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巨浪 下章
第十四章 野心膨胀(第一更)
作为欧洲最强海军,世界上唯一在历史上可以与帝国海军媲美的英国海军,数百年来,一直都不缺乏优秀的人才。当年,纳尔逊晋升为海军上校时,年仅二十一岁;在取得其平生最有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胜利的时候,也仅仅只有四十七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海军也是名将倍出。

 其中,萨摩维尔就是受争议的一个。

 很多人认为,萨摩维尔很有才干,只是长期屈居坎宁安之下,没有得到太多的机会。在其出任大西洋舰队司令官之后,虽然没有能够真正的击败过帝国海军第四舰队,但是却出色的完成了战略任务,将第四舰队堵在了地中海里面,确保了英国海军在大西洋上的制海权,同时也让英国海军能够集中更多的兵力压制住德国海军。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萨摩维尔只是徒有其名,其才干远不如坎宁安与蒂里特,甚至比不上指挥本土舰队的霍顿爵士。在这些人的眼中,萨摩维尔最缺少的就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胜利,而且其过于“奔放”的指挥方式,以及在战场上过于膨的野心也是萨摩维尔最大的缺点。换句话说,萨摩维尔缺少对英国海军将领来说非常重要的特质:稳重。

 在这次的作战行动中,萨摩维尔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就是“野心。”

 四月初,在得知白佑彬出任第四舰队司令官的消息之后,萨摩维尔也认为帝国海军会在近期采取大规模的战略行动,打破英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协助德国海军完整战略调整,最终确保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绝对安全。

 虽然萨摩维尔没有推测帝国海军可能采取的行动,但是按照他的判断,帝国海军肯定会寻找机会与大西洋舰队决战,让第四舰队获得自由进出大西洋的权利。因此,舰队决战肯定是重头戏。

 从这一点出发。就基本上否定了第43舰队执行破任务的可能

 可是,到了四月中旬,仅仅十多天之后,萨摩维尔就改变了他的观点,认为第43舰队会在大西洋上执行破任务,并且用海上生命线关系到了英国存亡地理论来佐证他的观点。争取引起高层的重视。

 这不能说萨摩维尔的观点有错误,只能说明萨摩维尔并没有客观的分析问题。

 其前后态度地改变。就足以说明萨摩维尔希望获得一次能够证明其实力地重大胜利。并且以此涤讪他在英国海军中地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地。萨摩维尔甚至可以牺牲其他人。乃至英国海军地利益。

 不说别地。在他提出地作战计划中。让机动舰队去拦截第43舰队。就是在让坎宁安做他地垫脚石。

 仅仅只有二艘“前卫”级战列舰地机动舰队是第43舰队地对手吗?

 即便按照英国海军地观点。“前卫”级非常先进。比敌人地“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更加强大。可是相差一倍地兵力。让机动舰队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战胜第43舰队。甚至有可能被第43舰队全歼。

 可以说。不管第43舰队会不会去北大西洋上执行破任务。都应该先让大西洋舰队与机动舰队联合行动。干掉承担掩护任务地第41舰队。如果第43舰队不来救援。凭借机动舰队地速度。足以合围第41舰队。达到全歼第41舰队地目地。如果第43舰队赶来救援。则可以集中兵力打残第41舰队。迫使第41舰队撤离战场。然后再对付第43舰队。

 反正。无论如何。只有大西洋舰队与机动舰队一起行动。英国海军才有足够地胜算。

 可是,这么一来,萨摩维尔就不是这场海战的唯一功臣,如果机动舰队表现出色,坎宁安甚至会取代萨摩维尔。再次成为英国的民族英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萨摩维尔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与机动舰队联合行动。

 按照事后的说法,萨摩维尔这么做,除了想独占功劳之外,还想摆坎宁安地影响。

 当然,这不能否认萨摩维尔在指挥舰队作战方面的能力,即便这充其量只是战术指挥上的能力。

 在与第41舰队手之后,大西洋舰队就一直占据着优势。

 问题是。过于老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与“复仇”级战列舰并没有立即将优势转化为真正的胜果。

 战斗从凌晨一点过开始。打到二点之前,在近一个小时的战斗中。大西洋舰队挨的炮弹比打中对手的炮弹还要多,如果不是战距离过远,且对手的三百五十毫米节地威力不是太强,恐怕局势将变得对大西洋舰队极为不利。

 第一次战术转向之后,局面才有所改观。

 随着“祁连山”号战列舰遭到重创,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动力,难以跟上第41舰队的步伐之后,大西洋舰队获得了兵力上的优势。

 只是,萨摩维尔的对手也不简单。

 通过加速转向,第41舰队迅速让大西洋舰队失去了兵力上的优势。未经现代化改进的“拉米利斯”号跟不上“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步伐,被迫离编队,去对付同样掉队的“祁连山”号战列舰。

 接下来,战斗仍然处于胶着状态。

 第41舰队在二艘强大地“长江”级战列舰地引领下,并没有出败象,而大西洋舰队的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地表现却有点差强人意。

 这也不能怪五艘已经有三十年舰龄的战列舰。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角英国海军在“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之前最引以为傲,也是战斗力最强大的战列舰。即便于上次世界大战之后建造的二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相比“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不但毫不逊,反而在可维护,以及综合战斗力方面比“纳尔逊”级更为出色。

 战争爆发前,英国海军对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进行了一次现代化改进。

 澳进的重点除了增强水下与水平装甲之外,还更换了动力设备,使其在排水量增加了数千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达到二十四节的最快速度。另外,其火力配制也发生了变化,用五点五英寸节更换了之前的四点五英寸副炮。

 只是,这次现代化改进并不彻底。相对于在战争期间服役的快速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不但没有任何速度优势,在防护方面也严重不足,其十五英寸节的威力也显得有点弱。

 战争爆发后,英国海军曾经数次为这五艘战列舰安排改进工作,可最终都放弃了。比如,帝国大西洋舰队在马赛港外吃了败仗的时候,英国海军急于杀入地中海,迫使意大利倒向协约国,结果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一直在前线作战。后来,帝国海军用水雷封锁了直布罗陀海峡,英国海军正准备撤回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时候,帝国海军第二舰队打下了苏伊士运河,杀入了地中海,结果英国海军不得不让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继续留在大西洋舰队,担负其阻挡帝国海军杀入大西洋的重要任务。

 几年下来,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仍然保持着战前的样子。

 这说明,英国海军缺乏足够多的战列舰来维持二支规模庞大的主力舰队。同时,这也能说明,英国海军已经竭尽全力,很难在发挥出更强大的战斗力了。

 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错过的不仅仅是现代化改进的机会,还有正常维护。

 在钟长生的拖延战术下,驻扎在拉科鲁尼亚港的大西洋舰队往往是闻风而动,结果悻悻而归。这种毫无收获的频繁行动不但消磨了舰队官兵的士气与斗志,还同时使战舰得不到足够的维护保养,最终导致战舰的战斗力下降。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中“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暴出来的问题,几乎都与缺乏足够的维护有直接关系。

 如果换一个稳重点的舰队司令官,此时肯定会考虑到舰队的状态。

 萨摩维尔却不想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结果在第41舰队转向南下的时候,他也加速跟了上去。直到第41舰队将航速降低到十四节,摆出了与大西洋舰队决战的架势时,萨摩维尔才猛然醒悟了过来。

 作为一名优秀的战术指挥官,萨摩维尔立即嗅到了危险散发出的气息。

 只是,此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十五分了。

 第43舰队在凌晨一点十五分转向,并且在一点半加速。当时与大西洋舰队的距离为七十五海里。按照第43舰队的速度,二个小时之后,第43舰队战舰上的雷达就能探测到大西洋舰队,最迟在三个小时之内就能包抄到大西洋舰队的西面。

 也就是说,此时第43舰队已经到达了战场,正在全速扑向大西洋舰队。

 以大西洋舰队的速度,萨摩维尔很难避免与第43舰队火。另外,在电子干扰的情况下,英国战舰上的雷达很难及时发现第43舰队。

 毫无疑问,萨摩维尔醒悟得太晚了!  m.iGexS.com
上章 巨浪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