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泼猴 下章
第六百三十四章 普渡之惑
石门外,猴子与须菩提俩师徒一个握着金箍,一个拿着拂尘,有意无意地对视着,一言不发。那气氛无比诡异。其余的众人都小心翼翼地看着。

 石门内,一片寂静。

 女娲的眉头蹙得越发深了,许久,她轻声叹道:“关于‘水’…以前,本宫倒是听过另一个人,也将自己的道比作水的。只可惜,最终也不过…不了了之罢了。”

 “老君?”

 女娲微微点了点头。似乎想起了些往事,那神情之中,透着说不出的无奈。

 玄奘淡淡叹道:“娘娘所言,想必是‘上善若水’吧。”

 “看来,道家典籍你也有所涉猎啊。”

 “贫僧也是急于求成之人啊。众生疾苦,若是可以,贫僧一刻都不想等。‘普渡之道’惠及众生,也不应拘泥于教派。”玄奘无奈轻笑道:“当,金山寺的藏经阁中也有些道家藏书,贫僧求法无门,便一并看了。本是期望着佛门无解,可否从道法之中寻些痕迹…”

 “那你寻到了?”

 玄奘缓缓摇了摇头:“佛门避世,道家,又何尝不是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其实娘娘说错了,‘上善若水’,老君是真的做到的。若非做到,他又如何修得出‘无为’?只是,此‘水’非彼‘水’。”

 “区别?”

 “老君所言,‘上善若水’之水,乃是润泽万物之水,水往低处,愿者自上钩,拒者莫强求。说到底。便是‘无为’,汇之一个‘润’字。”

 女娲静静地听着。

 玄奘微微顿了顿,接着说道:“贫僧所言之水,却不在一个‘润’字,而在于‘融’。愿者自上钩不假,但那不愿者。莫非真就任其沉沦苦海,视而不见?”

 “所以?”

 “所以,贫僧以为,普渡之道,不是安坐佛位,待众生前来祈法,不是水往低处,愿者上钩。而是…”

 话到此处,玄奘便没再往下说了。只是微微抿着

 他静静地注视女娲。

 缓缓地,女娲睁大了眼睛,有些错愕地注视着玄奘,深深了口气。

 幽暗的府之中,几盏烛火微微摇曳着,昏红的火光照在两人的脸上,有一种清清淡淡的感觉。

 片刻,之后。女娲稍稍收了收神,眯起双目叹道:“此法甚妙。此法得证。实乃三界一大幸事。”

 玄奘将目光收了回来,静静地站着,那脸上的神情如同微风拂过的湖面一般,微起涟漪,却格外地祥和宁静。

 许久,女娲睁开双目。轻叹道:“经你这么一说,本宫忽然觉得,这佛法与道法,竟是如出一辙。皆是在跨出最后一步前停了下来…也难怪了。当,便是老君点化的释迦摩尼。只是没想到,他竟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怪本宫当太轻信于人了。”

 稍稍沉默了片刻,女娲又轻声问道:“如何证这渡人之法,你现在可有头绪?”

 “有。只是头绪太多了,贫僧也是茫然。”

 “都有哪些头绪,可否告知一二?兴许,本宫活了几万年,也能给你一些建议。”

 玄奘礼貌地回以微笑,道:“恐怕,难。”

 女娲微微抬手,示意玄奘接着往下说。

 又是朝着女娲行了一礼,玄奘轻声道:“贫僧西行,说是西行取经,实则西行辩法,所图者,无非是以行证道,走出一条前人未曾走通之路。”

 说到这儿,玄奘又是无奈笑了笑,道:“不瞒娘娘说,究竟能否最终证道,其实连贫僧自己也不知道。正如娘娘所说,佛道二教,皆是在最后一步前停了下来…往前一步是深渊。其实,这般结果,皆因两派修行之法使然。逆势出手,则必然沾染因果,徒增心结,无益于修行。若是道家也就罢了,顶多是修为难以寸进。若是佛门,破佛心,遁入轮回也不足为奇。但,即便往前一步是深渊,也总要有人试着去走,不是吗?”

 女娲静静地注视着玄奘,那眼睛缓缓眯成了一条

 “一路上贫僧处处小心,处处参悟。既然众生皆苦,为何不悉其苦,助其离苦海呢?”震了震衣袖,玄奘在府之中来回踱着步,开始将这一路上的思考娓娓道来:“在观音禅院,贫僧见到了金池长老。他因为‘贪’而惑了本心,错漏了佛法真义,贫僧循循善,终得善果。”

 “在高老庄,贫僧遇到了天蓬元帅,困于情,千年不得解。俗话说,出家人不打诳语…贫僧,却在那里说了一次谎。虽未得善果,但到底是寻出了一条离苦海的路,也算是一个代。”

 “此乃顺境,略看去,上至天庭元帅,下至凡人,众生之苦皆有解。可细想之下,却又心惊。三界众生何其多,若每每需要如此搭救方可离苦海…贫僧终究不过一凡人耳,总有寿终正寝的一天。届时,又有谁来继续普渡大业呢?”

 话到此处,玄奘微微仰头,那目光之中透着丝丝无奈,思绪在回忆的画面之中游走着。

 “从那时起,贫僧开始重新规划西行的方式。凡人寿元有限,这证道之路,贫僧所余不过数十年罢了。况且,说到底,贫僧这一路都有大圣爷守护,方得逢凶化吉。若那后来人没有,又该如何?所以,对于贫僧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渡了谁,又渡不了谁,而是要为后来者寻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贫僧以化缘的名义,为百姓写信,为百姓治病,都是为了寻出这条路。‘为比丘,下就凡人乞食以资身’,同时却又入世,自力更生。虽说也是不易,但后来者若能按着贫僧的方式,总不至于寸步难行。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乌国,卷帘天将本造福一方百姓,到头来,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若不是大圣爷出手相助,恐怕…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新惑已生。”

 “黑水河,鼍洁为救父行险事,大圣爷迁怒,百般折磨,贫僧却只在一旁看着。此时贫僧面临的抉择,是大善与小善。若行小善,对鼍洁心慈,则西行难为。可若舍小善决意西行,大善可期否?”注视壁上自己缥缈的影子。许久许久,玄奘缓缓摇了摇头,无奈轻叹道:“没有小善,大善便只余一页薄纱遮羞罢了。到头来,也是徒劳。”

 “此事本是死局。玄奘足足想了一夜,最终,悟了。蛇与农夫各有立场,本无对错之分。既是无解。何不敞开怀,感化众生呢?看似绝路。凭着一颗善心,说不定,还能求得一线生机。”

 “若能感化众生,令众生与玄奘一同行普渡之法,则普渡之法必成!”说到这儿,玄奘那面容之上兴奋的神色却忽然消散了。转而换上了一丝忧虑,轻声道:“不过,事实并非如此。贫僧想得太简单了。”

 “车迟国,贫僧怀着善心搭救众僧人,到头来。却不过陷众僧于险境,多有伤亡…虽说大圣爷及时归来,众僧得救。最终的结果,也是大好。可,别人或许不知,贫僧又岂能看不穿呢?说到底,那不过粉饰太平罢了。善花,原来也可结出恶果…若是如此,敞开怀,可还感化得了众生?莫说渡众生了,贫僧就连车迟国的僧人都渡不了,又如何渡得了众生呢?”

 “若是处处借由大圣爷的力量去普渡,到头来,普渡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算不得什么法,道,更是无从说起。”

 “贫僧不只一次怀疑过,若是众生的苦与恶乃是与生俱来…若是那般,也许贫僧做什么都是徒劳。好在今得娘娘解惑。不过,如何普渡,正如贫僧方才所说,仍是未解之题。贫僧现在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相信。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一瞬间,整个石室之中,都安静了下来。

 两个人静静对视着,女娲微微睁大了眼睛。

 好一会,玄奘才好似幡然醒悟一般,连忙收了收神,双手合十,躬身行礼:“贫僧失态了,请女娲娘娘恕罪。”

 “这就是你所说的没想全吗?”

 玄奘点头。

 “那当初,你启程西行的时候,是一无所知,空凭勇气和决心咯?”

 玄奘微微低着头,双手合十,注视着空无一物的地面,一言不发。

 “求不得。”女娲微笑着下了最终的点评。

 玄奘那合十的双手稍稍用力了。

 “这是‘求不得苦’啊。”女娲抿着,注视着玄奘的目光温柔得像一位母亲。她轻笑道:“你自己也已身陷苦海,不再超脱了。”

 玄奘静静地站着,紧闭双目,不语。

 “不错。”女娲撑着扶手缓缓起身,叹道:“想得妙,讲得好,这苦海,也陷得恰到好处。本宫懂了。”

 玄奘睁开双目,有些不解地望着女娲。

 …

 厚重的石门缓缓打开了。

 红色的火光透出门外,猴子不自觉地攥紧了金箍,须菩提却是呵呵地笑了起来。

 那石门内,女娲静静地立着,玄奘站在她身后不远处。

 “谈完了?”看到玄奘安然无恙,猴子稍稍安定了些。

 临出门之际,女娲又转过身来对着玄奘道:“你们的西行,是走到女儿国了吧?”

 顿了顿,她接着说道:“需不需要本宫送你一程,回到女儿国,你也好继续原本的行程?”(未完待续。。)

 ps: 求订阅求订阅~往死里求订阅,突破精品在既,求全订!  m.iGexS.com
上章 大泼猴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