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乐夜未央 下章
11、父与子
系起帷幔的绶带随风而动,伴着轻风入殿的寒意让立于天子前的张安世不颤栗。

 按捺下心头冰冷的惊惧,张安世肃然正,恭敬地回答天子:“…臣未见太子上书…”

 这是再真实不过的实话了,然而,天子闻言便睁眼,有些混浊的双眼冷冷地盯着自己亲自简拔的尚书令。

 不过片刻,张安世便觉得背后的冷汗已浸透自己所着的袀衣。

 今上聪明,否则,孝景皇帝不会舍弃长子立当时年仅七岁的今上为皇太子。内外重臣皆知,今上用人极苛,容不得欺瞒,也容不得庸碌,宠信时足以让人飘然不知今夕是何夕,决绝时却是半点恩情旧谊皆不计!

 ——虽然是实话,但是,他这般说辞与欺君又有何异?

 “安世…”仿佛没有察觉近臣纠结的异样,天子闭上眼,轻声唤道。

 “主上有何吩咐?”借着躬身应答的机会,张安世收拾心情,掩去所有可能不安与恐惧的神色。

 “你很会说话!”天子淡淡地评价“比你父亲会说话!”

 寒意瞬间穿透黑色的缣帛与血之躯,狠狠地击在最柔软的心尖上。

 张安世感觉到了窒息。

 ——元鼎二年十一月。御史大夫张汤自杀。

 ——“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

 张安世很清楚。就像父亲说大司农颜异“腹诽”一样。那些簿责于父亲地罪名不过是一个幌子。让父亲自杀地不是那些罪名。而是上意!

 ——赵禹地话再明白不过!罪名什么不过是天子地手段。最终地一切全在上意。

 面对天子状似无意地感叹。张安世只能报以困惑地神色。同时继续沉默。

 “不过。朕想知道地。不是你有没有见到奏书。而是太子有没有上书!”天子很平静地对尚书令说明自己地意思。

 尽管没有接到天子若有实质的目光,张安世还是惶然颤栗了。

 ——这是一个抉择。

 ——或者说,天子坚持要知道近臣对未来的选择。

 “…臣未见太子上书…”咬咬牙,张安世坚持原来的回答。

 靠着凭几踞坐在上的天子没有动怒,甚至没有睁眼,只是微微勾起角,似乎很满意这样的回答。

 张安世缓缓地吁了口气,却陡然听到天子很温和地告诫:“若是连臣下奏书与否都不能确定,朕以君为尚书令岂非认人不明?”

 “臣无以责!”张安世不得不请罪。

 他是尚书令,责无旁贷。

 “朕希望下一次,你不会再如此回答了。”都说今下御下严苛,但是,事实上,今上从不会只给臣下一次机会。

 “诺!”张安世躬身答应,身上的寒意稍退。

 退出天子寝殿,面便看到霍光与金磾询问的眼神,张安世不苦笑,随即,没有避讳地走到霍光面前——除了侍中,霍光还领着受尚书事的诸曹之职。

 “君当真是出了个好主意…”张安世想想就后怕,对霍光自然是没好气了。

 霍光耸了耸肩:“尚书令不是安然走出帝寝了?”言下之意——你该感谢我!

 他说的是实话,张安世也只能无可奈何摇头,随即低声道:“太子是否有上书?”

 听到张安世的问题,霍光与金磾的脸色同时一变,金磾随即便退开两步,留出空间让两人交谈。

 霍光没有给明确的答案,只是道:“按太医令的上书,皇孙进的一个家人子当在月初免身。”如今,已将近六月末了。

 太子妃未立,太子家以生下长子刘进的史良娣为尊,刘进的长子乃是太子元孙,无论如何,太子都当上书。

 张安世这才明白,天子为何那般笃定地追问自己,刚想开口,一个惊竦的念头闪过脑海,让他怔怔地望着霍光,半晌没有回神。

 霍光自然知道他想到了什么,不过,此时,他已经不为之惊讶了,因此,只是淡淡一笑,让张安世自己消化那个事实。

 半晌,张安世终于回过神来,看着霍光喃喃道:“是李家?”

 这倒让霍光惊讶了:“子孺不认为与赵婕妤有关?”

 张安世皱眉:“钩弋子仅四岁。”刘弗陵生于太始三年,今年不过四岁。

 ——主少国疑,今上无论如何也不会立如此年幼的少子的!

 霍光的眉角一跳,没有否认,却也没有肯定张安世的猜测,只是道:“这些事多想无益,尚书令多想想自身吧!”

 任尚书令已有半年,却还无法掌握诸曹、尚书,恐怕天子的耐也快到头了。

 张安世苦笑,摇了摇头:“子孟,尚书事…”没有说完的话语化为深深的叹息。

 向金磾致意后,张安世转身离开。

 看着张安世离开的背影,霍光微微皱眉,为他未说完的话——尚书事不是人臣应当掌控的。

 摇了摇头,霍光蓦然南望,心中不由再次开始担忧——太子可能斟破此局?

 明白霍光心思的金磾见状,不叹息,随即安慰道:“以太子平素的行事看,这次最多也是有惊无险,君可宽心。”

 刘据不是倔强争胜的子,敦厚温和,便是被急了,冲动行事,今上最多也就是斥责一番——说不定,今上就是想让长子多几分杀伐决断的冲动!——更何况,他还未必能做到那么凶险的地步。

 霍光略略宽心,却还是有些忐忑,只是那份隐忧像蒙在眼前的阴影,明知道它存在,却摸不着,更驱不散…

 …究竟是什么呢…

 不久之后,霍光终于明白了自己心中挥之不去的不安是什么,然而…

 ——太迟了!

 长安城,太子

 听张贺复述完霍光所写的家书,刘据的心直坠深渊,整个人都被不见天的黑暗寒意宠罩,一时间,他连思考的能力都没有了。

 “太子,此时此刻,已容不得犹豫了!”张贺在书案旁跪下,叩首急言“太子当早做决断!”

 “…决断…”刘据失神地重复。

 “是!”膝行上前,张贺扯住太子的衣袖,急切地进言“丞相、水衡步步进,今已查椒房,焉知明不至北宫?陛下行幸,太子领政,太子不比椒房殿,每出入,鱼龙混杂,一旦有所不察,太子是百口莫辩!”

 张贺对太子家的情况再清楚不过,他知道,以太子开门延客的大度,有心人士埋几个桐木人栽赃陷害是再容易不过了!

 刘据蓦然回神:“我祝诅今上?”他为张贺的猜测讶然不已。

 “上不会信的!”刘据断然摇头。

 张贺没有反驳太子的话,只是身,很认真地反问:“太子,若是丞相等拿着天子制书,言今上以大逆治君之罪,君奉诏还是不奉?”

 刘据一愣,皱眉:“今上不会…”

 “可是,扶苏能接到始皇帝命其自尽的诏书!”张贺无礼地打断太子“太子,殷鉴不远!”

 “贺,我明白你的意思。”伸手将张贺抬起执礼的双手包在自己的两手之间,刘据轻轻微笑“但是,事情没到那一步呢!”

 恢复从容的太子以冷静的语气安抚近臣:“丞相与贰师想让昌邑王回长安也不是一两了…这一次正好让今上看清楚。”

 “太子!”张贺没料到太子会如此想,不由着急,却被太子摆手阻止。

 “没错,只要我现在连夜上甘泉,便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可是…贺…”刘据扶案而起,缓缓走向殿门,身上浅青色的襜褕风鼓动,在殿门处,大汉的太子负手而立,望着星汉灿烂的夜空,轻笑而言“我不能永远依靠父亲的…”

 ——如果在重重保护中,他仍然不敢有所为,他的父亲…他的君王…一定会很失望的…

 ——那时,会失望的又何止是他的父亲呢?  M.igExS.cOM
上章 长乐夜未央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