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袁氏三国 下章
第六十三章
袁斌也不生气,笑道:“哦,不拜国贼?孤乃朝廷亲封的大将军、邺侯,不知仲德(程昱的字)口中的国贼是指何人?”

 程昱冷冷地道:“哼,明知故问,目无朝廷,割地自守,凡此种种,皆国贼所为!”

 袁斌道:“那囚天子,杀戮公卿,就不是国贼所为?”

 程昱道:“这些乃是李傕、郭汜所为,所以二人被杀,死后首级示众,株连九族,乃是报应。”

 袁斌本意说的是曹,没想到让程昱给引到李傕、郭汜的身上。袁斌心中暗道程昱厉害,能够不痕迹地就把话题给转移了。

 袁斌不再与程昱纠“谁是国贼?谁是英雄?”的问题,挑明道:“仲德乃兖州名士,我是仰慕已久的,不知仲德今肯相投否?”

 程昱道:“我乃朝廷命官,天子所任之东郡太守。将军何人也,岂敢以言我?其名可正?其言可顺?”

 袁斌顿时语,心想:“曹有何德行,能令人如此甘效死力?”

 袁斌见程昱意志坚定,非言辞可动,而李典自上殿来,一言不发,连正眼也不瞧袁斌一眼。袁斌知道此二人不是容易投降之人。想把他们杀了,如此人才,早早就死了,有点可惜,袁斌在未来之时,就对三国中有名有姓的英雄们心存仰慕,有个心愿,想让三国中所有的英雄都为自己效力,而程昱、李典二人更是三国英雄中排名前列的名人,都属于要召至麾下的人才,真要杀了他们,心中不忍;如果就这么放了,明摆着是为曹添翼,让曹的力量更加壮大,这可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不能做。那要怎么办呢?

 袁斌想来想去,想到曹多疑,这一点可以利用。现在把程昱、李典放回去,有事没事,给二人写几封信,曹知道了,一定怀疑他们与我有什么图谋,这样一来,可以造成曹与手下群臣不和的局面,利于自己从中取事。

 袁斌想好了以后,对二人说:“程先生、李将军,皆是一时人杰,孤喜爱非常,不忍害之,今当放你们回去,不可再助曹,若再让孤擒住,定斩不饶。”

 程昱与李典听说还有生还的希望,自然大喜过望。程昱拜谢道:“多谢将军不杀之恩,此恩此德,程昱记下了,必有厚报。”

 李典看了袁斌一眼,说:“后将军若被曹公擒住,某必力劝曹公放将军一条生路,以报今之德。”

 袁斌笑道:“好,好,希望李将军能有机会还我这个恩情,哈哈…”挥手示意带二人下去与曹的使者相见。

 程昱、李典二人见了曹的使者,自有一番悲喜集。然后二人洗漱一番,就随着使者回兖州去了。

 袁斌在程昱、李典二人走后,又把崔琰、刘馥等人召来,继续商议四州未来的方针大计。

 袁斌问崔琰道:“崔翁(不知道古代的君主女婿称呼身为臣子的岳父,该叫什么?^_^),公执掌人事之大权,不知四州之内,可有英才俊贤,可为我所用?”

 崔琰回了一礼道:“主公,我大汉选才,唯察举和征辟两途,‘征’乃是天子亲自下旨,派专使聘请那些有名望的人到朝廷任职;‘辟’是朝廷高级官员和地方行政主官请名人做自己的僚属。‘察举’是天子设定一些标准,如‘孝廉’、‘茂才’等,地方官吏按照这些标准,查访相符合的人,推荐至朝廷做官,然后由朝廷组织进行‮试考‬,然后量才任用。不过这种方法过于疏漏,纳的人才过少,导致民间大量人才不能被朝廷任用,所以这种方法不是特别好,但还没有好的方法来替代它,所以才一直延用至今。”

 袁斌想了想,道:“这种方法确实不好,人才全靠上官推荐,这必定导致大家为了吸引上官的注意,而去求取很高的名望,这就导致他们做出一些乖张、诡异的事来。而且有很高名望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有真才实学的人,也不一定有名望,被世人知道。这对人才的征召,很是不利。”

 崔琰赞同道:“主公所言不差,当年曾有一首音谣,叫做‘举秀才(为避刘秀讳,东汉改为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所谓的人才,全都沦为虚名,没有真才实学。”

 袁斌心想:“或许科举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君不见未来的教育仍是以‘新型科举’为基础,选拔人才的。),应该组织几次‮试考‬,把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选出来,任命他们为官,为朝廷(自己)出力。”

 袁斌想完后,就把这个办法说给崔琰等人听,崔琰道:“这个办法可以一试,但是考些什么内容,以什么规矩来录取,按什么标准来划分等级,这些都需要提前制定好,不然就会出子。”

 袁斌点了点头,说:“崔翁说的很有道理,应该制定一个标准。这样吧,孤拟定一个章程,你们看一看,然后商议一下,把这个章程扩充一些,尽量做到详尽无误,要为百姓负责、为那些人才负责。”

 崔琰点了点头,道:“这样最好,主公,我大汉即有‘茂才’、‘孝廉’、‘贤良方正’、‘明经’四科,按主公刚才所言,其中明经科,应该最适合主公所谓的‘科举’。”

 袁斌问道:“何为‘明经’?”

 崔琰回答道:“主公,‘明经’的意思就是要明白经典,通晓经义,取才的标准是,将儒家经典中的《诗经》、《尚书》、《易经》等著作,能够背诵和理解的,就能被录取为‘明经科’。”

 袁斌心想:“这不就是科举‮试考‬的雏形吗。这样一来,更可以说是‘有法可依,不违祖制’了,如要推广科举,就用这条来搪那些守旧派们。”

 袁斌对崔琰道:“原来这就是‘明经科’,跟孤方才所言科举,并无差异,只是科举比明经更详细罢了。崔翁,孤要是想推广科举的话,没人会反对吧。”

 崔琰想了想,道:“应该不会,无非是把明经科换个名字罢了,不会有人反对的。”

 袁斌点了点头,道:“那就好,孤可不想把精力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争吵之中。”  m.IgeXs.COM
上章 袁氏三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