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1881之崛起 下章
第九十八章 撤离
在倭国的的刺下,清廷终于醒悟,最终拍板准备购买两条土耳其在英国订造的八角台铁甲舰。但是此时英国顾问赫德称:“早经转售他国”

 其实这两艘铁甲舰是被英国海军部买去了。李鸿章“函属丹崖探问”李凤苞先回电“英肯转售”继而又复信“英国海部允转售”

 这两艘铁甲舰,一名“柏尔来”一名“奥利恩”各重4,830吨,大于倭国西海舰队旗舰扶桑号炮房型铁甲舰,是典型的二等铁甲舰,其中“柏尔来”可立即来华“奥利恩”则“须迟一年后卸”

 谈妥的售价是“柏尔来”267,604英镑“奥利恩”275,776英镑,两舰共计543,380英镑,比英国海军部买去前报称的每舰约25万英镑稍贵一点。

 正当奕䜣、李鸿章紧张地为购买铁甲舰筹款的时候,英国发生政府更迭,迪斯雷利的保守内阁倒台,格莱斯顿为首的自由成为执政。自由内阁考虑到英国的海外殖民利益,不愿让中国拥有铁甲舰,便托词“中俄涉吃紧,英碍于公法,不能再践前言”拒绝向中国转售该两舰。

 李鸿章醒悟到“铁甲若非利器,英人何至忽允忽翻”凭着逆反心理,非购到铁甲舰不可。

 经清朝驻英国公使李凤苞、徐建寅在欧洲反复考察比较,李鸿章于1880年当年底决定德国伏耳铿厂定造了第一艘铁甲舰。该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排水量7335吨,航速14。5节,是远东各国中最威武雄壮的战舰。

 徐建寅称:“现在中国拟造之船,议仿‘英弗来息白’及‘萨克森’之制,集两者之长,去两者之弊,如此经营,似可列于当今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

 经过查访,李凤苞于1880年12月4向李鸿章致电:“钢面铁甲在德已定一艘,价六百二十万马克,炮另加。”

 李鸿章则抖擞精神,奏请在德国伏尔铿厂续造第二船,并请敕下四处拨款。这两艘军舰便是“定远”和“镇远”各重7350吨,连炮共用原平银约340万两。

 两舰采用克虏伯火炮。铁甲舰的设计及技术均为当时最先进的。定远级的装甲布置类似英弗来息白的设计,厚达12英寸的装甲成碉堡式,集中在船身中部,保护机械、主炮及弹药库,而非分散在水线之上。

 其吨位亦是远东第一,号称远东第一舰。1881年正式签署合约,每舰造价为620万马克。清政府收之前经验,派刘步蟾、魏瀚等识海军者到德国船厂监工。两艘战舰由李鸿章亲自名为定远、镇远。

 至此,在折腾了数十年后,拖到沈葆桢入土之后,大清帝国终于拥有了两艘强大无匹的铁甲舰,北洋舰队的雏形已经产生。

 想到购置钢面铁甲的整个过程,想到沈葆桢的音容笑貌,李鸿章不胜唏嘘。大清水师走了太多的弯路。

 作为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创办近代企业最多的人之一,李鸿章的思想不可谓不进步。

 创办近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李鸿章曾写有一份描绘蒸汽动力运转的奏折,无异于一百年前的一篇科普文章:

 镟木、打眼、绞镙旋、铸弹诸机器,皆绾于汽炉,中盛水而下炽炭,水沸气满,开窍由铜喉达入气筒,筒中络一铁柱,随气升降俯仰,拔动铁轮,轮绾皮带,系绕轴心,彼此连缀,轮转则带旋,带旋则机动,仅资人力以发纵,不靠人力之运动。

 在几乎没人知道世界上有蒸汽机的大清国里,头上是顶戴花翎、脑后依然拖着辫子的李鸿章,能够如此细致地观察蒸汽机的运转原理,这着实令人惊叹。

 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李鸿章是慈禧的心腹,顽固的保皇,没有慈禧太后的点头,李鸿章什么事都不敢干,不愿干,干了他就不是位高权重的李鸿章了。

 派系倾轧,经费筹措,眼光的局限,佞的谗言,政治的腐朽。坐镇北洋,遥执朝政也不过是个噱头而已,李鸿章顾虑的太多。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这又是谁的错呢?大清输在体制上,输在思想与文化上,输在民族劣上。不是输在某个人身上。

 总之,现在的李鸿章,这位为现代化折腾了一辈子的卖国贼在接见台海使者之时心情是十分复杂的。

 在南台海海军重创倭国舰队之后,是否就意味着大清水师在今后就能够力倭国水师一头呢。而台海岛在回归之后腐朽的大清是否又能保住这块土地呢?一切都是一个未知数。

 就在大清水师出发救援南台海不久之后。

 琉球群岛。

 金湾军港。

 标准倭式平头,鼻子下留着一小撮胡子,双手握在刀柄上方,以指挥刀支地,平一郎站立在船舱之中努力维持着自己最后的一丝尊严。

 “小犬君的干活,你的大大的坏!心的坏啦坏啦的有。”

 平一郎没有想到一纸任命书就让自己的副官小犬二郎立即从一条温顺谄媚的哈巴狗变成了一匹择人而噬的野狼。

 “平君,你可不要怪我,我是奉命行事。按照大倭寇帝国军部密令,海军中将平一郎指挥作战不利,就地免职看押。而我,小犬二郎,帝国海军上校,将成为西海舰队临时指挥官,率领帝国舰队立即回国。”

 一脸狼像,小犬二郎拿着当令箭,翻身农奴把歌唱。接连损失了两艘铁甲舰,可以想象倭国高层是如何震怒,就算平一郎贵为海军中将,也根本就没有翻身的可能,是以小犬二郎毫不忌讳的充起了老大。

 “倭国和南台海很多人家,离散的有,死亡的有…友好,永远的要,战争,永远的不要。”一封议和书,止戈兴仁,代表着倭国和南台海的战事告一段落,短暂的和平又将到来。

 登陆后陆军的失利,海军被重创,就这样,未等大清南、北洋水师凑出的十几艘小艇到来,倭国舰队就踏上了回国之旅。  M.IgEXs.COM
上章 重生1881之崛起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