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袁氏三国 下章
第四章
初平二年(公元190年1月),袁绍带领四子及众文武,引大军三万,离开渤海来与曹会盟。袁绍一来,曹大喜过望。袁绍何许人也,名门望族,身份高贵,肯响应他的号召,真让曹感激涕零。

 众诸侯闻听袁绍起兵响应,乃纷纷引兵前来。有后将军南太守袁术(袁绍从弟,字公路),冀州牧韩馥(字文节),豫州牧孔伷(字公绪),兖州牧刘岱(字公山),徐州牧陶谦(字恭祖),河内太守王匡(字公节),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山太守袁遗(字伯业),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字文举),广陵太守张超(张邈之弟),西凉太守马腾(字寿成),北平太守公孙瓒(字伯硅),上太守张杨(字雅叔),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再加上袁绍、曹,一共是一十八路诸侯(严格来说,袁绍、曹并不能算是诸侯,曹连一块完整的根据地也没有,要靠张邈、卫兹的资助才能过活;而袁绍虽有自己的地盘,但是没有经济来源,要靠冀州牧韩馥来提供粮草,这两位不过是凑个吉利数罢了)。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长沙太守,有“江东猛虎”之称的孙坚。孙坚一向忠于王室,在接到讨董檄文后,即刻整军出发,挥兵北上。他的上司荆州牧王睿是董卓委任的,派兵拦劫孙坚。被孙坚一刀斩于马下(后来荆州各郡无主,宗贼作,这才有了刘表单骑入城,执掌荆州),接着又攻打南郡,南太守张咨也不是孙坚的敌手,孙坚从长沙至中牟一千七百里,连战连捷,所向披靡。天下震动,联军这边闻知,士气高涨;而董卓得知则士气低落。

 而与孙坚相反的典型则是冀州牧韩馥。他接到檄文后,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就问手下:“为之奈何,我等助袁绍耶?助董卓耶?”

 从事刘子惠怒道:“此何言哉?将军起兵,乃为国家,何问袁董!”

 韩馥被刘子惠吓得不敢发表意见(其实他本来就没什么主意),只知道说“为之奈何”“为之奈何”

 刘子惠劝道:“今袁绍与董卓相争,天下诸候多有观望。为今之计,将军可暂缓发兵,若诸候纷纷响应,则将军也当将兵助袁绍,上可救国家,除暴;下可安百姓,保冀州(这不典型的墙头草吗,这刘子惠开头说的硬气,我们起兵为国家,何分袁氏、董氏,到后边又要观望一下,哪边势大助哪边,前后如此矛盾,只有昏聩如韩馥者,才会听他的)。”

 众诸候怀着各自的目的在中牟会盟。太守王匡道:“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

 太守乔瑁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后裔,可为盟主。”

 袁绍再三推辞,众人不允。袁绍不得已,乃登台主盟。其台高三丈,共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架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袁绍与众诸侯焚香盟誓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态。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誓毕,众人乃杀歃血,共饮血酒。

 董卓闻讯大惊,乃命荥太守胡轸(字文才)为大都督,赵岑、李肃(字伟恭)为副将,华雄为先锋,领兵五万,先至汜水关布防,吕布领军随后接应。但胡轸为人骄傲自负,与同僚相处的不好,上至吕布,下到华雄,都不喜欢他,偏偏胡轸又自负武略,以能打胜仗自诩。

 董卓又听从谋士李儒之计,让女婿牛辅先至长安,以防凉州的韩遂乘机从后方偷袭。自己则与李傕(字稚然)、郭汜(字阿多)、樊稠、张济四大将领坐镇洛,以防不测。

 袁绍闻知董卓已先一步准备了,忙拜长沙太守,吴郡人孙坚为先锋,令其带领麾下北平程普(字德谋)、零陵黄盖(字公覆)、辽西韩当(字义公)、同郡祖茂(字大荣)四员部将,并江东兵一万五千人,去夺汜水关。又令从弟袁术总督各路诸侯的粮草分配,袁斌执掌营中军法,凡违反号令,不遵调遣者,诸侯共击之。董卓虽整军备武,但恐敌不过关东诸侯,就想讲和,乃遣大鸿胪韩融、少府修、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安等至中牟劝戒袁绍。袁绍及袁术要斩众人,袁斌以众人有才劝之,袁绍乃止。其中胡毋班是河内太守王匡的妹夫,这次胡毋班能活命,王匡十分感激袁斌的求情。

 盟军中的济北相鲍信,自以为是中原上邦人物,素来看不起孙坚这个只知杀戮的南蛮子,抢于孙坚之前攻打汜水关,落他的面子。乃密令其弟鲍忠领马步军三千,先至关前挑战,被先锋华雄斩杀。鲍忠部下兵卒大敌,四散奔逃,反将随后赶来的孙坚部队的阵势冲。华雄乘势率众冲杀,孙坚大败,后退五十余里。华雄匆忙出关,兵少将寡,恐怕中了埋伏,乃引兵回关上。孙坚一路上收聚溃兵,于关前扎下营寨,一边向后方的袁术催粮,一边再向华雄挑战。大都督胡轸见华雄轻易获胜,认为孙坚不过如此,其“江东猛虎”的称号不过是得虚名罢了,乃准备亲自下关应战。胡轸仗着自己受到董卓的宠信,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弄得将怒兵怨,十分不得人心。此次大意出战,华雄、李肃等不愿相助,乃于关上坚守,而吕布还在后边慢的行军,离汜水关还有三百里。胡轸乐得自己独得大功。

 胡轸带领五千西凉兵下关挑战,与孙坚单挑,不出十合,被孙坚的古锭刀斩于马下。孙坚乃乘胜割其首级,掌鼓回营,并将胡轸首级与后方请功。袁术见孙坚初战大捷,得了首功,心中不悦。

 他手下谋士劝道:“主公,董卓乃豺狼也,孙坚则是猛虎也。今若助粮与孙坚,让其乘胜攻灭董卓,是除狼而虎也。今可效‘卞庄刺虎’之计,不发粮草与孙坚,令他们两虎相争,将军但可坐壁上观,待其两败俱伤时,将军则可独获大利。”袁术从其言,不发粮草与孙坚。孙坚军中无粮自,华雄乘势掩杀,孙坚大败,折了大将祖茂。

 孙坚败回中牟,袁绍问其兵败之因,答曰乃袁术不发粮草之故,袁绍乃召袁术责之。袁斌道:“父亲,儿既掌营中军法,若有犯者,法不容情。前有济北相鲍信,不遵号令,擅令其弟进兵,以致败阵,减却我军士气,按律当杖一百。其弟乃是从犯,应责五十,念其身死,免于刑罚。鲍信则应当众施刑。”众位诸侯都来求情,袁绍见状,乃将刑罚减半,杖责五十,并当众行刑。鲍信被打后,深恨袁氏父子。

 袁斌接着道:“粮官袁术,无故苛扣盟军粮草,致使先锋孙坚战败,按律当斩!”袁术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袁绍念在同宗之情,迟迟不肯下令。

 孙坚鉴于非常时期,不愿得罪袁氏弟兄,道:“盟主,董贼未除,先斩大将,于军不利,可从轻发落。”众诸侯也纷纷附和,袁绍乘势就坡下驴,只将袁术手下那个出主意的谋士给斩了。至此,军威大振,士气高涨,袁斌执法如山的形象,也在众诸侯中传开了。

 华雄见自己两败孙坚,发骄纵起来,以为联军中无能人矣,遂让赵岑、李肃守关,自己亲引铁骑三万,急行数百里,至中牟向联军挑战。袁绍闻知华雄前来挑战,问道:“谁敢出战?”

 袁术因昨被从兄责骂,急挽回颜面,急叫道:“我有大将俞涉,可斩华雄!”俞涉应声出列,袁绍壮之。俞涉跨马,冲出营去。只听营外战鼓未及三通,探马来报:俞涉被华雄所斩。

 冀州牧韩馥道:“我河北名将潘凤,有万夫不挡之勇,可斩华雄。”潘凤身长九尺,手执巨斧,威风凛凛。袁绍以酒助威,潘凤饮罢美酒,提斧上马而去。

 只听营外战鼓喧天,潘凤与华雄力拼三十余合,未分胜负。但华雄力大刀猛,潘凤力气渐渐不佳,被华雄一刀斩掉首级,尸身落于马下。华雄连胜两阵,在营前高声叫骂。

 袁绍闻听己方两员大将被杀,大惊道:“华雄匹夫如此了得,若我大将颜良、文丑有一人在此,何惧华雄?”众人皆低头不语。

 袁绍第三子袁尚看不惯袁斌这个私生子,闻袁绍之言,急道:“父亲,四弟袁斌勇武过人,何不派四弟前去?”

 袁斌心中明镜一般,如何不知袁尚心中所想,不过,他也想乘此良机,于众诸侯面前立威,乃出列道:“父亲,何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待孩儿前去生擒华雄回营。”

 袁绍大惊道:“我儿不可造次。”

 鲍信在旁言道:“盟主,所谓‘军中无戏言’,既然少将军要出战,盟主怎能阻拦?这岂不有损盟主威颜,打击我军士气。”

 袁尚再落井下石道:“是呀,父亲,四弟主动请缨,父亲岂可拒绝。”

 袁绍于大庭广众之下,亦不好回绝,只能道:“我儿万事小心,倘若时机不妙,可速回营,切不可恋战。”

 袁斌听着袁绍关切的言语,虽不是自己亲生父亲,但乃感心中一热,大声道:“得令!”

 袁斌出帐后,找到了赵云,道:“子龙我兄,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仿汉高祖,手提三尺剑,建不世功业。今正当其时,华雄勇武,诸侯心寒,尽皆束手无策。我等若能生擒华雄,必可名动于众诸侯,此乃天赐良机,不可轻废。”

 赵云道:“贤弟所言甚是,云誓死追随贤弟,但有差遣,万死不辞。”

 华雄正在营外高声叫骂,忽见联军中冲出两员战将,皆银盔银甲,骑白马,不同的是,一执龙胆定天戟,一执纯铁点钢。华雄仔细一看,原来是两个少年,心道:联军中无能人矣,竟派两个少年出战。顿时轻敌起来。

 赵云来到近前,也不搭话,便刺,两人力拼数十合,杀得华雄气吁吁,刀法渐渐散。袁斌见差不多了,道:“兄长,别再拖延时间,速速拎擒下华雄,我们回营。”赵云用隔开华雄的大刀,轻舒猿臂,抓住华雄的丝绦,将华雄擒了过来。士卒忙一拥而上,将他绑了个结结实实。身后掌鼓的司鼓手忙敲响得胜鼓回营。

 袁绍闻爱子得胜,忙率众出。众诸侯见袁斌得胜归来,且擒得了勇猛无匹的华雄,无不对其刮目相看,称赞不已。只有袁绍三个儿子心中不是滋味:自己兄弟三人乃正室所出,反不如一个私生子。士卒将华雄押上帐来,华雄立而不跪。

 袁术道:“败军之将,还逞什么威风?还不敢快与我跪下。”“呸!”华雄轻蔑地看了袁术一眼,把头扭向一边。

 袁术大怒道:“来人,将这个匹夫拉出去斩了。”

 “且慢!”袁斌道:“叔父海量包含,且宽心上坐,犯不着与一阶下囚记较。”袁术“哼”了一声,坐于位子上。

 袁斌道:“华将军,你勇武过人,武艺超群,诸侯之中谁不佩服。董卓残暴昏溃,善用亲信,并不重用于你。且董贼喜怒无常,滥杀功臣,张温、周毖、伍琼皆乃前车之鉴。将军练得一身武艺,切不可与豺狼为伍。将军若效忠汉室,必有出人头地的一天,我今放汝归去,再不可助董卓为恶。”说罢,为华雄解开绳索。

 华雄闻言,愣了半晌,转身向营外走去。刚走几步,猛地转身跪倒,道:“小人乃一介武夫,戎马半生,被董卓呼来喝去,犹如猪狗畜牲一般。今得将军指点津,令华雄茅顿开。若将军不弃,华雄愿终身侍奉将军,牵马执蹬,死而无怨。”

 袁斌大喜道:“将军言重了,快快请起。斌愿与将军共图大事。华将军可有表字?”

 华雄道:“化外野之人,哪来表字。”

 袁斌道:“若将军不弃,斌与将军起一表字,就叫‘元霸’如何?”(唐李渊四子李元霸道:“我要告你侵犯我姓名权。”作者道:“你生在五百年以后,要侵犯,也是你侵犯了华雄的姓名权。”李元霸:“@^¥@#*¥%#@^%^¥##…^_^”)

 袁绍见猛将华雄甘愿降伏,忙传令设宴庆贺,营中一片喜气洋洋。而在洛城中,正有人因为吃了败仗而怒气冲天。

 汜水关守将李肃见主将战死,先锋被擒,忙申写表章,奏知董卓。董卓忙召义子吕布、心腹谋士李儒及李、郭、樊、张四将商议。

 李儒道:“众诸侯今俱屯兵于汜水关,倘若我等分兵出虎牢关,两面夹击,联军必败,那时乘势掩杀,大事可成。”

 董卓道:“果是妙计!”  M.igExS.cOM
上章 袁氏三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