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火中原 下章
105.淮滨(4)
赫哲图的日子没有以前逍遥了。作为副将在信府本是最高级别的军官了,又不驻守府城,不受知府的牵制,在淮滨可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皇帝也不见得有老赫逍遥,这里远离战事,又是水陆码头,干的是屯粮的美差,地位重要,油水更不少。信地区尚算安定,三省界处小小山贼匪患不足为虑,在光山以及新集驻守重兵足可弹了。

 这淮滨可是集中了豫省供应江北大营前线的大部分夏粮,如果平安运送出境,说不定总兵的顶戴很快就会落到头上的。这年头像老赫这样“智勇双全”的八旗子弟实在不多见了。老赫信心满满,尤其是听到皖省苗沛霖部最近和长打了一仗,大伤元气的消息后,更是觉得高枕无忧了,这小子和犯境的长肯定是两败俱伤的。原有的禅忌现在变成了觊觎了,等军粮全部运出后,是不是带兵到寿州再去筹些粮草呢?虽然那是安徽的地方,但是那个苗沛霖不也带兵到河南来筹集过粮草吗?想想自己的几千正规官军,几百人的火器营,十二门大炮的炮队,老赫觉得底气很足。听说苗沛霖的炮队差不多全部折损了,就算他不折损,那算什么大炮,哪能和老子的洋炮比?老赫心中引以为豪的洋炮,是花大价钱托人从澳门购买的法国造5英寸大炮,几经辗转才从东部沿淮河运到军中的,老赫在这两门炮演示击后,觉得自己的杆忽然间硬了许多。夜在淮滨城里在若干买来、抢来的成年、未成年的年轻女子身上变着法子寻作乐。

 直到潢川逃来的官员报告匪攻破光山的消息才把他从美梦中惊醒。接着接二连三传来邻近各县失守的消息,与信间的音讯也中断了。匪来势如此凶猛,进军如此迅速,到底是什么来路?逃来的官兵没人说的清楚。派出的探子回来报告的消息也是五花八门,基本全是传闻,没人敢于深入匪占领的地方一探究竟。

 匪数万?兵器良?匪会妖法?匪是洋人为首?到底从哪里来的?怎么事先没有一点征兆?

 不管怎样,保住军粮要紧,出兵剿匪的念头只是闪了一下,立刻就打消了。还是固守淮滨的好,这淮滨县为了防备洪水,城墙修筑的特别高大坚固,加上粮弹充足,守上一年半载应该没有问题的,城外那些粮船应该赶快打发走,只要出了我的管界再出什么差错就不干我老赫的事情了。其余粮食全部搬进城内屯放。另外,赶紧让师爷修告急文书火速送往开封。可是这一点上,赫哲图却明白,援兵一时半会儿是来不了的。巡抚衙门计议一番,是否上报朝廷再犹豫一番,派谁带兵增援,又互相推诿一番,邻近州府再观望拖延,见死不救…不过如果信知府也会上告急文书的吧,毕竟一座府城危机不是小事,嗯,淮滨屯粮之地也非其它县城可比,河南巡抚应该会立刻上奏朝廷的,可是朝廷上的计议、扯皮恐怕一点也不会比地方上少,最快的可能是严令河南巡抚派兵“剿灭匪患,保境安民”的公文。可是河南巡抚有兵可派吗?就算有,那也是至少一个月后的事情了。邻近的安徽以及湖北的援兵更不能指望了。那里发匪猖獗,自顾不暇呢。  m.IGeXS.Com
上章 水火中原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