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道天堂 下章
第一百七十章 学院(上)
鲁铭能被派来,自然不同一般

 李睿是少年榜眼公,又著书立派,鲁铭这人,也是少年中举,显是投其所好

 过了几,方信就自召见

 鲁铭这几心思不定,时有几个俏丽的影子,但是一遇到召见,自然立刻就赶了上来,穿过一处后廊,来到了一间小小的厅子,门口有几个侍卫,都是垂手侍立。

 到了里面,见得方信正在读些文件,见他进来了,方信说着:“你且坐下。”

 鲁铭谢了,告了座,坐了。

 过一时,方信就放下文件,说着:“今我观看东岩书院,你也随我去吧!”

 “愿跟随叔父前去。”鲁铭连忙站起来,说着。

 方信也就起身,片刻之后,一百五十骑跟着出行,鲁铭见了,暗自心服,所谓真龙不鱼服,以方信现在的情况,出行不带甲兵,才叫着脑子有问题。

 骑兵前行,没有多少时间,就来到城中一片空地,那里是城南,虽然在城中,但是实际上城中也有大片城墙的农田,此处,就是一片林子,多有果树。

 入得里面,就见得甲兵先站好了要害位置,而方信才下来,这时,里面的人已经获得通知,就见得一扇高大的门前,一行人就开始从里面涌了上来。

 “东岩书院!”鲁铭却注意到了上面地文字。说着:“这是叔父地笔迹吧。果是神形兼备。让小侄佩服。”

 方信也只是笑了笑。这时人就接上来。行礼:“拜见总督大人!”

 方信挥了挥手。说着:“罢了。何先生。您请起罢!”

 这何维。却真是天下有名地儒者。二十九岁中了进士。却一直在家治学。不出来为官。想不到方信却请到这里来了。

 眼前此人相貌清雅。言谈之间。那种得儒真味地风就显示。鲁铭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一步:“拜见何老先生!”

 “哦。你是鲁侯地儿子吧。不敢当。起来吧!”何维一把扶将起来。仔细地打量。又富含意味地看了方信一眼。说着:“总督大人请进。”

 大门进去,两边院墙绵延极远。分成不知几个庭院,甚有清雅。

 方信首先举步而入,历代都知教育为兴国之本。都下诏建立学校,国子学、太学、郡县公学,都是开办的,私学也很鼎盛,以前安昌省处于战之中,自然顾不上这些,现在恢复了,建立也是理所当然。

 不过,建立这学。方信是培养自己心目中的人才,以恢复孔子六艺为借口,又公开传授自己地李氏六书,说白了,就是准备完全属于方信的政治集团后他们出官任职,自然有着影响力,团结在方信的周围,对新朝新学奠定基础。

 这些,当然隐瞒不过一些明智的人。但是何维却甚喜李氏六书,因此前来任教,在各种有意无意的因素影响下,一些有功名的士人陆续加入,使一开始具备了相当大地影响力。

 进了一门,就见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行贴,这也是抄袭的习惯了。

 到了里面。就见得一批批年轻的学生。一见之下,就知道是贫寒学子。鲁铭见了,心中大是惊讶,估计了一下,这里就看见的,就有二百人。

 这时,就听见方信问着:“这等人,清点出来了吗?”

 “是,已经清点出来,如贫寒无以学费者,可与印刷作坊工作,若经过考核,还可检点书籍,分类处册。”

 贫寒学子,没有钱,就打工代资,就一般的也可勉强补上学费,如果能有一些功夫,学院安排的工作更可以多余下来养家糊口,这等难得的机会,自然使附近的贫寒学士蜂拥而上,工作废寝忘食。

 其实,就区区这几百学子,自然可以免费以收人心,但是方信并不觉得如此,他要地,是贴近自己的人才,是认可自己学说的人才,是可以干事地人才,养士也不是这样养他可以提高着工资,却不会免费赐予。

 拿了工资干活的人,才会更积极的理解李氏六书的要意。

 见得鲁铭惊讶的表情,有人就解释的说着:“安昌大,国家典藏,于战火中损坏甚多,是以大募贫寒士重新修馔抄录,并且付之印刷,这是千秋万载的大计,也使他们得以进学,养家,人都称善!”

 再走过一段,就见得一个穿着九品服的小吏在一处讲读,一行人上前,才听了几句,鲁铭就满是惊讶的神色,因为传授地,并非是四书五经,而是切实的下吏管理之术。

 方信见此,一笑,说着:“安昌省战久,十数年不开科举了,而且学院早废,学子就算有些家学,也难以登堂入室,上等黄榜,就算苦读,也非数年可成,但是本省废后立新,也需要大量人才,考虑到这些士子家境,因此本官就令下吏直接传授为吏之学,先从不入开始,分成数级,考核成功者就可上任。”

 此时,正经过一个水潭,颇见清幽,从世家出来的鲁铭,却是心中一凛。

 不经科举,全入幕府,私授下吏,这个总督大人,里面的含义就很难说了,古人也不会不明白这点。

 非常之人,多行非常之事,鲁铭眉宇微动,立刻恢复常态。

 方信略有含义的望了他一眼,却也不说什么。

 这学院,就是以李氏六书为纲,李氏六书以仁礼为体,以利为用,道理是非常新,但是写时就偏向浅白,所以学起来不难,是个学子,花上半年功夫就成了。

 关键是“仁者,礼之本,礼者,仁之序”以及“利者,仁之大也”怎么样在现实生活中体现。

 学子先必学,然后对着现实中吏治用这个概念来考核文章,然后才批准,一一授吏,管理着下民,这样一来,不消多少时,全省八郡重建起来,上下都是他的人。

 至于科举?方信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有本事科举的人,请你自费跨过战区,上京赶考吧,至于考取了回来当官?抱歉,本省重建之中,不以常礼授官。

 “三年之后,骨干都有,不但形成了李氏军事集团,也会形成李氏政治集团,从上到下,从文到武,这万许骨干的能量可不低了,以后自然由他们本能的维护李氏集团地利益和学说了。”方信默默的如此想。

 再到了后园,湖泊清榭,波光满目,这里的学子就富贵多了,他们各拿着书,引经据典,于亭台之上,轻声讨论着,换着思想,不时争论着,方信见了,微笑不语。

 一门学说,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最好是创立者提出骨干要旨,而大批士子参与,丰富润,使之丰,形成体系,减少漏

 有着一年年改善,如是立新朝时,这门李氏六书,就不是现在简单的几册了,必是包容万有,首尾完备的学说,如此才可定以国本,加以推行,定以官方课本。

 朱元璋都能定八股,自己又何不能定此六书为国本呢?方信如此想着,心中就浮现出喜悦来。

 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点并没有错,但是能一开始定为国本的话,如真的再能在实践中行之,那就差不多了。

 几百年后,就算他建立地朝廷灭亡,这数十万士民实践和推行地学说,也万无就此消亡的道理,当然,按照方信地观点,现在的朝廷,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地球明朝时的水平,如果能在某些方面突破,未必就不能突破工业革命这关。

 一切都必须是自然而然,必须等着政治、经济、体制、科技的自然突破,可以未雨绸缪,却不能凭空降临。

 想到这里,方信含笑的说着:“贤侄,你已经中了举人,可愿为我学院,临时担任教喻这职,也可进学业,向诸多大儒讨教。”

 这实际上,在方信心中,已经是大大栽培他了,这学院,一开始就决定了是以后新朝的摇篮,能参与者都会留下重重一页,更加不要说大批学生出身于此,产生的影响力了。

 可以说,担任此职,虽然现在看来位低职轻,但是后是贵不可言,自然有着为大臣重臣的资本了也才有资格为公主附马。

 鲁铭是老鲁侯家出身,又已经考了举人,如此人才,也是恰遇其分,才有这一语,如是对方拒绝,那也罢了,就从此失去这个机会,至于附马之想,那就根本是难上加难了。

 鲁铭到底年轻,却还没有体察这个意思,教喻不过是从九品,以举人身份,以老鲁侯家出身,就单薄了些,不过想了想,犹豫了片刻,还是说着:“是,叔父,小侄愿去。”

 方信哑然失笑,一看就知道此人不知他的用意,但是无论怎么样,竟然答应了,也算他的鸿福了,当下也就不说什么,继续向前观看。

 走了几步,方信也有一种沧桑满怀的感触感,眸中空空如也!

 天下风起云变,大楚二百年的基业,顷刻土崩瓦解,现在的高相数十万大军,而各亲王也是兵强马壮,但是对他来说,这些,不过数年,当全数散若烟

 能兴者,寥寥几人,但是毫无疑问,自己就在其中。  m.IGeXs.Com
上章 人道天堂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