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袁氏三国 下章
第四十三章
这时一个人走了进来,原来是在曹的丞相府挂从事一职的襄贲校尉吕虔,他一向负责曹军的情报组织。此次是向曹禀告关于袁斌内犯的消息,一进门就听到董昭劝曹把军队内迁,这样一来,等于放弃了黄河天险,拱手袁绍南下。如果青、徐二州没有落入袁斌的手中,只有袁绍一路大军进犯的话,那董昭的建议可以说是比较正确的,可如今形势不一样了,一旦内撤,袁绍大军渡过黄河,袁斌自徐州向西进兵,曹就处于两线做战的不利态势了,所以他才反对董昭的意见。

 曹一见是吕虔来了,知道他有重要的事禀报,对吕虔道:“原来是子恪啊,快来,快来,孤正在与诸位商议。”

 吕虔进前来,行礼道:“参见丞相。”

 曹一挥手道:“子恪无需多礼,你为何不同意公仁的意见啊?”

 吕虔奏道:“丞相,刚刚得到的消息,徐州沦陷了,袁斌小贼现屯兵砀山,准备攻许。”

 曹大惊道:“什么?什么时候的事?”

 吕虔道:“就是前几的事,袁斌小贼保奏吕布之子吕伟为‘徐州刺史’,奏章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曹忙道:“马上派人紧守宫门,勿让天子知晓。若是让天子知道此事,必生祸端。”

 羽林校尉王必奏道:“丞相放心,属下掌管军,总揽宫中一切防务,必定不让闲杂人等靠近天子。”

 曹赞道:“王必乃孤心腹之人,办事一向谨慎,这样孤就放心了。”

 军师祭酒荀攸道:“丞相,徐州一失,许都以东直接暴在敌人的兵锋之下,董公仁的建议已经不合适了。”

 曹见董昭沮丧的样子,安慰道:“公仁不必如此,若是徐州不失,卿之建议甚有可取之处。如今情况有变,自当从长计议。”

 荀彧摸了摸自己那稀疏的胡须,道:“丞相,唯今之计,只有严令魏种、刘延、程昱等人紧守防地,勿使袁绍南下,丞相可亲提大军去攻打袁斌,只要袁斌一退,其余诸人不足以对许都造成影响。”

 曹点了点头道:“文若之言,甚是有理。我兖州处于四战之地,孤的兵力又捉襟见肘,不足以四面应付,这中间当有轻重缓急之分。”

 吕虔再奏道:“丞相,还有一事,需告辞丞相。”

 曹道:“坏消息已经够多了,不怕再多上一件,子恪还有什么坏消息,一并告诉我吧。”

 吕虔道:“丞相,这次却是个好消息啊。丞相还记得前次吴郡太守许贡,向丞相上书一事吗?”

 曹点了点头,道:“此事孤岂能忘记。那许贡说江东孙策骁勇难制,与项籍(即楚霸王项羽)相似,劝我将孙策召至许都,软起来。真是痴人说梦,那孙策是白痴吗?说来就来?”

 吕虔道:“孙策知晓此事后,暗恨许贡不助己,借故将许贡杀害,许贡之子与许贡门客图谋报仇。有细作传来消息,孙策被其击伤,伤重不治,已经去世。现由其弟,年仅十七岁的孺子孙权即位。传闻吴下诸将多有不服,孙权忙于安内,无暇他顾。”

 曹大笑道:“狮儿(指孙策,曹常言‘狮儿难与争锋’。孙策被呼为江南狮,其父孙坚是江南虎,难道孙家都是‘衣冠禽兽’?^_^)已死,江南无忧矣。”

 荀攸道:“丞相,孙策已死,其弟孙权无力北犯,此一路不足虑也;袁绍空有大军,无力南下,我军只需坚守,这一路又不足忧也;唯有袁斌一路,现已屯兵兖州,离许都最近,乃是心腹之患。”

 曹叹道:“我与袁绍自幼相识,知其为人素无才略,行事优柔寡断,本不足为虑,可惜他生了个好儿子啊。当年讨伐董卓时,诸候多有观望,董卓西迁后,也只有孤与袁斌二人奋力追赶。当时我就断言这袁斌乃可成大事之人,今果不其然。唉,向使孤有子如袁斌,死复何恨(盗用袁术名言^_^)!”

 建武将军、河南尹、高安乡侯夏侯惇瞪着仅存的一只眼道:“丞相何故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惇愿为大将,讨平此贼。”

 曹笑道:“元让勇气可佳,孤心甚慰。袁斌之才,远在其父之上,非孤亲征,莫可匹敌。元让可坐镇许都,总揽军事,为孤之后拒可也。”

 夏侯惇见曹如此说,无奈道:“谨遵丞相旨意。”说罢,气哼哼地坐下了。

 曹猛地站了起来,道:“孙策已死,翟有子孝(曹仁),汝南有伯宁(满宠)、文达(李通),足以挡江南之任;孤再派文谦(乐进)去河内助魏种,曼成(李典)去鄄城助仲德(程昱),子廉(曹洪)去白马助刘延,众将分屯险要,各守防地,勿使袁绍渡河南下。孤当亲领大军,征伐袁斌,国家成败,在此一举,孤与诸君共勉之。”

 众人皆起身道:“祝丞相旗开得胜,讨平逆贼。”

 袁斌拿下徐州后,本着“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思想,把大军屯在兖州境内的砀山(砀山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四省[苏、鲁、豫、皖]七县[丰县、单县、虞城、夏邑、永城、萧县]界处)上,他一边积极联络孙策,等着与孙策联合进兵,一边游览了昔日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地方。

 袁斌看着四周的山景,感叹道:“高祖皇帝创下了大汉的基业,到如今已经四百余年了。”

 在一旁陪同的是许攸和赵云,许攸道:“是啊,想当初,高祖皇帝举兵讨伐暴秦,历尽千难万险才有了大汉的基业,中经王莽篡权,历时两百余年;后来又有光武皇帝中兴,又是两百余年。如今曹虽托名汉相,实与王莽、董卓无异。当今天子圣明,主公与大将军当可效邓禹、铫期之故事,辅佐天子,征讨国贼,当可名留青史,身登朝阁。”

 袁斌挥舞着手中的马鞭,笑道:“愿与诸公共勉之。”接着又问许攸道:“娄圭,娄子伯,子远可知其人?”

 许攸道:“安能不知,此公乃攸之乡人,亦为南人也。颇有计谋,自号‘梦梅居士’,只是脾气倔强,好与人争,不好相与。”袁斌知道历史上娄圭就是因恃功自傲而被曹诛杀的。

 袁斌遥望西南道:“天下名士何其多也,颖川、荆襄诸郡可谓文才汇聚之地。可惜刘景升不能选贤任能,致使贤才皆隐于林泉,此于国家何益?”

 赵云道:“即如此,主公何不派人仔细查访,若果有贤人,怀才不遇,主公也好罗致而来,为主公效力。”

 袁斌摇了摇头道:“子龙有所不知,这些士人名,最是计较名声,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此时曹虽然把持朝政,欺凌天子,但他名义上还是大汉的丞相,这在有些人眼中,曹就代表了汉室的正统,所以他们宁愿去为曹效力。其实曹就是真心为国之人吗?他不过欺天子年幼,将天子握于掌中,当成傀儡罢了。”

 赵云问道:“主公适才颖川等地乃文才汇聚之所,不知此地有何人才,值得主公如此惦记?”

 袁斌感叹道:“极有才华者,十**位;一技之长者,不可胜数。经世致用之才,且皆少年俊彦。”

 这时,亲卫罗成(字子云,右北平人,网友冰焱尘封的龙套)来报,道:“启禀主公,江南有消息到。”说着,递给袁斌一封布囊,封口处涂有火漆,里边盛有记载着消息的丝帛。

 袁斌接过布囊,打开封口,出丝帛,展看一番,随后递给许攸,道:“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统其众,已派华歆为使,向曹讲和,不会再与我军夹攻曹了。”

 许攸道:“曹南顾无忧,大将军又被阻于北,曹则可专心攻我矣。”

 袁斌看着许攸,突然说了一句:“闻知子远与曹自幼相,乃是至好友?”  m.IgEXs.COM
上章 袁氏三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