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强汉 下章
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辅
下不算起点币:

 迈过去了,大体理清楚该怎么写,凡是遇到瓶颈荣誉总是会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这次存稿耗尽才拖了几没更新,大罪过啊!

 荣誉没有指天发誓说不T。J,一有八十部作品自宫了,因为这真的不是写手说了算的事情,其实拿主意的是读者而不是作者,读者叫荣誉继续写,荣誉就写完为止,诸君共勉之吧

 另外:晚上还有一章。

 最重要的是:换卷名了,这是本书的倒数第二卷。

 …

 正文:

 落地有声,林斌说罢站起来走到门口,他转头看了一眼韩安国和郑元,停顿了大约一两秒重新迈步而走,这么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头看呆若木的众臣属一眼。

 简单而言,林斌的存在本来就属于不合理,这让他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观过去的两年半时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认认真真的回想起来他几乎没有主动的去决定做什么,次次都是被动行事,而现在需要他去主动拿主意,变得有些无法适从。

 从小兵到将军,又从将军到为王,一个没有在封建时代生活过的人,他即便是已经融入了这个时代某些弯还是无法拐过去。自古以来意识形态最是难以定义,一旦人认准了什么想要改变过去远不是两三年可以改得过来的事情。

 他有韩安国等人没有地顾虑,这个顾虑便是他还将自己视为汉人。潜意识的觉得取汉国而代之是不可为的事情,一旦那么做的话是不是违背了一些什么?其实若他不是突然出现,而是土生土长在这个年代一定没有那层顾虑。

 “君上难断,我等该体察才是。”

 “该当如此!”

 “为今计,该减少兵事主力改变民生,民富则国强。君上虽未立国却早有取汉而代之的想法,若非如此为何取部名为汉,为何迟迟不肯立国号?”

 “君上鸿志!我等武将必效死疆场。为我王打下大大疆土!”

 “诸君!若想取汉而代之。以如今气象实则难矣。惟有改变民生,使其民富,若民富则国必强!民富国强,国有转运财货,民可餐食之,如此一来民壮而兵甲皆利,十年之后尚有与汉室刘王朝一争之力!”

 议事厅内又开始沸沸扬扬的争论起来。武将一如既往的主张南下作战,他们口拙无法讲出什么大道理,从武将的角度出发,只谈兵事不谈其它…

 汉部本是以武力邦,虽然还没有立国却是有王,这个王还是从一路征战中站立起来,部内地势力图一目可览,所谓势力图便是政体构造。现在汉部地文官急缺。官员之中由武将转为文职地人不算,严格算起来政体的官员十个有八个都是武将又或者是武将出身,这也就注定了这个部族走的方向——似乎真随了林斌建立部族的目标:永无止境的征战下去。

 一个部族的构造总是决定了民族。武将系统的几员大将都领兵在外征战,虽说只有几个副将之地人物坐镇西林,但就是这么几员副将也得文官系统无法抬头,不管少数文官说得再怎么有道理,武将不听就是不听,某些鲁武将甚至大吼大叫,像极只要有文官敢再废话或是蛊惑君上止战就要动刀子杀人了。

 “有战必战,君上都说我部迟早要与汉国一战,如今便是大好战机!你等不体恤军情也便罢了,为何还说此些琐事误导君上!”

 若不是林斌一直以来厌恶内部争斗更不允许私下杀人,武将可能真的刀子劈人…

 文官少,但是少了不代表没有想做事敢做事的人物。去年有一文士因为在汉国杀人躲避刑法逃到汉部,由于汉部缺少文官被征辟,这人名叫姜公,官职不大脾气却是不小,现在正着脖子与武将顶牛。

 “本官虽文却不怕死!有事则言,有大事更需言!将军可知去冬我部冻死民众有几多?今冬所需衣有几许?所需过冬衣物、茅舍有几多?”

 “鸟!这些都是文官该去心的事情,本将为武人只需管兵事。武人管打仗,文人管民政,自古以来哪有武人去心这些东西?”

 “你…你!鲁武夫!如无后勤粮秣,你吃什么,你的士卒吃什么!连连战事,军队损耗粮食甚多,兵器破损尤甚,如今我部与辽地诸国大战,兵器补充已极难…”

 “嘿!还牛气了?和你说!汉国那一套别拿来咱们这里用。本将军吃的是随军的牛羊,缴获来的东西也不少!士卒虽有差别待遇却也不差,食

 着呢!”

 “好!今有牛羊可食,若牛羊吃光该如何!?”

 “这不是废话么?牛羊会下崽子,怎么会吃光?”

 “牛羊是谁看顾!?”

 “是…牧民呗…”

 姜公见顶牛地校尉王佐迟疑了马上乘胜追击。

 “好!大好!牧民可是民?将军不反对牧民是民吧!吃食还可缴获,敢问将军:汝可知晓黑旗军攻打肃慎王城用了多少箭矢?”

 王佐乐了,他觉得这个文官有点意思,不像汉国地文官那么软蛋。

 “足足有两千万之数!再问将军:两千万箭矢需得造工坊花费多少时?需得多少民玞运送?”

 韩安国和郑元本来要走了,听到王佐和姜公争论顿了顿,这一听下去却是听得仔细,欣喜汉部总算有个能用的文官。

 两人对视一眼都出笑意,心想得空查查姜公的来路,如果姜公来路清明可查,到汉部后政绩又不错地话,他们打算将姜公推荐给林斌。

 只听王佐大笑,他被磕了数句也不恼怒,走过去用力拍着姜公的肩膀:“你小子有种,本校尉欣赏有种的人!晚上来我家喝酒!上好的米酒!”

 姜公显然没有反应过来,他来到汉部后极少和武将接触,一直都埋头在民政上面,也因为这样才一直没能被人推荐。要知道汉部现在还不稳定,缺少一套考核官员的制度,武将作战立功有据可查,文官治理民事却不是看数据就能查出来的,自古以来想要出头就需要走进上位者的视线里面,不然就算有经天纬地之才干也注定无法伸展。

 “请我吃酒?不是要挨刀子?”

 “你小子!咱汉部不私斗,事情说开了,谁有道理听谁的,从来都是如此!啊?君上有心病,几位文职官署晚上也都来我家,大家伙座谈吃酒,什么话都可以讲,讲开讲明了,你们要是说得有道理,咱们鲁武夫帮你们说话!”

 文职官署大喜。

 实话实说,他们来汉部一是因为在汉国不得志,想来汉部发展发展,能建功立业最好,不能建功立业拍拍股走人也便是了;其二嘛,早听说汉部武人虽然痞却是不记仇,不怕被人当成政敌暗杀了。

 汉部的政风是汉国没办法相比的,汉部因为新立没有亢古迂腐的作风,事事讲求效率和务实,因为身处险境又大都诚合作,从来就没听说过掌政的君王那里讨公道…

 汉国暗杀政敌的事情可不少,最近不都是在传韩嫣持宠而骄,仗着自小在天子身边伴随长大,硬是以莫虚有罪名杀了李广大儿子李当户的事情吗?

 自从李广被天子丢弃,李家就家道中落了。韩嫣之所以会杀李当户还是因为记仇!记啥仇?还不是因为天子呗!有一次韩嫣嬉闹时太过无理,硬是要把天子揍得趴地上,李当户在场刀子就狂追,就这点被韩嫣死记了。韩嫣杀了人后天子不但不怪罪反而说李当户是怎么死来着?哦…对了!是走路摔死!

 走路?摔死…?

 天子金口,说摔死就不是被韩嫣杀死,这件事情就成了定局,可怜李广忠心为国儿子被杀了还不知道…

 人都是有眼睛、有耳朵、有脑子的,谁没有个二三事的想法?以前是没有出路,在汉国不得志也得隐着、忍着,现在有出路了谁不愿意试试?有敢试的就有汉部敢用的!他们来到汉部,经过亲眼所见果如传言,汉部政体开明,武将敢战不畏死,臣属有功按功劳奖赏,来了走的很少,留下的敢做事的就更多。

 韩安国早年在梁国梁王刘武手下做事,梁王刘武过世后进了中央政权,在长安也待过数年,大体知道汉国中央政权的政风。他被强掳着胁迫到辽地做官后看得多了也就起了在汉部安顿的心思,其实他就是不想安顿都不行,族人都被强行迁移了呗。

 “走吧?不能让君上等太久。”

 郑元抚须颔首:“是啊。君上一定等着咱们给他出主意,韩总长有何想法?”

 “还能如何?此等大之事,君上难以抉择,我等身为臣下理应为君上解忧才是身为臣属之责。”

 “如此说来韩总长有想法了?”

 “走吧,待与君上深谈之后再作结论。”  m.IgEXs.COM
上章 强汉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