽人大概不好来崔,正合我意。  M.IgEXs.COM
上章 北宋中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