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无双大明 下章
七十八章 筹划
代完相关的事情,严嵩便告辞先走了,临走前,李月轩还专门写了封信给他,如果需要特别帮助可以带着这封信去找浙江巡抚赵勇贞和杭州知府独孤宏义。 送走严嵩,李月轩微微松了口气,把这件事交给严嵩去做,应该错不了的,只是具体实行起来将面临怎样的困难却是谁也不知道。 收拾了一下心情,李月轩便回到了自己的书房,为了方便自己办公,李月轩也专门找了间房间出来当作书房。 他的书房布置的很简朴,书书画是主要的摆设,这点倒是和李东很相似,只不过,在李月轩的书房里,还多了不少更人化的东西,比如舒服的,累的时候可以休息;可口的冰镇绿豆汤,渴的时候能喝上两杯。 此刻,李月轩端坐在书案前,身前放着张白纸,一只笔一个砚台,他看着那张纸细细想着会面临的问题,能解决的问题,担心的问题等等。 “将面临的问题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现阶段开海符合各方的利益,他们能拿出来说事的无非就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而已,这不是什么难事,破旧立新是必要的,只要能把开海做成了,这个蛋糕做大了,当他们受益后,他们慢慢的也会参与进来” 李月轩脑子里将这个问题写在了纸上,然后再在一旁打上个小勾。表示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开海需要先清剿倭寇,这个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目前江南一带的卫所兵战斗力低下,但好在明年开才会对江南动兵,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这次把江南的卫所兵调到北僵参与驻防,虽然对提高他们的战斗力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还远远不够,如果想在清剿倭寇的战役中,取得决定的胜利,必须得筹建一支强大的海军,有了强大的海军,不论是在陆地作战还是在海上作战,倭寇都将无所遁形,这将有利于朝廷在最短时间类解决倭寇之患。 而且有了强大的海军,朝廷还可以向外扩张海域,谋求更大的利益。在这个时代西方好象已经有几个海军强大的国家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似乎都是西方海上强国。而后更是会有英国、俄国等西欧列强的崛起,如果现在大明朝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那后参与进世界的大角斗中,未免会底气不足了,甚至会再演‘大炮轰开国门’的历史” 李月轩想到这,脸上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坚毅,他的笔龙飞凤舞的在纸上写下“强军才能强国”六个字后,又细细想了想具体细节,最后,脸上才出一个释然的微笑。 “开设关口,筹建海军,清剿倭寇都需要大量的钱财,这是朝廷此次开海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以目前朝廷每年三四百万两的税收来看显然是不够的,现在最急需做的就是找钱。 虽然已经嘱咐严嵩去江南游说那些富商出钱支持,但成功与否谁也说不准,如果要保证财力充足,似乎需要一些措施来绑住那些富商” 想到这,李月轩脑子里忽然闪现出一个现代常出现的名词“股份制”如果能将那些富商们拉来入股,那么他们的利益就会和朝廷的利益绑在一块,到时候就由不得他们反抗了,虽然开海必定会收益很大,但就现在这个时代商人的觉悟,恐怕还没那么超前的意识,要想让他们服服帖帖的跟着自己干到底,这个“股份制”倒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现阶段看来,这恐怕是解决财力最好的途径了,李月轩心里又盘算了一阵,在纸上写下“入股集资”四个字,然后不由重重的松了口气。 开海在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总体来说就这三点,现在看来,倒是也不难解决的,只是,这钱多了,最终是要改变国家的生活条件,说具体点就是改变百姓的生活条件,如果赚来的钱全部让那些官僚,王公贵族拿了去,百姓却还是穷的响叮当。 “嗯,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赚到前后那些股东看到有利可图,说不定会做出违法纪、损害到朝廷的事来,看来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到时候朝廷只有强制买回他们手上的股份了” 想到这,李月轩脑子里不由想起早朝时李东提到今年大旱,北方好些地方都闹饥荒,这事说起来算大不大,算小却也不小。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就会引起了民众暴动。 “让老百姓有口吃的才最实际啊”李月轩不由感叹道:“若是现在有杂水稻、玉米、红薯,土豆之类的农作物就好了,那些作物耐旱耐寒,生命力极强,到是很适合比方的气候,只是不知道这个年代有没有那种东西,自己平似乎从来就没吃到过” 后土豆、红薯、玉米这些农作物随处可见,只不过这些东西都不是中国的原产物,此刻也不知道传入中国没有,李月轩脑子里想了想,觉得有必要去调查一下,如果现在大明朝有了这些农作物,推广种植的话,起码可以让百姓们吃饭,就算的大旱的年份也不用太担心庄稼颗粒无收。 想到这,李月轩心里一动,急忙用笔将玉米、土豆、红薯的样子略的画了下来,起身向李东书房走去。大明朝各类事情,要说起来恐怕还没人比自己爷爷知道的多,而且如今还有管着天下粮仓的户部尚书在这,他们一定知道大明朝是不是有玉米、红薯这类作物。 满怀着激动,李月轩一路小跑到李东的书房,此刻,李东正和杨廷和在品茶闲聊,老爷子瞧见他火急火燎的跑进来,微微一笑,道:“轩儿,什么事这么急?看你汗都跑出来了” 李月轩微微了口气,忙将手中的纸递给李东,道:“爷爷,你有没有见过这几种东西” 李东接过李月轩递来的白纸,发现上面画着几副景致的小画,看模样似乎还是些植物果实。 李东细细看了眼那三种农作物,眉头微微一跳,略略惊奇的看着李月轩,道:“轩儿,你怎么会知道这些东西的?” 听到李东那口气,李月轩心里一喜,看来自己爷爷知道是见过这些东西的,他忙上前一步,欢喜道:“爷爷,你的意思是你见过?” 李东点了点头,道:“恩,这三样东西,爷爷见过两样,就是这个包谷和番薯” “包谷和番薯?”李月轩疑惑的看了李东片刻,立即反应了过来,民间可不就是叫包谷和番薯吗,他急忙用手指着纸上的玉米和红薯,看着李东道:“是不是这两个?” 李东见他激动的模样,十分不解,这不就是番邦的东西吗?有什么好激动的。不过老爷子还是点头道:“恩,就是这两个” “哈哈~太好了,爷爷,你可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李月轩此刻当真有些喜不自了,本来是想来问问的,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大明朝还真有了这几样农作物。 不过,李东可弄不明白了,他疑惑的看了眼李月轩,问:“轩儿,你问爷爷这个是做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番邦的东西,吃起来虽然别有风味,不过始终比不得我大明朝的稻米好吃” 李月轩知道这个时代玉米、红薯啊这类东西是个新鲜事物,李东即便博览群书,也不一定会有太多了解,面对李东的疑问,李月轩也不去做太多解释,这些都是从现代了解的知识,如果贸然说出来,恐怕反而会给李东带来更大的困惑。 “爷爷,这些东西虽然没有稻米好吃,不过却十分容易种植,特别适合北方这种旱地,产量比起稻米来也高出不少,轩儿曾经在海外看到过一个农家一亩地里的番薯足足有几千斤呢,如果我大明朝能大面积种植这些作物,百姓们就不用饿肚子了” 李月轩这么一说,李东也不出个惊讶的表情,他也不过吃过一次而已,并不太了解这些包谷和番薯,对于他们是否适合旱地种植以及产量就更不清楚了,此刻听李月轩说起这东西有这么多好处,李东也不由激动起来,急急问:“轩儿说的可是真的?这番薯、包谷当真这么神奇?” 李月轩忙不迭的点点头,道:“恩,绝对错不了,爷爷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现在大明这些作物可多?” 李东将白纸递给同样一脸惊讶的杨廷和,向李月轩摇了摇头,笑道:“大明朝哪会有很多,爷爷上次能吃到也不过是有个学生从吕宋(今菲律宾)带回来给我尝尝鲜的,咱大明现在恐怕还没几个人认得这几样东西” “竟然还没有传进我大明呀”听到李东的话,李月轩不免有些失望的叹了口气,他刚才听到李东知道这些作物,还以为至少大明应该有一些了,没想到竟然是从菲律宾带来的。 正在李月轩有些沮丧之时,杨廷和忽然开口道:“月轩,这几样东西,我似乎也见到过” “杨伯父也见过?”听到杨廷和的话,李月轩像是又看到了希望,眼中发出湛光芒向他看去。 杨廷和瞧着那白纸上的图画,缓缓道:“这几样东西,前些天我在金陵见到过” “金陵?”李月轩微微一愣,忙问道:“有多少?” “似乎不少,当时有位商人送我的就足有五十斤,恐怕他自己家中的就更多了”杨廷和微微沉道。 听到杨廷和的话,李月轩心里一阵猛跳,光送他就五十斤,那人家里显然更多了。他急忙又问“杨伯父可知道那名商人叫什么名字?” “那人以前倒也是个读书人,名叫徐经”
1 6 小说网 手 机 访问:WA P.1 6 K.CN 电脑访问:w wW.1 6 K.C n  m.IgeXs.Com
上章 无双大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