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归 下章
第八十八章 钟鼓朝贺鸣
出了程记瑞锦绸缎庄,温荣主仆三人往东市深处走去。

 不想未走几步,天竟轻飘起了细雪,好在三人出府时皆披了大氅。

 连走几家绸缎庄,都未挑到满意锦缎。

 温荣倒是不急不躁,徐徐地在东市街道上各处瞧着,绿佩与碧荷却有几分心灰意冷,很是为娘子焦急,倘若真未买到了合适的,奉于太后的贺礼该如何做了?

 温荣忽然在一家茶肆前止住了脚步,那茶肆橱架上的一套长沙窑素面青釉茶具吸引了温荣,遂带着绿佩与碧荷走进茶肆,挑起了茶具。

 原来这两月温荣苦练的茶膏点茶技艺已见成效,如今虽不能说是炉火纯青,却也可算得上娴熟。

 温荣并不吝惜技艺,平里悉心教了汀兰,汀兰无丹青功底,无法在茶膏之上点出盛放的牡丹或秀水群山,但能学如何调制茶膏,谢氏这些时已喜欢上了这正宗禅茶,只无奈温荣不能长住于遗风苑。

 配禅茶最好的茶具要数长沙窑和越窑,遗风苑里祖母是惯用长沙窑的,可黎国公府西苑用的却是婺州窑与寿州窑,故温荣打算备上一套放在西苑厢房。

 温荣仔细查看了那套长沙窑绿釉茶具,无任何不妥与瑕疵后便命绿佩付了钱。

 绿佩见娘子得了心仪茶具后欢喜的模样,不免噘嘴担忧道,“娘子,锦缎还未寻到了,如何先买了茶具,若是迟了买不到锦缎该如何是好。”

 温荣笑道。“那茶具瞧着喜欢便买下了,也未耽误了多少时间。且偌大的东市,我们不过才走了两条街。你们二人莫要垂头丧气的。”

 东市的热闹不因细雪而减分毫,比之往常反倒是更喧闹了,街边时不时地传来孩童清稚的嬉笑声。

 东市里除了各处商铺肆行,杂耍百戏,还有挂着大字‘神机妙算’布帘的问卜道人。

 温荣主仆三人路过道人卦座时,隐约听见道人对着一位绸白衣,一看便知是外乡进京、待来年贡试的举子说道,“…平地登雪上九霄…”

 温荣本不以为意,可绿佩却颇为激动。耐不住地转头瞧了几回,待走远后才笑说道,“娘子,道士说那举子能上九霄呢,转年必能考中进士科。”

 温荣好笑道,“不过道士一句话,如何就信了,若是凭算命之言便能考上,又何须寒窗苦读。”

 且登雪上九霄并非是好事。温荣知晓那诗的下一句是‘进通月影上仙桥’,稀松的雪地,虚幻的月影…平步青云那里有这般容易。

 只是温荣未与绿佩说了,难得来一次东市。遇见韩大娘便有够扫兴了,此时何必再减了绿佩的兴致。

 说话间三人走至一条小街,小街拐角处是一家不甚起眼的绸缎庄。铺面比之先才的要小上了许多,宾客稀少。几是门可罗雀。

 温荣进到店里四下瞧着,绸缎庄掌柜娘子见好不容易来了客人。慌忙放下手中的刺绣花绷子,站起身招待,“娘子可要买布匹,我这各种布匹都有了。”

 温荣打量一番橱架上的绸缎,不若程记铺子那般花繁多,皆是一般陈,心下不免失望,可还是开口问道,“掌柜娘子,可有素雅时兴的锦缎料子。”

 掌柜娘子早瞧出温荣所穿衣料颜色虽寻常,但那料子却都是上好的绫罗锦缎,故寻常布匹,小娘必定瞧不上眼。

 掌柜娘子殷勤地取出了店里最好的几匹料子,可依旧是普通的茧儿缬纹样锦缎,无法用于做贺寿的香囊荷包了。

 温荣自顾地抬头仔细看橱架上层的布匹,突然一匹碧蓝色五谷丰登纹样蜡缬料子闯入眼中。

 温荣心下一喜,指着碧蓝色锦缎说道,“掌柜娘子,那匹与我看看。”

 掌柜娘子一愣,似乎颇为为难,取下布匹奉上后,温荣才发现这一匹要比寻常的小上许多。

 掌柜娘子犹豫片刻说道,“这布匹只二十尺,相较寻常的足足少了一半,半件裳裙都做不得了,故虽是上好蜡缬锦缎,却无人问津。”

 温荣摸着这块蜡缬,质地十分良,并不输于先前程记铺子的夹缬锦缎。

 碧蓝锦缎上用了杏黄、鹅黄、樱草等,作出了五谷丰登蜡染纹样。

 自古便有‘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之说法,故那五谷丰登的寓意亦是极好的,既然韩大娘已送了福禄寿图,自己不若就取了五谷丰登的美意。

 且只是做一只香囊荷包,二十尺的锦缎绰绰有余。

 温荣十分满意,笑问道,“这蜡缬料子价值几何。”

 掌柜娘子瞧见此锦缎可手,十分欢喜,并不讹人,诚意地说道,“这料子很难出手,娘子肯要了,我自便宜卖去,十贯钱便是。”

 绿佩听闻直呼合算,若是完整的一匹,怕是不下十金。

 如今温荣是更喜欢这五谷丰登纹样的,先才福禄寿虽应景,却少了几分新意。待回府后可得加紧制香囊了。

 …

 朝武太后生辰在腊月初五,这盛京市坊全挂上了大红锦绸。

 因要赶在吉时前进宫,故盛京中得了宫帖的内命妇、外命妇,皆比往常早了许多起身,今的盛京几是彻夜灯火。

 谢氏邑号一品国夫人,寅时即起身由婢子伺候换上了冗繁的礼衣,梳半翻平髻,发髻上簪赤金嵌祖母绿九钿。

 而温荣是未出阁的女娘,无品级,故按祖母的意思,着一身细云锦缎长衫,桃红暗纹影金芍药束长裙,玉底蜀锦织金绣鞋,百合髻簪嵌玉蝴蝶金步摇。

 由于外命妇只允许带两名随从扶车,思量再三。谢氏与温荣决定了带汀兰与碧荷进宫。

 绿佩虽羡慕碧荷能随娘子进宫长见识,却也无甚怨言。毕竟今是太后寿辰,宫中将有许多皇亲勋贵。自己不曾见过世面,难免令娘子丢了面子。

 卯时未到,盛京里各处市坊坊门大开,晨钟晓鼓比往常早了半个时辰敲响,南北向大街鼓声自内而外依次传开,城中庙宇亦随之撞响晨钟,昂的鼓声与深沉悠远的钟声织,彻底唤醒了整座盛京城。

 天街里马车一辆接着一辆连成串十分有气势,满满登登皆是进宫为太后贺寿的。百姓纷纷从市坊里出来,聚在天街两旁看热闹,虽还未到除夕,盛京里却已同过年一般热闹。

 平明时分,车马聚集于宫城门外,由内侍省内谒监检审后点引,女眷自光顺门进名朝贺,谢氏等年老者,则敕赐肩舆。得乘坐入内…

 黎国公府温老夫人及温大夫人方氏、温三夫人林氏已先到延庆殿了,正在与殿中勋贵女眷说着话,温荣扶着谢氏进延庆宫侧殿时,许多人的目光都转了过来。

 前黎国公府老夫人如今可谓是极难得见到。

 方氏和林氏一左一右扶着温老夫人向谢氏走来。温荣慌忙与温老夫人、大伯母、阿娘拜安,“儿见过祖母,见过大伯母、阿娘。”

 温老夫人瞧见温荣时满脸的慈爱。牵过温荣的手,再与谢氏问了好。

 温老夫人轻叹一声。颇为无奈地说道,“前月听闻老嫂子身子不好。我是想着要过府探望,可这身子着实不争气,入秋后见了风便头疼,好在府里有四丫头在嫂子身旁照顾。几个丫头里,四丫头是最伶俐懂事,做事最为稳妥的,有四丫头陪着老嫂子,我才能安心养病了。”

 周围不少女眷都竖着耳朵听这边说话。

 温老夫人说得明明白白,她亦生病了,可还是将最喜欢的四丫头送去遗风苑照顾谢氏。

 谢氏听言面,颌首笑道,“那可不是,弟妹可真真是好福气,能有四丫头这般乖巧的孙女,四丫头每在我身边服侍时,我都是打心眼里的羡慕你。”

 谢氏并不避开温老夫人的话头,而是顺着夸赞下去,温荣究竟是谁的孙女,温老夫人是再清楚不过了,这刺,谁碰都得痛。

 温老夫人和方氏的笑容僵了一瞬,不愿就能有温荣这孙女是多大福气的问题再说下去。

 林氏是个不上道的,见两位老人都在夸温荣了,很是不好意思,低头谦虚地说道,“荣娘能照顾伯祖母,是她的福气。”

 正好中书令府林大夫人与应国公府谢大夫人过来同谢氏见礼道好,温老夫人遂笑着再叮嘱了温荣几句,便带着方氏与林氏去席上坐下了吃茶。

 林中书令虽官居正三品,可正早亡,林大夫人不过是作为五品殿中丞之进宫为太后贺寿的,婵娘与瑶娘自不能来,而谢大夫人同为一品国公夫人,带着嫡出长女谢大娘子一道进宫。

 谢大娘同长辈端端正正行了礼,年岁不过十四,不张不扬,不似韩大娘那般跋扈。

 温荣对谢大娘并无过多印象。

 只知道前世应国公府谢大娘嫁于二皇子,不想二皇子后因谋反获罪,泰王府女眷皆没入奴,谢大娘在泰王府被查抄当投缳自尽。

 温荣与谢大娘皆是落落大方,气度从容的,都得了几家长辈好一阵夸赞。

 温荣可以感觉到谢大娘瞧见自己时眼里的欣喜,可碍于长辈在场,只能规规矩矩的,不敢多说话。

 吉时到,礼部官员到了延庆殿,朝武太后石青色织金寿山福海纹祎衣,四福高髻簪十二宝石金钿,由王淑妃、韩德妃、德公主、平公主、丹公主陪着走了出来…(未完待续。。)

 ps: 感谢dongfangshen亲哒粉红票票,瞬昔亲哒平安符,么么哒么么哒~~~

 有习惯养肥再看的亲能设个自动订阅么,麦子虽然加更无力,却能保证每稳定更新,而且现在麦子是宁愿不加更也不愿掉文质量的,可每每见订阅量降了就好桑心…捂脸哭~~

 跪求支持~  M.iGexS.com
上章 荣归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