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乐夜未央 下章
34、真假太子
汉高帝七年,萧相国营未央宫,因龙首山为前殿,建东阙、北阙,周匝二十二里九十五步,街道周四十七里,台殿四十三所,其三十二所在外,十一所在后宫,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二亦在后宫,宫殿门八十一,掖门十四。

 居高临下、壮丽巍峨的未央宫令自北疆归来的高皇帝大怒,责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对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皇帝始悦。

 对这段史录,司马光评价:“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宫室填服天下也。天下未定,当克己节用以趋民之急;而顾以宫室为先,岂可谓之知所务哉!昔禹卑宫室而桀为倾宫。创业垂统之君,躬行节俭以示子孙,其末犹入于,况示之以侈乎!乃云无令后世有以加,岂不谬哉!”

 萧相国也许的确是深谋远虑,营建华丽宫室也是出于某些一般人无法理解的善意,但是,很显然,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无为之治让汉室国力迅速恢复,积蓄满溢的国库在一位意大有为的君主手中迅速空虚——当然,雄才大略的先帝在征伐四夷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增营、修缮宫室。

 原本就壮丽非凡的未央宫,在先帝时被进一步修葺,尤其是作为天子路寝的未央前殿——以木兰为棼,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壁,雕楹玉。重轩镂槛,青琐丹墀,左(指供人上殿的阶级),右平,又以黄金为璧带,间以和氏珍玉,风至而鸣玲珑之声。另外,先帝还增建了武台殿等宫室。

 无论如何。这座帝宫都的确拥有重威天下的壮丽。

 这座帝宫只有东、北两门,门前立三出高阙,拱卫宫门。

 天子出行从东阙,臣民上书奏事谒见则皆在北阙。因东阙与长乐宫相对,又有武库重地,等闲之人皆不能轻易靠近,因此,东阙向来都是肃静之所。而直通甲第高门的北阙则要热闹许多,每都有很多人都在此投书公车,以求闻达。

 自然而然地,这里多少会有一些无所事事地人离得远远的,等着看热闹。

 不过,自从今上即位,北阙前已经清静了很久,想看热闹的闲人自然也就少了。而今天…

 望着黑地人群。再看看北阙前昂然立地壮年男子。刚接手卫尉之职田广明不由地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心里更是懊悔不已——他怎么就不在从益州回来地路上多磨蹭两天?诏书都下了。卫尉之职还能飞了不成?只要迟个一天。他也就不必面对这个大麻烦了!

 与他地心情恰好相反。与丞相等人一起接到诏令赶往北阙地右将军王莽则是庆幸不已——幸好他在昨天把卫尉地职事与田广明割完毕了。否则。今天。两人必要有一番扯皮!

 心里再悔再恼。田广明也没敢在脸上显半分。事实上。从他接到禀报赶到北阙。他就没有说一个字。因为刚从沙场归来。他地脸色黝黑。让人看不出一点神情。当然。从卫尉寺接到消息。一直到赶到这里。他地脑袋里根本就是一团浆糊。脸上地神色除了僵硬还是僵硬。根本就没有一点变化!

 如今。眼看宫门前聚集地人越来越多。田广明地心反而安定下来——事情越大。越不需要他决断。

 心神稍定。他才想起好好打量北阙前地这个“卫太子”——

 玄冠、布衣、素裳。一身装束与普通士庶无异。然而。众目睽睽之下。此人卓然而立。一身风尘却难掩儒雅脱俗地神韵。周身不见一丝忐忑。

 田广明心里不由有些吃不准了。

 将近午时,这个男子乘黄犊车诣北阙,开口第一句话便把卫士震住了:“我乃先帝太子。”

 据说,当时北阙前一片寂静,最后是一个年轻地卫士呆呆的一句话才让当值的卫侯回过神来,那个十岁的卫士愣愣地道:“你叫先帝太子?”

 这个问题让周围所有人都有昏倒的冲动,不过,当值的卫侯却警醒过来,立刻派人上报,同时将正在轮休的卫士全部调出,将这名男子与周围所有人隔离开,同时严令卫士不得与之交谈。

 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剩下地只能等待。

 当然,田广明能做的也不比属下地这个卫侯多。到了北阙,除了调来更多的卫士之外,他也只能等待。

 不过半个时辰,北阙周围已经聚满了数万人,田广明与诸卫士都越来越紧张。

 先帝用法甚严,官吏案治自然以刻深为要,定罪量刑皆从严从重,太子刘据却素来宽厚,每次决事必会有所平反,自然深得民心,否则,征和二年,他也不能仅凭那些临时凑出的乌合之众在长安城中与大军血战五——

 民心、民力,平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一旦到可用之际,却是无坚不摧——

 昔日一扫的大秦不正是在这种可怕的力量下被毁灭得干干净净吗?

 想到这儿,田广明只觉得自己背后冷汗淋漓,手心更是一片腻,连剑柄都握不稳了。

 “将军,你看!”那个卫侯比田广明更紧张,几乎就要颤抖,却忽然凑到卫尉身边,轻声提醒。

 田广明抬眼,随着对方悄悄示意的方向望去,心里顿时一松——

 远处靠近武库的位置上,寒光凛冽,朱牟重重,显然是重兵集结,以备不测。

 悄悄呶了呶嘴,田广明声动不动地吩咐属下:“万一情况不对。让大伙儿立刻撤进宫门。”

 “诺!”在他身边的几个人轻声答应,随即将话悄悄待下去。

 于是,不着痕迹地,卫士们巡防的范围越来越靠近宫门——

 谁也不想无谓地送命,不是吗?

 抬头看了一眼宫墙之上,越来越多地官吏,田广明不皱眉——

 大将军至今未到。

 “怎么不见大将军?”

 宫墙之上,上官桀皱眉开口。询问地对像自然是颁诏地御史大夫桑弘羊。

 桑弘羊两手一摊:“陛下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未言诏大将军。再说,大将军今休沐,左将军不知道吗?”——

 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自然不在“公、卿、将军、中二千石”之列。

 上官桀轻笑:“若要识视此人是否卫太子,自然是非大将军不可。”

 桑弘羊是计算举国收支地人物,十三岁即蒙先帝青眼,那般聪明。岂会听不出上官桀的意思?因此,他也笑,云淡风轻地抬眼望向天边不断动地浮云:“是啊…陛下为什么不诏大将军?”

 “主上为何不诏大将军?”

 骀宫中,金赏迟疑了好一会儿,还是问了出来。

 刘弗陵轻笑:“为什么要诏大将军?”

 金赏一愣,就听年少的天子淡淡地道:“难道朕的太子哥哥会做这种蠢事?”

 金氏兄弟一愣,怔怔地望着天子,一时间无法回神。

 刘弗陵微笑:“你们俩对太子没有印象?”

 金赏与金建点头。随即更加困惑——比他们还小数岁的天子难道还记得卫太子?

 “朕也不记得太子哥哥的模样了…”刘弗陵低叹“但是。我怕他…我知道自己怕他…”

 “…听说,卫太子是个很好地人…”金建不解地开口。

 “很好的人?”刘弗陵重复了一下这个词,随即出茫然的神色“我也记得他是个很好的人,可是,为什么我会怕他?”

 金氏兄弟更加茫然,只能望着天子,看着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良久才抬眼望向他。

 “他是太子啊…皇考栽培了三十八年的皇太子…参政、监国…他的母族权倾天下。他却宽厚仁善。深得帝心、民心…还有比他更完美的皇太子吗?”年少地天子扳着指评价自己的兄长,笑得离。却让金赏、金建愈发心惊胆颤。

 “卫太子…卫家人…”刘弗陵抚着玉几上的绨锦,无奈低叹。“赏…建…你们没听人说,大将军虽然姓霍,却比景桓侯更像卫家人吗?皇考的诏令不是随意下的…”

 金氏兄弟不颤栗了。

 少年天子倚着凭几,闭目轻叹:“那个人怎么可能是卫太子!”

 “怎么可能是卫太子!”霍光冷笑,摆手让报讯的属吏退下。

 长史任宣深深皱眉:“将军如此肯定?臣更担忧,陛下为何不诏将军?”

 霍光却毫不在意:“因为根本不需要!”

 “将军是说,陛下根本不需要其它结果?”任宣一愣。

 霍光轻笑:“上虽年少,却极聪明。卫太子是什么人?怎么可能这般突兀地诣北阙?”说到儿,他的脸色一沉,愈发狠:“让廷尉查清楚,这个该死的家伙是什么人!背后是谁指使!一个都不能放过!”——

 他怎么可能容忍这样地事情?!

 任宣被大将军的语气吓了一跳,随即强抑住加快地心跳,对霍光道:“眼下,丞相以下在北阙迟迟无决断,吏民聚集数万,一旦有所不测…”——

 的确麻烦!

 霍光也不由皱眉,食指在面前的漆案上轻点片刻,随即有了决断:“既是长安地界的事情,就让京兆尹去处理!”——

 的确是个再恰当不过的人选了。

 任宣立刻就领命出去,走到门口,又被霍光唤住:“派别人去找隽不疑,你去未央宫。”

 任宣一愣,就见霍光眉头紧锁,不安地吩咐道:“让张贺最近小心,我怕有人借机牵连上曾孙!”顿了一下,他轻声道:“或者这才是目的…”

 (风波第一波差不多就这样结束了…这件事应该没有太多的蹊跷,唯一可虑的是,冒充刘据地风险与收益究竟有多大…)  m.IGeXS.Com
上章 长乐夜未央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