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晋书 下章
第五章
青州。案《禹贡》为海岱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舜以青州越海,又分为营州,则辽东本为青州矣。《周礼》:“正东曰青州。”盖取土居少,其为青,故以名也。《秋元命包》云:“虚危为青州。”汉武帝置十三州,因旧名,历后汉至晋不改。州统郡国六,县三十七,户五万三千。

 齐国秦置郡,汉以为国。景帝以为北海郡。统县五,户一万四千。

 临淄 西安有棘里亭。 东安平汝水出东北。

 广饶 昌国乐毅所封。

 济南郡汉置。统县五,户五千。或云魏平蜀,徙其豪将家于济河北,故改为济岷郡。而《太康地理志》无此郡名,未之详。

 平寿古国。寒浞封此。 下密有三石祠。 胶东侯国。   即墨有天山祠。 祝阿

 乐安国汉置。统县八,户一万一千。

 高苑 临济有蚩尤祠。 博昌有薄姑祠。 利益侯相。   蓼城侯国。

 邹 寿光古斟灌氏所封国。 东朝阳

 城郡汉置,属北海,自魏至晋,分北海而立焉。郡统县十,户一万二千。

 莒故莒子国。 姑幕古薄姑氏国。诸 淳于故淳于公国。 东武

 高密汉改为郡。 壮武 黔陬 平昌 昌安

 东莱国汉置郡。统县六,户六千五百。

 掖侯相。 当利侯国。

 庐乡 曲城 黄有莱山、松林莱君祠弦侯国。有百支莱祠。

 长广郡咸宁三年置。统县三,户四千五百。

 不其侯国。长广 

 惠帝元康十年,又置平昌郡。又分城之黔陬、壮武、淳于、昌安、高密、平昌、营陵、安丘、大、剧、临朐十一县为高密国。自永嘉丧,青州沦没石氏。东莱人曹嶷为刺史。造广固城,后为石季龙所灭。季龙末,辽西段龛自号齐王,据青州。慕容恪灭赵,克青州。苻氏平燕,尽有其地。及苻氏败后,刺史苻朗以州降。朝廷置幽州,以别驾辟闾浑为刺史,镇广固。隆安四年,为慕容德所灭,遂都之,是为南燕,复改为青州。德以并州牧镇平,幽州刺史镇发干,徐州刺史镇莒城,青州刺史镇东莱,兗州刺史镇梁父。慕容超移青州于东莱郡,后为刘裕所灭,留长史羊穆之为青州刺史,筑东城而居之。自元帝渡江,于广陵侨置青州。至是始置北青州,镇东城,以侨立州为南青州。而后省南青州,而北青州直曰青州。

 徐州。案《禹贡》海岱及淮之地,舜十二牧,则其一也。于周入青州之域。《秋元命包》云:“天氐为徐州。”盖取舒缓之义,或云因徐丘以立名。秦兼天下,以置泗水、薛、琅三郡。楚汉之际,分置东郡。汉又分置东海郡,改泗水为沛,改薛为鲁,分沛置楚国,以东属吴国。景帝改吴为江都,武帝分沛、东置临淮郡,改江都为广陵。及置十三州,以其地为徐州,统楚国及东海、琅、临淮、广陵四郡。宣帝改楚为彭城郡,后汉改为彭城国,以沛郡之广戚县来属,改临淮为下邳国。及太康元年,复分下邳属县在淮南者置临淮郡,分琅置东莞郡。州凡领郡国七,县六十一,户八万一千二十一。

 彭城国汉以为郡。统县七,户四千一百二十一。

 彭城故殷伯太彭国。 留张良所封。 广戚 傅 武原 吕梧

 下邳国汉置为临淮郡。统县七,户七千五百。

 下邳葛峄山在西,古峄也。韩信为楚王,都之。 凌 良城侯相。睢陵 夏丘 取虑 僮

 东海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一千一百。

 郯故郯子国。 祝其羽山在县之西。 朐 襄贲 利城 赣榆厚丘 兰陵 承 昌虑 合乡 戚

 琅国秦置郡。统县九,户二万九千五百。

 开侯相。 临沂 都 缯 即丘 华 费鲁季氏邑。东安 蒙山在西南。

 东莞郡太康中置。统县八,户一万。

 东莞故鲁郓邑。 硃虚 营陵尚父吕望所封。 安丘故莒渠丘父封邑。

 盖 临朐有海水祠。 剧 广

 广陵郡汉置。统县八,户八千八百。

 淮  舆 海陵有江海会祠。 广陵 盐渎   淮浦江都有江水祠。

 临淮郡汉置,章帝以合下邳,太康元年复立。统县十,户一万。

 盱眙 东 高山 赘其 潘旌 高邮 淮陵   司吾 下相 徐

 太康十年,以青州城郡之莒、姑幕、诸、东武四县属东莞。元康元年,分东海置兰陵郡。七年,又分东莞置东安郡,分临淮置淮陵郡,以堂邑置堂邑郡。永嘉之,临淮、淮陵并沦没石氏。元帝渡江之后,徐州所得惟半,乃侨置淮平、济、北济四郡。又琅国人随帝过江者,遂置怀德县及琅郡以统之。是时,幽、冀、青、并、兗五州及徐州之淮北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割吴郡之海虞北境,立郯、朐、利城、祝其、厚丘、西隰、襄贲七县,寄居曲阿,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陵、南彭城等郡,属南徐州,又置顿丘郡属北徐州。明帝又立南沛、南清河、南下邳、南东莞、南平昌、南济、南濮、南太平、南泰山、南济、南鲁等郡,以属徐、兗二州,初或居江南,或居江北,或以兗州领州。郗鉴都督青兗二州诸军事、兗州刺史,加领徐州刺史,镇广陵。苏峻平后,自广陵还镇京口。又于汉故九江郡界置钟离郡,属南徐州,江北又侨立幽、冀、青、并四州。穆帝时,移南东海七县出居京口。义熙七年,始分淮北为北徐州,淮南但为徐州,统彭城、沛、下邳、兰陵、东莞、东安、琅、淮平、济、北济十一郡,以盱眙立盱眙郡,统考城、直渎、城三县,又分广陵界置海陵、山二郡。后又以幽冀合徐州,青并合兗州。

 荆州。案《禹贡》荆及衡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正南曰荆州。”《秋元命包》云:“轸星散为荆州。”荆,强也,言其气躁强。亦曰警也,言南蛮数为寇逆,其人有道后服,无道先强,常警备也。又云取名于荆山。六国时,其地为楚。及秦,取楚鄢郢为南郡,又取巫中地为黔中郡,以楚之汉北立南郡,灭楚之后,分黔中为长沙郡。汉高祖分长沙为桂郡,改黔中为武陵郡,分南郡为江夏郡。武帝又分长沙为零陵郡。及置十三州,因旧名为荆州,统南郡、南、零陵、桂、武陵、长沙、江夏七郡。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郡,又分南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吴后遂与蜀分荆州。于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为蜀,江夏、桂、长沙三郡为吴,南、襄、南乡三郡为魏。而荆州之名,南北双立。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刘备没后,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之地悉复属吴。魏文帝以汉中遗黎立魏兴、新城二郡,明帝分新城立上庸郡。孙权分江夏立武昌郡,又分苍梧立临贺郡,分长沙立衡、湘东二郡。孙休分武陵立天门郡,分宜都立建平郡。孙皓分零陵立始安郡,分桂立始兴郡,又分零陵立邵陵郡,分长沙立安成郡。荆州统南郡、武昌、武陵、宜都、建平、天门、长沙、零陵、桂、衡、湘东、邵陵、临贺、始兴、始安十五郡,其南、江夏、襄、南乡、魏兴、新城、上庸七郡属魏之荆州。及武帝平吴,分南郡为南平郡,分南立义郡,改南乡顺郡,又以始兴、始安、临贺三郡属广州,以扬州之安成郡来属。州统郡二十二,县一百六十九,户三十五万七千五百四十八。

 江夏郡汉置。统县七,户二万四千。

 安陆横尾山在东北,古之陪尾山。 云杜故云子国。 曲陵 平

 邑阝 竟陵章山在东北,古之方山。 南新市

 南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五万五千。

 江陵故楚都。 编有云梦官。 当 华容 鄀故鄀子国。枝江故罗国。 旌 州陵楚嬖人州侯所邑。 监利 松滋 石首

 襄郡魏置。统县八,户二万二千七百。

 宜城故鄢也。 中庐 临沮荆山在东北。 巳阝 襄侯相。山都 邓城

 南国秦置郡。统县十四,户二万四千四百。

 宛 西鄂侯相。 雉 鲁公国相。 犨 淯公国相。博望公国相。 堵 叶侯相。有长城山,号曰方城。 舞公国相。比公国相。 涅 冠军 郦

 顺郡太康中置。统八县,户二万一百。

 酂 顺 南乡 丹水 武当 侯相。  筑 析

 义郡太康中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九千。

 新野侯相。 穰 邓故邓侯国。 蔡 随故随国。 安昌棘 厥西 平氏桐柏山在南。 义 平林 朝阳

 新城郡魏置。统县四,户一万五千二百。

 房陵 绥 昌魏 沶乡

 魏兴郡魏置。统县六,户一万二千。

 晋兴 安康 西城 锡 长利 洵

 上庸郡魏置。统县六,户一万一千四百四十八。

 上庸侯相。 安富 北巫 武陵 上廉 微

 建平郡吴、晋各有建平郡,太康元年合。统县八,户一万三千二百。

 巫 北井 秦昌 信陵 兴山 建始 秭归故楚子国。 沙渠

 宜都郡吴置。统县三,户八千七百。

 夷陵 夷道 佷山

 南平郡吴置,以为南郡,太康元年改曰南平。统县四,户七千。

 作唐 孱陵 南安 江安

 武陵郡汉置。统县十,户一万四千。

 临沅 龙 汉寿 沅陵 黚 酉 镡城 沅南迁陵

 舞

 天门郡吴置。统县五,户三千一百。

 零 溇中 衮 临澧 澧

 长沙郡汉置。统县十,户三万三千。

 临湘 攸 下隽 醴陵 刘 建宁 吴昌 罗 蒲沂巴陵

 衡郡吴置,故属长沙。统县九,户二万三千。

 湘乡 重安 湘南 湘西 烝 衡山 连道 新康 益

 湘东郡吴置,故属长沙。统县七,户一万九千五百。

 酃 茶陵 临烝 利 山 新平 新宁

 零陵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二万五千一百。

 泉陵有香茅,云古贡之以缩酒。 祁 零陵 营浦 洮 永昌 观 营道 陵 泠道 应东界有鼻墟,云象所封。

 邵陵郡吴置。统县六。户一万二千。

 邵陵 都梁 夫夷 建兴 邵 高平

 桂郡汉置。统县六,户一万一千三百。

 郴项羽义帝之邑。 耒 便 临武 晋宁 南平

 武昌郡吴置。统县七,户一万四千八百。

 武昌故东鄂也。楚子熊渠封中子红于此。柴桑。有湓口关。 新 沙羡有夏口,对沔口,有津。 沙 鄂有新兴、马头铁官 官陵

 安成郡吴置。统县七,户三千。

 平都 宜 新谕 永新 安复 萍乡 广兴

 惠帝分桂、武昌、安成三郡立江州,以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属梁州,又分义立随郡,分南立新野郡,分江夏立竟陵郡。怀帝又分长沙、衡、湘东、零陵、邵陵、桂及广州之始安、始兴、临贺九郡置湘州。时蜀,又割南郡之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别立丰都,合四县置成都郡,为成都王颖国,居华容县。愍帝建兴中,并还南郡,亦并丰都于监利。元帝渡江,又侨立新兴、南河东二郡。穆帝时,又分零陵立营郡,以义人在南郡者立为义郡。又以广州之临贺、始兴、始安三郡及江州之桂,益州之巴东,合五郡来属,以长沙、衡、湘东、零陵、邵陵、营六郡属湘州。桓温又分南郡立武宁郡。安帝又侨立南义、东义、长宁三郡。义熙十三年,省湘州,长沙、衡、湘东、零陵、邵陵、营还入荆州。

 扬州。案《禹贡》淮海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东南曰扬州。”《秋元命包》云:“牵牛为扬州,分为越国。”以为江南之气躁劲,厥轻扬。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于古则荒服之国,战国时其地为楚分。秦始皇并天下,以置鄣、会稽、九江三郡。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尽有其地。汉改九江曰淮南,即封布为淮南王。六年,分淮南置豫章郡。十一年,布诛,立皇子长为淮南王,封刘濞为吴王,二国尽得扬州之地。文帝十六年,分淮南立庐江、衡山二郡。景帝四年,封皇子非为江都王,并得鄣、会稽郡,而不得豫章。武帝改江都曰广陵,封皇子胥为王而以属徐州。元封二年,改鄣曰丹杨,改淮南复为九江。后汉顺帝分会稽立吴郡,扬州统会稽、丹杨、吴、豫章、九江、庐江六郡,省六安并庐江郡。献帝兴平中,孙策分豫章立庐陵郡。孙权又分豫章立鄱郡,分丹杨立新都郡。孙亮又分豫章立临川郡,分会稽立临海郡。孙休又分会稽立建安郡。孙皓分会稽立东郡,分吴立吴兴郡,分豫章、庐陵、长沙立安成郡,分庐陵立庐陵南部都尉,扬州统丹杨、吴、会稽、吴兴、新都、东、临海、建安、豫章、鄱、临川、安成、庐陵南部十四郡。江西庐江、九江之地,自合肥之北至寿悉属魏。及晋平吴,以安成属荆州,分丹杨之宣城、宛陵、陵、安吴、泾、广德、宁国、怀安、石城、临城、谷十一县立宣城郡,理宛陵,改新都曰新安郡,改庐陵南部为南康郡,分建安立晋安郡,又分丹杨立毗陵郡。扬州合统郡十八,县一百七十三,户三十一万一千四百。

 丹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五万一千五百。

 建鄴本秣陵,孙氏改为建业。武帝平吴,以为秣陵。太康三年,分秣陵北为建鄴,改业为鄴。 江宁太康二年,分建鄴置。 丹杨丹杨山多赤柳,在西也。 于湖 芜湖 永世 溧溧水所出。 江乘 句容有茅山。

 湖 秣陵

 宣城郡太康二年置。统县十一,户二万三千五百。

 宛陵侯相。彭泽聚在西南。 宣城 陵淮水出东北入江。仙人陵子明所居。 安吴 临城 石城 泾 谷孝武改。 广德宁国 怀安

 淮南郡秦置九江郡。汉以为淮南国,汉武帝置为九江郡。武帝改为淮南郡。统县十六,户三万三千四百。

 寿 成德 下蔡 义城 西曲 平阿有涂山。 历全椒 陵汉明帝时沦为麻湖。 钟离故州来邑。 合肥 逡遒 陵 当涂古涂山国。 东城 乌江

 庐江郡汉置。统县十,户四千二百。

 泉 舒故国,有桐乡。 灊天柱山在南,有祠。 皖 寻居巢桀死于此。 临湖 襄安 龙舒 六故六国。

 毗陵郡吴分会稽无锡已西为屯田,置典农校尉。太康二年,省校尉为毗陵郡。统县七,户一万二千。

 丹徒故硃方。 曲阿故云。 武进 延陵 毗陵 既 无锡有磨山、申君祠。

 吴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二万五千。

 吴故国。具区在西。 嘉兴 海盐 盐官 钱唐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富 桐庐 建德 寿昌 海庐 娄

 吴兴郡吴置。统县十,户二万四千。

 乌程 临安 余杭 武康。故防风氏国。 东迁 于潜有潜水。

 故鄣 安吉 原乡 长城

 会稽郡秦置。统县十,户三万。

 山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 上虞有仇亭,舜避丹硃于此地。余姚有句余山在南。 句章 鄞有鲒埼亭。 鄮 始宁 剡 永兴 诸暨

 东郡吴置。统县九,户一万二千。

 长山有赤松子庙。 永康 乌伤 吴宁 太末 信安 丰安定 遂昌

 新安郡吴置。统县六,户五千。

 始新 遂安 黝 歙 海宁 黎

 临海郡吴置。统县八,户一万八千。

 章安 临海 始丰 永宁 宁海 松 安固 横

 建安郡故秦闽中郡,汉高帝五年以立闽越王。及武帝灭之,徙其人,名为东冶,又更名东城。后汉改为候官都尉,及吴置建安郡。统县七,户四千三百。

 建安 吴兴 东平 建 将乐 邵武 延平

 晋安郡太康三年置。统县八,户四千三百。

 原丰 新罗 宛平 同安 候官 罗江 晋安 温麻

 豫章郡汉置。统县十六,户三万五千。

 南昌 海昏 新淦 建城 望蔡 永修 建昌 吴平 豫章 彭泽 艾 康乐 丰城 新吴 宜丰 钟陵

 临川郡吴置。统县十,户八千五百。

 临汝 西丰 南城 东兴 南丰 永成 宜黄 安浦 西宁 新建

 鄱郡吴置。统县八,户六千一百。

 广晋 鄱 乐安 余汗 鄡 历陵 葛 晋兴

 庐陵郡吴置。统县十,户一万二千二百。

 西昌 高昌 石 巴丘 南野 东昌 遂兴 吉 兴平 

 南康郡太康三年置。统县五,户一千四百。

 赣 雩都 平固 南康 揭

 惠帝元康元年,有司奏,荆、揭二州疆土广远,统理尤难,于是割扬州之豫章、鄱、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永兴元年,分庐江之寻、武昌之柴桑二县置寻郡,属江州,分淮南之乌江、历二县置历郡。又以周创义讨石冰,割吴兴之羡并长城县之北乡置义乡、国山、临津并羡四县,又分丹之永世置平陵及永世,凡六县,立义兴郡,以表纪之功,并属扬州。又以毗陵郡封东海王世子毗,避毗讳,改为晋陵。怀帝永嘉元年,又以豫章之彭泽县属寻郡。愍帝立,避帝讳改建鄴为建康。元帝渡江,建都扬州,改丹太守为尹,江州又置新蔡郡。寻郡又置九江、上甲二县,寻又省九江县入寻。是时司、冀、雍、凉、青、并、兗、豫、幽、平诸州皆沦没,江南所得但有扬、荆、湘、江、梁、益、、广,其徐州则有过半,豫州惟得谯城而已。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立永嘉郡,永宁、安固、松、横等四县,而扬州统丹、吴郡、吴兴、新安、东、临海、永嘉、宣城、义兴、晋陵十一郡。

 自中原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广陵,丹徒南城,非旧土也。及胡寇南侵,淮南百姓皆渡江。成帝初,苏峻、祖约为于江淮,胡寇又大至,百姓南渡者转多,乃于江南侨立淮南郡及诸县,又于寻侨置松滋郡,遥隶扬州。咸康四年,侨置魏郡、广川、高、堂邑等诸郡,并所统县并寄居京邑,改陵为广。孝武宁康二年,又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县。是时上百姓南渡,侨立上郡为四县,寄居芜湖。寻又省上郡为县,又罢襄城郡为繁昌县,并以属淮南。安帝义熙八年,省寻县入柴桑县,柴桑仍为郡,后又省上甲县入彭泽县。旧江州督荆州之竟陵郡,及何无忌为刺史,表以竟陵去州辽远,去江陵三百里,荆州所立绥安郡人户入境,资此郡助江滨戍防,以竟陵郡还荆州。又司州之弘农、扬州之松滋二郡寄在寻,人户难居,并宜建督。安帝从之。后又省松滋郡为松滋县,弘农郡为弘农县,并属寻郡。

 州。案《禹贡》扬州之域,是为南越之土。秦始皇即略定扬越,以谪戍卒五十万人守五岭。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岭峤,时有五处,故曰五岭。后使任嚣、赵他攻越,略取陆梁地,遂定南越,以为桂林、南海、象等三郡,非三十六郡之限,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汉初,以岭南三郡及长沙、豫章封吴芮为长沙王。十一年,以南武侯织为南海王。陆贾使还,拜赵他为南越王,割长沙之南三郡以封之。武帝元鼎六年,讨平吕嘉,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南、九真、趾七郡,盖秦时三郡之地。元封中,又置儋耳、珠崖二郡,置趾刺史以督之。昭帝始元五年,罢儋耳并珠崖。元帝初元三年,又罢珠崖郡。后汉马援平定部,始调立城郭置井邑。顺帝永和九年,趾太守周敞求立为州,朝议不许,即拜敞为趾刺史。桓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建安八年,张津为刺史,土燮趾太守,共表立为州,乃拜津为州牧。十五年,移居番禺,诏以边州使持节,郡给鼓吹,以重城镇,加以九锡六佾之舞。吴黄武五年,割南海、苍梧、郁林三郡立广州,趾、南、九真、合浦四郡为州。戴良为刺史,值不得入,吕岱击平之,复还并部。赤乌五年,复置珠崖部。永安七年,复以前三郡立广州。及孙皓,又立新昌、武平、九德三郡。蜀以李恢为建宁太守,遥领州刺史。晋平蜀,以蜀建宁太守霍弋遥领州,得以便宜选用长吏。平吴后,省珠崖入合浦。州统郡七,县五十三,户二万五千六百。

 合浦郡汉置。统县六,户二千。

 合浦 南平 昌 徐闻 毒质 珠官

 趾郡汉置。统县十四,户一万二千。

 龙编 苟漏 望海 [B231]娄 西于 武宁 硃鸢 曲易

 兴 北带 稽徐 安定 南定 海平

 新昌郡吴置。统县六,户三千。

 麋泠妇人征侧为主处,马援平之。 嘉宁 吴定 封山 临西西道

 武平郡吴置。统县七,户五千。

 武宁 武兴 进山 宁 安武 扶安 封溪

 九真郡汉置。统县七,户三千。

 胥浦 移风 津梧 建初 常乐 扶乐 松原

 九德郡吴置,周时越常氏地。统县八,无户。

 九德 咸驩 南陵 遂 扶苓 曲胥 浦 都洨

 南郡秦置象郡,汉武帝改名焉。统县五,户六百。

 象林自此南有四国,其人皆云汉人子孙,今有铜柱,亦是汉置此为界。贡金供税也。 卢容象郡所居。 硃吾 西卷 比景

 广州。案《禹贡》扬州之域,秦末赵他所据之地。及汉武帝,以其地为址郡。至吴黄武五年,分州之南海、苍梧、郁林、高梁四郡立为广州,俄复旧。永安六年,复分州置广州,分合浦立合浦北部,以都尉领之。孙皓分郁林立桂林郡。及太康中,吴平,遂以荆州始安、始兴、临贺三郡来属。合统郡十,县六十八,户四万三千一百二十。

 南海郡秦置。统县六,户九千五百。

 番禺 四会 增城 博罗 龙川 平夷

 临贺郡吴置。统县六,户二千五百。

 临贺 谢沐 冯乘 封 兴安 富川

 始安郡吴置。统县七,户六千。

 始安 始 平乐 荔浦 常安 熙平 永丰

 始兴郡吴置。统县七 ,户五千。

 曲江 桂 始兴 含洭 浈 中宿 

 苍梧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七千七百。

 广信 端溪 高要 建陵 新宁 猛陵 鄣平 农城 元谿 临允 都罗 武城

 郁林郡秦置桂林郡,武帝更名。统县九,户六千。

 布山 阿林 新邑 晋平 始建 郁平 领方 武熙 安广

 桂林郡吴置。统县八,户二千。

 潭中 武丰 粟平 羊平 龙刚 夹 武城   军腾

 高凉郡吴置。统县三,户二千。

 安宁 高凉 思平

 高兴郡吴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

 广化 海安 化平 黄 西平

 宁浦郡吴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二十。

 宁浦 连道 吴安 昌平 平山

 武帝后省高兴郡。怀帝永嘉元年,又以临贺、始兴、始安三郡凡二十县为湘州。元帝分郁林立晋兴郡。成帝分南海立东官郡,以始兴、临贺二郡还蜀荆州。穆帝分苍梧立晋康、新宁、永平三郡。哀帝太和中置新安郡,安帝分东官立义安郡,恭帝分南海立新会郡。

 译文

 青州。案《禹贡》记载为束海与泰山之间的地域,爱建置十二牧,青州是其一。舜因青州跨越大海,故又分置营州,遣么说来辽东原本是青蛆。《周礼》:“正东青州。”取其地处东方极地,为青而命名。《秋元命包》中说:“虚宿危宿的对应是青州。”汉武帝设置十三州,青州沿用旧名,经历后汉至晋而不改。全州统管六个郡国,三十七县,五万三千户。

 齐国秦置为郡,汉置为国。统管五县,一万四千户。

 临淄 西安有棘里亭皇。东安平汝水出东北部。广饶  昌国乐毅封地。

 北海郡景帝立为北海郡。

 王壹古国。回封于此地。工壁有三石祠。胶束侯国。即墨有天山祠。

 济南郡坠设置。统管五县,五千户。一说魏平定蜀之后,把蜀的豪将之家迁徙到辽回以北,因而改名为渣虫匡墨。但《太康地理志》没有这一郡名,不详。

 童困

 乐安国还设置。统管八县,一万一千户。

 高苑 临济有蚩尤祠。博昌有薄姑祠。型益侯相。曲侯国。邹 寿光古斟灌氏的封国。 东朝阳

 城郡坠设置,属于北海。自魏至晋,分割北海继而设此郡。全郡统管十县,一万二千户。

 莒原莒子国。站台古巡国。诸 淳于故淳于公国。东武高密濩时改为郡。

 壮武 黔陬 平昌 昌安

 东莱国遵置为郡。统管六县,六千五百户。

 掖侯相。当利侯国。卢乡  曲城  黄有莱山、松林莱君祠。慨侯国。有百支莱王祠。

 长广郡咸宁三年设置。统管三县,四千五百户。

 不其侯国。长广 

 惠帝元康十年,又置平昌郡。另分城的黔陬、壮武、淳于、昌安、高密、平昌县为高密国。自永嘉之后,青州沦于石氏。东莱人曹嶷任刺史,筑广固城,后被石季龙消灭。石季龙末年,辽西人段宠自称齐王,占据青州。慕容恪减赵,攻克青州。苻氏平燕,占有了全部地域。苻氏失败后,刺史苻朗以全州投降。朝廷设置幽州,任别驾辟闾浑为刺史,镇守广固。隆安四年,被慕容德打败,接着便定都在此,造就是南燕,又改为青州。慕容德派遣并州牧镇守平,幽州刺史镇守发干,徐州刺史镇守莒城,青州刺史镇守束莱,兖州刺史镇守梁父。慕容超把青州移镇东莱郡,后来被刘裕消灭,留长史羊穆之任青州刺史,筑起东城而为治所。从元帝南渡长江后,在广陵侨立青州。至此初次设北青州,镇守束城,以侨立州为南青州。后来又取消南青州,而北青州直接称作青州。

 徐州。案《禹贡》中记载为擅、童山间和进地,爱建十二牧,涂业是其一。在飓目时并入直地域。《秋元命包》中说:“氐宿星对应是涂州。”大概取舒缓的意思,一说因j逝而立州名。台兼并天下,在这裹置2眯、蓝、王困三郡。楚漠相争之际,又分置东郡。汉朝又分置束海郡,改泅水为沛,改薛为鲁,分沛郡设楚国,把柬郡划入吴国。景帝改吴为江都,武帝划分出沛郡、束郡的一部分置临淮郡,改江都为广陵。设置十三州的时候,把遣地域设为徐州,统辖楚国和东海、琅、临淮、广陵四郡。宣帝改楚为彭城郡,后漠又改为彭城国,把沛郡的广戚县划入彭城国范围,改临淮为下邳国。到太康元年,又分出在淮南的下邳国属县设临淮郡,分划琅置东莞郡。全州共管辖七个郡国,六十一县,八万一千零二十一户。

 彭城国选作为郡。统管七县,四千一百二十一户。

 彭城原殷伯太彭国。张良封地。广戚 傅 武原 吕梧

 下邳国汉置为临淮。统管七县,七千五百户。

 王巫墓坚山在其西,即古峄。韩信为楚王时以遣裹为都城。凌 良城侯相。

 睢陵 夏丘 取虑 僮

 东海郡汉设置。统管十二县,一万一千一百户。

 郯原郯子国。担其羽山在县西。朐 襄贲 利城  赣榆厚丘 兰陵 承 昌虑 合乡 戚

 琅国画置郡。统管九县,二万九千五百户。

 开侯相。堕近巨眯  临沂 都 缯 即丘 华 费鲁季氏邑。

 越东安 蒙山在其西南。

 东莞郡左廛年间设置。统管八县,一万户。

 东莞原鲁郓邑。硃虚 营陵尚父吕望封地。安丘原莒渠丘封邑。

 盖 临朐有海水祠。剧 广

 广陵郡迈设置。统管八县,八千八百户。

 淮  舆 海陵有江海会祠。卢堡 盐渎  淮浦  江都有江水祠。

 临淮郡逻设置,童童将其合并于工巫,左尘元年重新立郡。统管十县,一万户。

 盱眙  东  高山  赘其  潘旌  高邮  淮陵  司吾  下相  徐

 太康十年,把青州城郡的莒、姑幕、诸、束武四县属东莞。元康元年,分划束海郡置兰陵郡。七年,又分划东莞郡置束安郡,分划临淮置淮陵郡,在堂邑置堂邑郡。永嘉之时,临淮、淮陵都沦陷于石氏。元帝渡江之后,徐州的地域仅得到一半,就侨立淮平、济、北济四郡。另有跟随元帝渡江的琅国人,设置了怀德县及琅郡统辖。当时,幽、冀、青、并、兖五州以及徐州淮河以北的百姓相随着渡过长江、淮河,元帝都侨立郡县来管理。分割出吴郡的海虞北部,设郯、朐、利城、祝其、厚丘、西隰、襄贲七县,寄居于曲阿,在江乘置南束海、南琅、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划武进立临淮、淮陵、南彭城等郡,属于南徐州,又设顿丘郡属于北徐州。明帝又设南沛、南清河、南下邳、南东莞、南平昌、南渣、南濮、南庐平、南泰山、南济、南鲁等郡属于徐、兖二州,最初有的郡地处长江以南,有的地处长江以北,有的为兖州兼管之州。郗鉴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并兼徐州刺史,镇守广陵。苏峻平定之后,从广陵返还镇守京口。又在汉朝原九江郡界内置钟离郡,属于南徐州,长江以北又侨立幽、冀、青、并四州。穆帝时,将南东海七县归属京口。义熙七年,初次区分淮北为北徐州,淮南衹称徐州,统管彭城、沛、下邳、兰陵、东莞、束安、琅、淮平、济、北济十一郡,在盱眙设盱眙郡,统管考城、直渎、城三县,又分划广陵置海陵、山二郡。后来又把幽、冀并入徐州,青、并二州合为兖州。

 荆州。《禹贡》记载为荆和衡地域,舜建置十二牧,荆州是其一。  《周礼》:“正南荆州。”《秋元命包》中说:“轸星散对应荆州。”荆,强也,指荆州之气争强。也有警的意思,是说南蛮屡屡侵掠,荆州之人有道而顺服,无道而先强,常警备。又一说取名于荆山。六国时,这裹是楚国的地域。到了秦朝,以楚国鄢郢作为南郡,又以巫中地域为黔中郡,在楚汉水以北的设南郡,减楚之后,分割黔中为长沙郡。汉高祖划分长沙为桂郡,改黔中为武陵郡,划分南郡为江夏郡。武帝又划分长沙为零陵郡。设置十三州时,沿用旧名称为荆州,统辖南郡、南、零陵、桂、武陵、长沙、江夏七郡。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帝得到荆州的全部土地,划分南郡以北设襄郡,又划分南西部设南乡郡,划分枝江以西设临江郡。到魏战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于吴,吴与蜀瓜分荆州。那时南郡、零陵、武陵以西是蜀的地域,江夏、桂、长沙三郡是吴的地域,南、襄、南乡三郡是魏的地域。荆州有南北两名称。蜀划分南郡,设宜都郡,刘备去世后,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的土地全部重属于吴。魏文帝以汉中遣民设魏兴、新城二郡。明帝划分新城设上庸郡。孙权划分江夏设武昌郡,又划分苍梧设临贺郡,划分长沙设衡、湘束二郡。孙休划分武陵设天门郡,划分宣都设建平郡。孙皓划分零陵设始安郡,划分挂屋设垣曼塑,又一次划分茎建设医塑,划分长沙设安成郡。荆州统管南郡、武昌、武陵、宜都、建平、天门、长沙、零陵、桂、衡、湘束、邵陵、临贺、始兴、始安十五郡,南、江夏、襄、南乡、魏兴、新城、上庸七郡属魏的荆州。到晋武帝平吴,划分南郡为南平郡,划分南立义郡,改南乡为顺郡,又把始兴、始安、临贺三郡归属广州,把扬州的安成郡入属荆州。全州统管二十二郡,一百六十九县,三十五万七千五百四十八户。

 江夏郡汉设置。统管七县,二莴四千户。

 安陆横尾山在其东北,即古时陪尾山。云杜旧云子国。曲陵  平  郾  竟陵章山在其东北,即古时的内方山。南新市

 南郡汉设置。统管十一县,五万五千户。

 江陵原楚都。编有云梦官。当  华容  都原都子国。枝江原罗国。旌  州陵楚宠臣州侯封邑。监利  松滋  石首

 裹郡龚设置。统管八县,二万二干七百户。

 宜城原鄢地。中庐屋侯相。尘整塑继临沮荆山在其东北。邵邮

 南国秦置郡。统管十四县,二万四千四百户。

 宛 西鄂侯相。雉 鲁公国相。犨 淯公国相。博望公国相。堵 叶侯侯相。有长城山,称曰方。舞公国相。比公国相。逞涅,冠军,郦,顺郡太康年间设置。统管八县,二万零一百户。

 酂 顺 南乡 丹水 武当 侯相。 筑 析

 义郡主尘年间设置。统管十二县,一万九千户。

 新野侯相。穰 邓原邓侯国。蔡 随原随国。安昌棘 厥西 平氏桐柏山在其南部。义 平林 朝阳

 新城郡垫置。统管四县,一万五千二百户。

 房陵 绥 昌魏 沶乡

 魏兴郡瑟置。统管六县,一万二千户。

 兴晋  安康  西城  锡  长利  洵

 上庸郡魏置。统管六县,一万一千四百四十八户。

 上卢侯相。安富 北巫 武陵 上廉 微

 建平郡吴、晋各有建平郡,太康元年合为一郡。统管八县,一万三千二百户。

 巫  北井  秦昌  信陵  兴山  建始  秭归原楚子国。沙渠

 宜都郡吴置。统管三县,八干七百户。

 夷陵  夷道  恨山

 南平郡吴置,称为南郡,太康元年改称南干。统管四县,七千户。

 作唐孱陵  南安  江安

 武陵郡漠设置.统管十县,一万四千户。

 临沅  龙  汉寿  沅陵  驸  酉  坛城沅南迁陵舞

 天门郡吴置。统管五县,三千一百户。

 零  澳中  充  临澧  澧

 长沙郡汉设置。统管十县,三万三千户。

 临湘  攸  下隽  醴陵  刘  建宁  吴昌 罗蒲沂  巴陵

 衡郡吴置,原属长沙郡。统管九县,二万三千户。

 湘乡  重安  湘南  湘西  燕  衡山  连道新康益

 湘柬郡吴置,原属长沙郡。统管七县,一万九千五百户。

 酃  茶陵  临燕  利  山  新干  新宁

 零陵郡汉设置。统管十一县,二万五千一百户。

 泉陵有香茅,据说古时进贡用于祭祀。祁 零陵 营浦 洮 永昌 观 营道 陵 泠道 应东界东部地界有垦擅,传说为叁封地。

 邵陵郡呈置。统管六县,一万二千户。

 邵陵 都梁 夫夷 建兴 邵 高平

 桂郡坠设置。统管六县,一万一千三百户。

 郴项羽封给义帝的采邑。耒  便  临武  晋 南平

 武昌郡吴置。统管七县,一万四千八百户。

 武旦原南平。茎王态里把这裹封给中子釭。柴桑有湓口关。新  沙羡有夏口。对岸是沔口,有渡口。沙、鄂有新兴、马头铁官 官陵。

 安成郡吴置。统管七县,三千户。

 平都  宜  新谕  永新  安复  萍乡  广兴

 惠帝划分桂、武昌、安成三郡设江州,把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归属梁州,又划分义设随郡,划分南设新野郡,划分江夏设竟陵郡。怀帝又划分长沙、衡、湘东、零陵、邵陵、桂以及广州的始安、始兴、临贺九郡设置湘州。当时蜀国内,怀帝又分割南郡的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另立丰都,并且合四县设成都郡,为成都王司马颖的封国,居所在华容县。愍帝建兴年间,把成都郡合并回南郡,同时把丰都并入监利。元帝渡过长江,又侨立新兴、南河东二郡。穆帝时,又划分零陵设营郡,为落在南郡的义彊人设义郡。又把卢州的临贺、始兴、始安三郡和江州的桂,益州的巴束,共五郡属荆州,把长沙、衡、湘东、零陵、邵陵、营六郡属湘州。桓玄又分划南郡设武宁郡。安帝又侨立南义、东义、长宁三郡。义熙十三年,取消湘州,长沙、衡、湘束、零陵、邵陵、营归属荆州。

 扬州。《禹贡》记载为进海地域,忧建十二牧,挝业是其一。《周礼》:“东南曰还业。”《秋元命包》中说:“牵牛星是扬州的分野,对应越国。”认为江南之气躁动强劲,情轻扬。另说扬州地域内多水,水波扬。上古为五服中离王畿最为遥远的荒服之国,战国时被楚国分占。秦始皇统一天下,置鄣、会稽、九江三郡。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占有全部地域。汉朝改称九江为淮南,封英布为淮南王。六年,划分淮南置豫章郡。十一年,英布被杀,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封刘濞为吴王,二封国占有扬州的全部地域。文帝十六年,划分淮南设庐江、衡山二郡。景帝四年,封皇子刘非为江都王,鄣、会稽郡归江都王所有,但他没有得到豫章。武帝改称江都为广陵,封皇子刘胥为广陵王而属于徐州。元封二年,改称鄣为丹杨,淮南重新称为九江。后漠顺帝划分会稽设吴郡,扬州统辖会稽、丹杨、吴、豫章、九江、庐江六郡,取消六安并入庐江郡。献帝兴平年间,孙策划分豫章设庐陵郡。孙权又划分豫章设鄱郡,划分丹杨设新都郡。孙亮又划分豫章设临川郡,划分会稽设临海郡。孙休又划分会稽设建安郡。孙皓划分会稽设东郡,划分吴设吴兴郡,划分豫章、庐陵、长沙设安成郡,划分庐陵设庐陵南部都尉,扬州统辖丹杨、昱、盒稽、县兴、新都、腥、区迤、§谴、逸章、鄱、临川、安成、庐陵南部十四郡。江西庐江、九江的地域,自合肥以北至寿全都属于魏。到晋平定吴之后,把安成属于荆州,划分丹杨的宣城、宛陵、陵、安吴、泾、广德、宁国、怀安、石城、临城、谷十一县设宣城郡,兼管宛陵邓,改称新都为新安郡,改称庐陵南部为南康郡,划分建安设晋安郡,又划分丹杨设毗陵郡。扬州共统管十八郡,一百七十三县,三十一万一千四百户。

 丹郡设置。统管十一县,五万一千五百户。

 建鄴本秣陵,孙氏改称建业。置武帝平吴,称为秣陵。太康三年,划分秣陵北部为建鄴,改“业”为“鄴” 江宁太康二年,从建鄴分出而置。丹杨丹杨山多赤柳,在其西部。于湖  芜湖  永世  溧溧水发源于此。江乘 句容有茅山。

 湖 秣陵

 宣城郡左尘二年设置。统管十一县,二万三千五百产。

 宛陵侯相。彭泽聚在其西南。宣城 陵淮水其东北部注入江。仙人陵子明居住的地方。安吴 临城 石城 泾 谷孝武改“”为“

 广德宁国 怀安

 淮南郡秦置九江郡。漠设为淮南国,汉武帝置为九江郡。晋武帝改为淮南郡。统管十六县,三万三千四百户。

 寿  成德  下蔡  义城  西曲  平阿有涂山。历  全椒  陵漠明帝时沦为麻湖。钟 离旧州邑。合肥  逡遒  陵  当涂古涂山国。束城  乌江

 庐江郡汉设置。统管十县,四千二百户。

 泉  舒故国,有桐乡。滞天柱山在其南,有祠。堕  寻  居巢桀死在这裹。临湖  襄安龙舒  六原六国。

 毗陵郡吴划分会稽、无锡以西的土地作为屯田,设典农校尉。康二年,取消校尉改为毗陵郡.统管七县,一万二千户。

 丹徒旧朱方。曲阿旧云。武进  延陵  毗陵 既  无锡有历山、申君祠。

 吴郡汉设置。统管十一县,二万五千户。

 吴故国。具区在其西。嘉兴  海盐  盐官  钱赓达垫业,是武也匡的发源地。宣昼面瞳  曲寿昌  海虞  娄

 吴兴郡吴置。统管十县,二万四千户。

 乌程  临安  余杭  武康旧防风氏国。束迁于潜有潜水。故鄣  安吉  原乡  长城

 会稽郡壶设置。统管十县,三万户。

 山会稽山在南,山上有区的墓冢。上虞有仇亭,舜在这裹躲避丹硃。余姚说余山在其南。句章鄞有鲒埼亭。鄮 始宁 剡 永兴 诸暨

 东郡吴置。统管九县,一万二千产。

 长山有赤松子庙。永康 乌伤 吴宁 太末 信安  丰安定 遂昌

 新安郡星置。统管六县,五千户。

 始新  遂安  黟  歙  海宁  黎

 临海郡吴置。统管八县,一万八千户。

 章安  临海  始丰  永宁  宁海  松  安固  横

 建安郡原秦闽中郡,汉高帝五年曾立闽越王。武帝时消灭闽越王,把百姓迁徙到此,称为东冶,又改名为东城。后汉改为候官都尉,吴时置建安郡。统管七县,四千三百户。

 建安  吴兴  柬平  建  将乐  邵武  延平

 晋安郡太康三年设置。统管八县,四千三百户。

 原丰 新罗 宛平 同安 候官 罗江 晋安 温麻 

 豫章郡塑设置。统管十六县,三万五千户。

 南昌 海昏 新淦 建城 望蔡 永修 建昌 吴平 豫章 彭泽 艾 康乐 丰城 新吴 宜丰 钟陵

 临川郡吴置。统管十县,八千五百户。

 临汝  西丰  南城  束兴  南丰 宜黄  安浦  西宁 新建

 鄱郡吴置。统管八县,六千一百户。

 广晋 鄱 乐安 余汗 鄡 历陵 葛 晋兴

 庐陵郡吴置。统管十县,一万二千二百户。

 西昌  高昌  石  巴丘  南野  东昌  遂兴  吉  兴平 

 南康郡太康三年设置。统管五县,一千四百户。

 赣 雩都 平固 南康 揭

 惠帝元康元年,有关部门上奏,荆、揭疆域广阔,管理非常困难,于是划分出扬州的豫章、鄱、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的武昌、桂、安成,共十郡,江水的名称而设置江州。永兴元年,划分出庐红的寻、武昌的柴桑二县置寻郡,属于江州,划分出淮南的乌江、历二县置历郡。又因周创先提出征讨石冰,划分出县兴的羡和长城县的北乡设置了义乡、国山、临津以及羡四县,又划分丹的永世置平陵以及永世,总共六个县,置义兴郡,用以表彰旦旦的功劳,这些郡县都属于扬州。又将毗陵郡封给东海王世子毗,因避司马毗讳而改为晋陵。怀帝永嘉元年,又把豫章的彭泽县属于寻郡。愍帝即位,避帝讳改称建鄴为建康。元帝渡江,建都于扬州,改丹太守为旦握尹,江州又设置新蔡郡。寻郡又设立九江、上甲二县,接着又撤销九江县并入寻。当时司、冀、雍、凉、青、并、兗、豫、幽、平各州都沦陷,所得到的地域在长江以南仅有扬、型、捆、红、梁、益、奎、庐诸州,其余的地方途业据有一半以上,豫州衹是据有谯城。明帝主空元年,划分监连设永嘉郡,统管永宁、安固、松、横等四县,而扬州管辖丹、吴郡、吴兴、新安、东、临海、永嘉、宣城、义兴、晋陵十一郡。

 自中原战分裂以来,遣民南渡长江,并且在庐陆侨立,且楚南城,不是原来的地域。到胡寇向南侵犯时,淮南百姓都渡过长江。成帝初年,麸些、担鲍在辽、进一带作,胡寇又大批而至,南渡的百姓越来越多,就在长江以南侨立进卢塑以及诸县,又在寻侨立松滋郡,遥属扬业。盛尘四年,侨立魏郡、广、高、堂邑等各郡,与所统管的县都寄居于京邑,改称陵为广。孝武宁康二年,又划分永嘉郡的永宁县设乐成县。当时上百姓渡过长江,侨立由四个县组成的上郡,寄居在芜湖。不久又取消上郡为上县,取消襄城郡为繁昌县,这两个县都属于淮南郡。安帝义熙八年,撤销寻县划入柴桑县,柴桑仍旧是郡,后又取消上甲县归于彭泽县。旧江州督管荆州的竟陵郡,何无忌任刺史时,上表说:由于竞陵离州府所在地遥远,距离江陵三百里,荆州所设的绥安郡人户迁入境内,想依竟陵郡帮助江滨的防戍,所以把竟陵郡归还荆州。又有司州的弘农、扬州的松滋二郡寄居在寻,人户杂居,都应该建督。安帝同意了何无忌的建议。后来又取消松滋郡而成为松滋县,弘农郡成为弘农县,都属于寻郡。

 州。《禹贡》记载为扬州地域,即是南越的土地。秦始皇攻占平定了扬越之后,用受贬谪的边防守卒五十万人把守五岭。自北至南,进入越地的道路,必须经过峻峭的山峰,当时有五处这样的山峰,所以称作五岭。后来派任嚣、趟他攻越,夺取了陆梁,于是平定了南越,设桂林、南海、象等三郡,不在三十六郡之内,设南海尉掌管三郡,即所谓东南一尉。汉初,把岭南三郡以及长沙、豫章封给吴芮,封为长沙王。十一年,任南武侯织为南海王。陆买出使南越回到中原,任赵他为南越王,分割长沙以南的三郡封给他。汉武帝元鼎六年,讨伐平定了吕嘉,把他的领地设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南、九真、七郡,是秦时岭南三郡之地。元封年间,又设置了儋耳、珠崖二郡,置吐刺史来督管。昭帝始元五年,取消儋耳并入珠崖。元帝扭元三年,又撤销了珠崖郡。鳖选区遥平定部,开始为当地调整城郭设置井邑。顺帝永和六年,吐太守周敞请求立郡为州,经朝廷评议没有应许,随即任周敞为刺史。桓帝分立成高兴郡,灵帝改为高凉郡。建安八年,张津任刺史,士燮任太守,共同上表要求立郡为州,于是任命张津任州牧。十五年,州治移居番墨,朝廷诏令赐予边远州的刺史使持节,郡赐予鼓吹之乐,以重视城镇,加赐九锡六佾之舞。吴董茎五年,划分出卢复、董垣、郁挞、直凿四郡置庐业,以蛮皿、旦直、立甚、合适四郡为州。数良任刺史,逢战而不能入境,吕岱进击平息了战,又还归奎垫。壶乌五年,重置速崖娶。丞室七年,又以前三郡设广州。到孙皓时,又设缒、钮、妪三郡。蜀任塑为盘太守,遥领奎业刺史。置平定蜀后,任蜀建宁太守霍弋遥领州,能先自选长吏,以后上报。晋平县之后,取消夏瞳并入合适。变业统管七郡,五十三县,二万五千六百户。

 合浦郡设置。统管六县,二千户。

 合浦 南平 昌 徐闻 毒质 珠官

 趾郡选设置。统管十四县,一万二千户。

 龙编 苟漏 望海 娄 西于 武宁 硃鸢  曲易

 兴 北带 稽徐 安定  南定 海平垩

 新昌郡星置。统管六县。

 麋泠妇人征讨掌权的地方,平定此地。

 嘉宁 吴定 封山 临西西道

 武平郡星置。统管七县,五千户。

 武宁 武兴 进山 宁 安武 扶安 封溪

 九真郡运设置。统管七县,三千户。

 胥浦 移风 津梧 建初 常乐 扶乐 松原

 九德郡置,周时越常氏之地。统管八县,没有所辖户。

 九德 咸驩 南陵 遂 扶苓 曲胥 浦 都洨

 南郡台设置象郡,汉武帝改为此名。统管五县,六百户。

 象林从此地往南有四国,那裹的百姓都自称迁人子孙。今有铜柱,也是选立在遣裹作为地界。纳金供税。卢容象郡治所。朱吾  西卷  比景

 广州。《禹贡》记载为扬州地域,秦朝末年赵他所占据之地。到汉武帝时,把造裹作为吐郡。到吴黄武五年,分划出州的南海、苍梧、郁林、高梁四郡设广州,不久又恢复如旧。永安六年,再一次划分州设广州,将合浦郡分出设合浦北部,派都尉兼管它。孙皓分划郁林设桂林郡。太康年间,吴被平定,便将荆州的始安、始兴、临贺三郡归属于广州。共统管十郡,六十八县,四万三千一百二十户。

 南海郡秦设置。统管六县,九千五百户。

 番禺  四会  增城  博罗  龙川  平夷

 临贺郡吴置。统管六县,二千五百户。

 临贺 谢沐 冯乘 封 兴安 富川

 始安郡星置。统管七县,六千户。

 始安  始  干乐  荔浦  常安  熙干  永

 始兴郡县置。统管七县,五千户。

 曲江  桂  始兴  含沤  演  中宿 

 苍梧郡汉设置。统管十二县,七干七百户。

 广信 端溪  高要  建陵  新宁  猛陵  鄣平 农城 元谿 临允 都罗 武城 

 郁林郡秦设桂林郡,漠武帝改名。统管九县,六千户。

 布山  阿林  新邑  晋平  始建  郁平  领方 武熙 安广

 桂林郡置。统管八县,二千户。

 潭中 武丰 粟平 羊平 龙刚 夹 武城 军腾

 高凉郡吴置。统管三县,二千户。

 安宁  高凉  思平

 高兴郡吴置。统管五县,一千二百户。

 广化  海安  化干  莫  西平

 宁浦郡吴置。统管五县,一千二百二十户。

 宁浦  连道  吴安  平山

 武帝以后取消高兴郡。怀帝永嘉元年,又把临贺、始兴、始安三郡共二十县设为湘州。元帝划分郁林设晋兴郡。成帝划分南海设束官郡,把始兴、临贺二郡归荆州。穆帝划分苍梧设晋康、新宁、永乎三郡。哀帝太和年间置新安郡,安帝划分东官设义安郡,恭帝划分南海设新会郡。  m.IGeXs.Com
上章 晋书 下章